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治理模式,聚焦文商旅融合创新街区、“爱•大塘共助空间”社会救助综合体、全域服务治理等重点工作……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下足“绣花”功夫,精雕城市治理“脉络”,穿起基层治理的“千根线”,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多元化、均等化发展,绘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新图景。
▋治理更精细
全域服务治理深化 智慧“大脑”赋能
集垃圾压缩、两网融合、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全域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大塘街全域治理绿色资源中心12月12日投入使用,让居民大赞既漂亮又实用。大塘街持续深化与广州市城投集团关于全域服务治理的战略合作。全域智慧停车场持续升级改造,建成超级充换电站,配套建设“暖新驿站”便民设施。同时,定制“六脉大塘”文化浮雕电动自行车充电柜,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点116处。大塘街受邀参加第三届“城市之光”镇街全域服务治理成果分享与经验交流活动并获得4个奖项。
全域服务治理的升级,还需要智慧大脑的加持。大塘街正在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建设“一个大脑,四大板块”(智慧社区大脑和社区治理板块、治安安全板块、消防安全板块、社区宣传板块),引领社区治理新形态。科技赋能社区治理,大塘街将持续推进智慧社区项目建设,深化智慧消防、数治大塘等应用场景建设,以数字化赋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消防隐患重点场所智慧化监管。
当前,大塘街大抓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深化全域服务治理。垃圾压缩站已建成,继续推进文溪公园地块建设;推进全域服务治理增点扩面,为辖内居民群众提供物业服务、快递柜、电梯托管等服务。
与此同时,提升街巷品质面貌,大塘街将深入开展环境卫生、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把垃圾分类、“六乱”整治等工作做细做实;推动培育容貌品质社区。
大塘街还将深化联合执法专项整治,提升街道执法效能,承接用好市级下放给镇街的执法事权,持续落实以教育为主、惩处为辅落实柔性执法,做好文明施工监管。
▋创新更给力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街区强化创新引擎
推动信德大厦投入300万元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引进高端服务业、科技创新型企业3家;全街引进优质投资项目17家,新增“四上”企业17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5亿元……一个个扎实的数据,折射着大塘街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带来的动力升级。
大塘街全力推动创新街区建设,践行控物业、选专业、定产业、招企业“四业”发展路径,打造、提升并串联农讲所红色IP、星火1926消费IP、东濠涌沿线绿色IP、芳草街沿线未来IP和中山路、东风中路沿线楼宇IP等“5大IP”,推动老城旧貌换新颜。
创新街区,焕发活力。接下来,大塘街将梳理街区空间及企业信息,谋划产业发展,编制大塘街招商宣传册;挖掘梳理全域服务治理二期地块资源信息,积极探索创新街区多元化发展场景,如打造文商旅融合创新街区动线、广联礼堂综合演艺场景等。
同时,大塘街将聚焦招商引资和安商暖企,开展“组团式”上门安商暖企工作,协助解决辖内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举办招商、推介、交流活动,引导企业向好发展。
大塘街还将打造区域促消费品牌。持续联合星火1926、东山印象台等商业体,在农讲所周边片区开展文创集市、亲子主题、红色研学等多元化活动,培育消费新场景,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
▋民生更暖心
共建共治共享成效显现
走进大塘街慈善超市,一个个困难群众微心愿信息呈现眼前,人们现场即可认领微心愿,实现孤寡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微梦想”。被国家民政部领导评价:“精准、细致和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慈善服务工作,真正做细做实救助与慈善帮扶工作”。
大塘街创建“爱•大塘-共助空间”,构建“1+3+N”社会救助服务体系,打造集“便民服务、多元救助、慈善帮扶”于一体的为民服务综合阵地,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与29家合作单位联合组建“大塘街共助联盟”,开展长者善食、困境长者爱心餐等18余场主题活动,链接发动68家爱心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筹集善款超4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约1.3万人次。获得国家民政部、省、市、区领导充分肯定。
这背后,大塘街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紧抓民生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爱•大塘”共助空间和慈善超市场地升级,创新社会救助和慈善帮扶资源供需对接模式,打造“受助-自助-互助-共助”公益慈善生态圈;推动龙腾社区建设成为市级“儿童友好社区”;持续推进普惠托育建设。
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成效不断显现。大塘街强化区域党建联盟,持续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深化打造地区性工作交流服务平台“慧聚议塘”大塘讲坛,丰富活动载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同时,强化群团组织力量,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推进民生微实事工作;搭建组织联合、资源整合、服务共享、共驻共建等平台,推动辖内单位的连片联动合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大街小巷见新貌,一针一线看巧思,大塘街既在扮靓“面子”上下足功夫,持续提升城区“颜值”,也在做实“里子”上拿出实招,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更加美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