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张耀军、习勉教授团队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复发小肝癌射频消融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式证实了“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复发小肝癌中的确切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图说:该论文于北京时间12月19日、当地时间12月18日在线发表
“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中肿肝脏外科张耀军主任医师为该论文的最后通讯作者;中肿肝脏外科陈敏山教授、放疗科刘施亮副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中肿放疗科习勉教授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肝脏外科杨周添博士、胡利博士、傅毅振医师、胡丹旦副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
早期肝癌术后易复发 哪种手段更能“克瘤”?
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RFA)是早期肝癌最常用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是,肝癌术后的复发率高,且复发灶的恶性程度相对更高、病灶位置更加刁钻,导致复发肝癌的治疗十分棘手。射频消融是治疗复发小肝癌的常用手段,但仍然存在复发率较高的缺陷。
近年来,随着精确放疗技术的推广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分期的肝癌治疗,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已有多个回顾性对照研究提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总生存率相仿,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获得更高的局控率,但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因此,对于复发小肝癌的治疗,射频消融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立体定向放疗的局部控制率优于射频消融
为了回答这个关键临床问题,中肿肝脏外科张耀军教授联合放疗科习勉教授共同开展了这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166例复发小肝癌患者(单发,直径 ≤ 5 cm),1:1随机分配接受射频消融或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54 Gy,分3次照射,1周内完成),治疗后继续随访至少2年,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比射频消融可以获得更好的局部控制率(2年LCR,95.2% vs. 80.7%)和局部无进展生存率(2年LPFS,92.7% vs. 75.8%),但两组的总生存率(OS)无显著差异,提示两种治疗方式均可以作为复发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
安全性方面,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轻度食欲下降、恶心和呕吐等;射频消融组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轻度疼痛、恶心和呕吐等。两组整体安全性良好,大多数不良反应可通过对症治疗缓解,且两种治疗方式均不会造成肝功能的恶化,无患者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
本研究首次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充分肯定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复发小肝癌的根治性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证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率优于射频消融,可以作为复发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陈鋆、郑敏珊
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编辑:吴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