广言“琦”谈|耳听为虚、眼见也非实!警惕新型AI诈骗手段
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而,在AI时代,这句话似乎要被“推翻”了。
今年某地警方就曾披露过一起令人瞠目结舌的案例。一家跨国公司地方分部的职员受邀参加总部首席财务官发起的“多人视频会议”,期间该职员按要求先后转账多次,将2亿港元分15次转到5个账户内。事后向总部问询时才发现,那场会议除了他自己以外,其他“参会人员”都是经过“AI换脸”后的诈骗人员。可见,AI技术的更新迭代,在给我们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成为了电诈分子的“新黑科技”,尤须警惕。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无论其马甲如何更新变换,防范仍是第一要务。面对已傍上AI大腿的新型电诈,监管防范也要紧抓“新”字决。一方面,要加强反制技术,升级“新手段”。用AI对付AI,让魔法打败魔法,实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比如近日走红的“反诈AI——黛西奶奶”,通过拦截异常电话,并与疑似诈骗者漫无边际地交谈,尽可能多地浪费他们的时间,以使他们远离真正的诈骗目标。
另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划定“新红线”。现实中,信息泄露往往是电信诈骗的前置条件,只有保护好个人隐私安全,让AI“无脸可换”,才能更好地防范。对此,需要明确信息监管红线,让AI技术的研发、传播、使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此外,个人也要养成“新意识”,树立“耳听和眼见都不一定为实”的新观念,不断提升辨别能力。比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当做到不轻信、不点击、不转账,从而做好防范,保障财产安全。
总之,提高警惕,群防群治,让诈骗分子无计可施,电信网络诈骗自然无处遁形。
策划/龙成满 练洪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文杰 邵权达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紫凤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闫琦 邵权达 刘芳妤(部份内容由数字人生成)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芳妤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芳妤
@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