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刘硕
嘉宾:肖畅(九派新闻评论员)
刘硕:说起广州,“开放”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您怎样看待“开放”一词?
肖畅:今年2月是我和家人第二次来到广州。传统岭南建筑、老房子和冲击天际线的摩天大楼交错,让我们如同穿行在时光中,全新的广州印象拔节而生。
滴滴司机来自中山,他在广州生活已十多年。一路聊天中我们得知,像他一样在广州开滴滴的,很多是来自周边和外省,但生活在广州的融入感是非常强烈的。司机笑谈,再接几单生意后,他就要回中山老家吃饭,那种感觉,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一样。除了闲谈,司机还跟我们预报:再过不了多久,深中通道就要正式通车了,将为广州与深圳、中山等地带来更深刻的经济联系。几个月之后,我在新闻中看到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抽象的区域概念由此变为生动的生活场景。
多年前,我对开放的认识离不开一条河——深圳河。从深圳到香港,一条河的距离,可谓近在咫尺。当改革开放的车轮启动,“开放”在大多数国人的认识中,是“走出去”,是“睁眼看世界”。广州、深圳,在区位优势、政策机遇、历史积淀与社会风气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世界上最活跃的资源、最优秀的人才和观念从广深等沿海城市进入了中国。
刘硕:那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视角看,高水平对外开放又对广州意味着什么?
肖畅:从深圳河到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改革开放潮涌的珠江,再次成为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探路先行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今天,“开放”在我们的认知中,已经不仅仅是“走出去”,还有“引进来”,不仅是“卖全球”,还有“买全球”……有网友说,今天的广州、深圳已经成为“窗口中的窗口”,这不仅要求先行先试,更是一种特殊使命,不仅有更多的先进经验走进来,也有更多的改革发展智慧由此策源。
今天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一个新的背景是,新一轮世界产业体系分工布局、调整转移、技术外溢正在加快进行,区域化、深层次的经济合作体系在各个维度展开。体现在区域发展中,都市圈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大趋势,伴随这一进程的,是区域之间充满关联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各项改革任务需要协同协作进行。
置身大湾区的广州,一个“超级大广州”呼之欲出。广州之“大”,在于其周边城市群星璀璨,而广州也将告别一城一地之竞争,在更广袤更复杂的城市体系中,承接更深刻的国家使命,实现城市发展得更大更强。置身大湾区的广州,其海纳百川式的包容,也将是对“复杂性”的包容。我们常常将胸怀博大容纳各种文化、南来北往的人群视为包容,而未来的广州,“包容”还将体现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情境上,体现在吸收且融合复杂的经济业态、创新观念、社会人群中。也就是说,“包容”不仅是态度和精神,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硕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付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