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哈萨克族的冬不拉悠扬辽阔,撩动着观众的思绪走向遥远的阿勒泰;二胡演绎着《万马奔腾》的豪迈与激情,再现传唱了近50年的民乐经典;舞台下,上至60、70岁的阿叔阿姨、下至七八岁的孩童,还有从北京、广州、深圳等来自天南地北的乐队粉丝们,随着音乐尽情摇摆。这一刻,世界与南海桂城在音乐里融为一体。
12月13-16日,2024千灯湖国潮音乐节登陆佛山桂城平洲。没有宽广的大草坪,秀场藏身于爆改后的厂房里或平洲大圩的市集上,转个身就能与音乐家偶遇;没有网红明星的流量,但有来自世界14个国家、34位音乐界的“大师”们带来口碑爆棚的代表作……世界音乐与岭南的乡土文化在桂城相遇,流行与传统、国际与本土相互碰撞、互相交融,千灯湖国潮音乐节展现出音乐节的另外一面:用小而美的形式,将音乐带到老百姓家门口,在岭南烟火气中探索世界性与在地性的融合。桂城持续15年时间,培育具有符号意义的音乐品牌,并使之成为城市精神的内核之一。
01、旧厂房里的音乐节吸引深圳铁粉
作为JMP乐队“铁粉”的王小姐,得知乐队在千灯湖国潮音乐节演出,专程乘高铁到桂城给偶像捧场。“以前来过桂城千灯湖,这是第一次来平洲,还要在改造后的厂房里看演出,感觉很棒,演员和观众的距离很近,互动性很好。”为了这场音乐节,王小姐在桂城住了一晚,用周末两天时间好好地沉浸式享受音乐节。
韦冬梅是季华实验室的青年人才。在知道千灯湖国潮音乐节在平洲举行后,韦冬梅第一时间点开了抢票链接。“幸亏我手速快,票秒没!”作为95后的科研工作者,韦冬梅的闲暇时间跟很多年轻女孩一样:逛逛街、看看戏。“以前要去太古仓逛livehouse,没想到在桂城平洲,也逛出了太古仓的感觉。”
2024千灯湖国潮音乐节走进具有千年历史的平安之洲——平洲,以一种全新的在地演出的形式,拉近了世界音乐与当地人的距离。本次千灯湖国潮音乐节共设3个舞台、2个公共空间、1个快闪舞台,分别位于网红水岸、玉器街以及大圩。以千年老街、400年圩市、爆改后的厂房为场景,4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和乐队为粉丝们带来了流行、摇滚、电子、民谣等多元化的音乐演出,为当地的街坊们献上了世界级的视听盛宴。
12月16日,千灯湖国潮音乐节快闪活动在大圩的猪栏桥边举行。高大的榕树下,一排有些年份的斑驳墙面,阳光落下来,影影绰绰。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们唱起了经典名曲,引得三三两两的街坊驻足观看。老街坊常阿姨早早地来到现场“占位”:“昨晚才去网红水岸听了歌,跟着音乐蹦了蹦,感觉很好!”当知道乐队们会在猪栏桥演出,常阿姨十分兴奋,“没看过这类演出,很开眼界,希望家门口这样的活动能够多一些。”
千灯湖音乐节走进社区,不仅赢得了街坊们的欢迎,也给音乐家们带来了惊喜。来自福建泉州的南音团队——点水南乐的成员郑明明说:“这次能在民居类建筑中演出,会有一种历史感。”对于这位南音家族第五代传人来说,她生活在泉州古城,曾带着南音乐器走上街头,把千年南音带到普通人身边,这种“接地气”的演出方式本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很喜欢在古民居、古建筑中制作音乐。”点水南乐的另一位成员蔡凯东同样认为在有烟火气的桂城演出与他们的国风传统非常契合。在他看来,现代居民楼里的大片白墙和玻璃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而中国古代建筑使用了很多木料,墙面也没那么平整,这种设计反而让居民更轻松地讲话沟通,也让音乐更自如地走进百姓生活。
在本届千灯湖国潮音乐节中,不少像点水南乐这样的音乐人和音乐团队,将传统音乐带到了历史悠久的平洲大圩,激活了城市传统建筑的活力,也为传统和现代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02、回到街坊家门口,千灯湖音乐节15年再“进阶”
“今年的音乐节似曾相识,又陌生。”千灯湖音乐节的“常客”刘小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她第一次参加千灯湖音乐节是在天安数码城,同样是在社区、类似的厂房里,乐队带领着台下的年轻人一起狂欢,“那种场景还历历在目”。这一次,千灯湖国潮音乐节再次选择在社区里举行,街坊和资深乐迷们融合一起,为世界音乐而呐喊,快乐而松弛。
千灯湖音乐节是桂城街道重点打造的文旅品牌,如今已走过15个年头,成为佛山音乐领域重要的文化标识。作为广佛地区音乐节的“鼻祖”之一,千灯湖音乐节实现了几次重要的“蜕变”。
2014年之前,千灯湖音乐节的前身只是“桂城休闲时尚文化节”的一个子项目,以“大杂烩”的方式将音乐表演呈现给市民;2014年~2016年,千灯湖音乐节以摇滚音乐为切入点,探索一条做专、做精的路线;2017年之后,千灯湖音乐节更加关注本土原创乐队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走过了“大杂烩”表演的1.0时期、专注玩摇滚的2.0时期、逐渐走向成熟的3.0时期,三年前,千灯湖音乐节被注入民族性的灵魂,进阶为“千灯湖国潮音乐节”。“国潮”的民族属性为千灯湖音乐节塑造了精神内核。去年年底,琵琶大师高虹、者来女和阿晶登陆千灯湖国潮音乐节。今年,高虹因为向外国观众介绍琵琶而走红,者来女在《黑神话·悟空》中惊艳观众,阿晶参加“韩国光州街头音乐世界杯”在2000多名中外音乐人获得第五名……千灯湖国潮音乐节成为挖掘好音乐和宝藏音乐人的重要平台。在2024年千灯湖国潮音乐节上,9支乐队都被外地策展人“相中”,音乐节俨然成为挖掘宝藏音乐人的重要平台。
