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妃(广州)智造基地等为代表的数智化转型试点示范工厂,是白云区“四化赋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缩影;得益于全域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800岁的龙岗村徐徐铺开;5G+人工智能应用,赋能超大城市精“绣”“智”理……今年前三季度,白云区GDP增长5.1%,增速全市第二,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第一。
广州市召开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前夕,开展全市各区交叉调研。12月11日,调研组来到广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白云区,走进美丽健康产业园、钟落潭镇龙岗村、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白云·廉江产业协作创新中心、白云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实地了解“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
“产业抓得准、抓得好”“城乡面貌变化翻天覆地”“充分感受到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白云区“百千万工程”各领域的新亮点、新成效,白云区蓬勃发展的新活力、新气象,给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座谈交流中,调研组指出,白云区良好的发展势头,充分展现出“百千万工程”进位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担当作为,为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白云新城(摄影/张永林)
向“新”出发 “智”领未来
白云构建千亿级产业新高地
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赶制订单,产能及产品稳定性都大大提高;智能屏幕BI报表系统的数字不断跳动,各车间生产指标一目了然;AGV自动搬运机器人24小时运送物料,物流效率大幅提升……在诗妃(广州)智造基地,调研组一行走访了研发、称量、乳化、灌装、包装等标准车间,鲜活的数智化场景随处可见
“化妆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白云区传统优势产业‘四化赋能’的典型缩影。”白云区科工商信局局长邓勤虎介绍道,传统产业在白云区制造业中占比约80%。其中,化妆品、家具制造、皮具箱包、服装、食品等消费品行业是白云区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4%。经过多年的实践,白云区探索出通过“知识化”“数智化”“绿色化”“全球化”的“四化赋能”做法,提升企业“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新技术引领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实施“百千万工程”、大抓产业发展,关键是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白云区集中发力做大做强“6+6”现代产业集群,积极抢占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三大未来产业新赛道,形成多个特色产业。
在广州民营科技园创展中心,调研组参观了云韬氢能源电池、应用了氢能发动机的无人机、激光等离子体质子刀技术等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代表产品,调研了民科园改革创新的举措与成效。从传统产业的跃升蝶变,到未来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白云区正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出一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白云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尤其是民营科技园年营收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2000亿量级,显示出区内民营经济旺盛的生命力。”座谈会上,调研组为白云区“百千万工程”的一线实践点赞、支招。调研组建议,白云区要发挥区位、空间、交通等优势,抓好重点产业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质效,形成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更有力支撑。
广州民营科技园(摄影/石建华)
加速建设典型镇村
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关键一年,白云区高质量发展镇域经济,凝聚各方力量,不仅做好典型镇、村建设的“必答题”,还结合实际给自己出了“六个典型”(即:典型镇(街)、村(社区)、社、户、园区、项目)培育的“自选题”,街镇、村社、园区等风貌日益焕然一新。
调研组一行深入钟落潭镇开展调研。作为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钟落潭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着力改善民生,奋力打造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发展先行镇。
“龙岗村是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片区、云溪湾新乡村示范带的重要节点之一。”钟落潭镇镇长郁菊青介绍道,该村历史悠久,拥有千亩果园万亩良田、5公里秀水,打造了龙岗黄皮节品牌,持续帮助果农增收,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征程中,走出自己的特色。
调研组实地了解龙岗村骑楼老街全面修缮提升工程,欣赏非遗特色产品,品尝白云特色农产品,与村里八旬长者拉家常,参观新建成的民声公园……沉浸式体验800年古村的底蕴和未来农文旅创意街区的活力。
“我们一路走来,无论是产业园区、圩镇乡村,还是主次干道,所到之处路宽、地净、水清、树绿、景美,体现出白云区各级真正把‘百千万工程’当做民生工程来抓,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身边的变化。”调研组成员称,“这一点,在龙岗村感受尤为突出。”
调研组表示,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龙岗村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了乡村的“内在美”、扮靓了乡村的“外在美”、实现了乡村的“全域美”,展现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风貌,“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安宁感、幸福感。”调研组建议,白云要持续锻长板、补短板,培育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群众评价的典型示范,让更多企业和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集成式改革“组合拳”
探寻奋进“百千万工程”“最优解”
白云区把改革“关键一招”贯穿“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探索、总结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形成了若干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为广州乃至全省的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全省投资最大涉农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建成运营后,年交易额将超过1000亿元,打造全球区域性农食产品集散枢纽;我们全面实施并持续深化“1+3”镇街结对互促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白云还承接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国家试点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专项试点,上线全国首创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底价评估系统,节省交易评估成本超4000万元,相关做法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获全省推广;随着‘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十条’的全面实施,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市首位……”向调研组介绍该区乡村振兴工作时,白云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巴陵如数家珍。
在白云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的智能大屏上,白云全区公厕、垃圾压缩站、燃气站点等6.5万个城市部件,环卫作业车、AI巡逻车等2.6万个重要城管物资,以及1万余名城市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城市管理实时运行情况“一图统管”“一网可视”。
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郑柏生向调研组介绍,白云以“5G+AI”双轮驱动,综合运用泛在感知、机器视觉、数据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白云智慧城管系统,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实现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市容秩序、环卫收费等多种城市管理场景全覆盖,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赋能超大城市精“绣”“智”理。今年以来,该项目已荣获 “数字政府管理创新类”“ 5G 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等多项全国大奖。
对口帮扶是“百千万工程”必答题,白云在全市创新推行“反向飞地”协作平台,帮扶对口地区加快产业发展。在白云·廉江产业协作创新中心,电饭锅、电热水壶、廉江红橙、湛江鸡等产自廉江的各类小家电、名优农产品琳琅满目,其中不少已是大家生活中的寻常物品。调研组成员饶有兴致地听取介绍,直观生动地了解“白云设计+廉江制造+湾区展销”的协作发展模式,正不断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白云开展‘百千万工程’工作务实,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白云的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作风过硬。”“这次调研,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白云的印象。”调研组边走、边看、边听、边议,直观感受白云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发生的深刻的、可喜的变化。有调研组成员更是用了“美妆、美景、美食、美产、美芯、美团(各级干事创业团队)”六个“美”,高度概括她的调研感受。
“白云通过打出了改革发展‘组合拳’,找到高质量发展‘最优解’。”调研组充分肯定白云区系统谋划推进“百千万工程”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调研组指出,白云要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烈自觉和责任担当,进一步提升产业质效,推动城乡融合,深化典型培育,突出改革赋能,在加压奋进、比学赶超中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