千灯湖音乐节举办的场地也在与时俱进,从早期的产业园区、千灯湖市民广场到南海金融公园演艺广场,再到如今的平洲网红水岸。再次回到老百姓家门口办音乐节,似乎回到了起点,但这又是一个全新开始。
“有人问我,为什么今年千灯湖国潮音乐节在平洲举行?”在音乐节开幕仪式上,桂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曹莉敏表示,因为平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既有千年圩市,也有现代街区。“大圩有400年的圩市历史,经过改造后打造了网红水岸,焕发着潮流气息。”曹莉敏希望,在这个承载着当地文化IP的地方,国内外音乐家在表演的同时,能感受桂城的本地文化,为创作生活提供更多灵感。
艺术最厚重最温暖的底色是人民性。千灯湖国潮音乐节真正将音乐做到老百姓的身边。桂城用15年时间培育千灯湖音乐节,让音乐成为一种深入城市基因的潮流文化,用音乐的力量激活社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同时,桂城并没有囿于本土化的层面止步不前,而是融入了世界性,国潮音乐节与国际范的桂城城市形象相得益彰。“音乐把人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桂城‘海纳百川’的精神与世界音乐的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曹莉敏说。
03、世界音乐在桂城,烟火气令世界音乐更具生命力
今年是佛山演艺市场的爆发年。仅仅是今年上半年,佛山地区的演出次数高达193场次,吸引了54万人次的观众,演出票房收入2.9亿元。演艺经济一触即发,桂城,如何在演艺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桂城并不是一个演艺经济“天资禀赋”型选手。作为中心城区,桂城拥有交通便捷、年轻人聚集、第三产业发达等天然优势,但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缺乏明星文旅产品等问题。因此,桂城只能在存量里想办法,才能在文旅市场的一片“红海”中闯出新路来。
近年来,叠滘龙船漂移已成为现象级文旅事件,让桂城看到了在地文化转化为顶级流量的可能性。同样的思路,桂城在演艺市场上角逐,需要塑造自己独树一帜的品牌。就像摇滚之于石家庄、民谣之于成都、合唱之于青岛,一个区域的音乐特性,甚至可以为一座城市的代言。
“新乐府”音乐厂牌主理人、千灯湖国潮音乐节策划人卢中强已经扎根桂城三年,在他看来,“桂城是一个又老又新的城市,它有保存完好、极具烟火气的平洲大圩,也有高楼林立、特别时尚化的千灯湖片区。世界音乐正是如此,它要把最古老的东西进行更新的流行化表达。”卢中强表示,“各国都有世界音乐类的音乐节,但在中国还是个空白,千灯湖国潮音乐节就是要填补这一空白。”未来,世界音乐将成为桂城的城市文旅地标,成为城市的内涵之一。“美国的纳什维尔是著名的乡村音乐之都,这里形成了音乐工业产业,包括唱片公司、艺人、演出、版权等。”在卢中强看来,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用地标音乐节来打响城市文旅品牌,比如丽江雪山音乐节、南京森林音乐会等,这些品牌音乐节对年轻人有不小的吸引力。因此,做好千灯湖国潮音乐节,与桂城致力于打造年轻人向往的城市,不谋而合。
世界音乐如何与在地性融合,进行在地化的表达?2024千灯湖国潮音乐节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世界表演艺术家们或在厂房里,或在市集上,又或在商圈内、居民区,艺术家们走下“高高在上”的舞台,与街坊们唱到一起、玩到一起。世界音乐真正走到桂城老城居民的家门口。此时此刻,世界音乐充满了岭南的烟火气,激荡着澎湃的生命力。
一年前,桂城提出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这是一以贯之的城市文旅战略,桂城以长期主义的信念,用人文力量推动城市发展。“世界音乐在桂城”,之所以敢喊出这个口号,离不开桂城在青年新演艺的深度布局。卢中强表示:“我们这一年在这里已经做了23场演出,桂城有Livehouse、录音棚和排练室,音乐节可以在此常态化地进行生活、驻留和创作。未来,我们希望每个月都选择1~2支海外乐团在桂城驻留,跟中国音乐家合作创作,进行多场景演出。”这两年来,桂城的演艺市场逐渐繁荣。K13开心麻花剧场投入使用票房可观、今年崭露头角的千灯湖音乐秀场已连开4场,目前千灯湖音乐秀场二期建设也提上了日程。在演艺这条赛道上,桂城已站稳了脚跟。
从湾区青年新演艺计划发布,到千灯湖青年戏剧节的举行,再到千灯湖国潮音乐节的迭代更新,在奔赴“千亿桂城”的道路上,桂城以更懂年轻人的姿态为年轻人奉上多元、丰富的精神食粮。上楼上班,下楼看戏,在街头巷尾与艺术家相遇,在桂城,或许有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不“卷”也不“躺”,松弛地生活,刚刚好。
文/陈钰凤、冯嘉敏、周月明
图、视频/主办方提供
编辑: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