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深一度丨没招过盲生的大学很难推融合教育?其实要解决问题并不难……
2024-12-12 13:27:02
广州日报新花城

广州日报新花城民生频道出品

“视障学生从家里走出来,再到走进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很多支持,但这些支持一定是方法上,而不是态度上的特殊化。”

从未招收过全盲学生的大学,招收盲生具有现实可行性吗?

12月,不少大学生即将进入期末考试周。从广州市启明学校(“启明学校”)毕业并考进了广东金融学院的全盲学生彭香香,也即将顺利度过了自己在普通大学校园里的第一个学期。

这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探索,但大家发现,事情似乎没那么复杂。

在这个过去从未招过全盲学生、面积近一平方公里的校区里,她自如读书、生活,参加辩论赛等大学活动。很少人知道,三个多月前的彭香香其实还在为能不能进入普通大学而忧心。

三个多月前,彭香香因为是广东首位文化类(非术科)普通高考获报读本科院校资格的全盲考生而备受关注。但那时想要进入普通大学的不止是她,还有如今考进私立华联学院的盲生周子朝。

他们所在意的,并非公众关注的成绩和励志,而是有没有学校接收。

现实中,鲜有人关注走出盲校后的盲生,可以如何融入以健全视角构建的社会里。彭香香和周子朝也都清晰意识到,后来自己能融入大学不过是幸运而已,太多的问题和挑战,夹在盲生和普通大学间。

·升学的通路卡在了哪里?
·没盲道就生活不了了吗?
·只有纸质教材怎么办呢?
……

当越来越多盲生有能力考上普通高校,给每一个迷茫的盲生和大学管理者探索现实可行的无障碍路径显得至关重要。

也是这个12月,由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导,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社)民生工作室主办的民生深一度沙龙之视障学子升学路在启明学校举行,国内多名学者以及实务工作者在沙龙中一同探寻答案。

实际上,过去从未招过盲生的大学,其实招收盲生融入校园,并不难。

广州日报新花城

想读大学,为什么这么难

“在我小的时候,视障人士求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那时候就不知道哪里有接收盲人学生的学校。”在民生深一度沙龙上,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公益慈善中心副秘书长,同时也是一位视障人士的张文东回忆起早年艰难的求学路时说道。

“残障”不是泛化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在深造学习中实现自我探索。但2014年之前,视障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能不能上学”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参加普通考试“的问题。“大家的理由很多时候是一样的。”他说,“一句没有先例,视障学子便连普通高考都参加不了”。那时大家看的不是有没有相关条文,而是“有没有人尝试过”。

12325411f417ea09f7f99ca2f082603.jpg张文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2017年修订)也提到,“残疾人参加国家教育考试,需要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的,可以提出申请。教育考试机构、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提供。

虽说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没人尝试过,于是管理者不敢试,残障伙伴不知可以试。更多时候,人们沿用了三十多年前的“老办法”。

1 “老”办法回应不了“新”需求 

1985年,滨州医学院设立残疾人临床医学系;1987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立;而天津理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也相继招收残障学生,采用有别于普通高考的单考单招(特定专业,自主考试,单独招生),专业多为按摩、音乐。三十多年后,单考单招依旧是残障学生升学主渠道,但学校数量和可选专业变化不大,而且多集中在北方。

一方面,不少广州的视障学生如果想要考本科层次高等院校,就得“跋山涉水远离家乡”;另一方面,在个体智能乃至综合素养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视障学生的依旧被“泛化的概念”和“障碍的风险”卡在更多元的大学选择前,也失去了在更开放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化学习中进一步提升社会适应力和自我发展的可能,“一眼看到头”。

你说盲生的能力有天花板?那也不是。实际上,已经有许多视障伙伴躬身入局,探索了更多的可能。

12659129fe456dc937e58f69de4fea0.jpg彭香香

现在有盲人律师出现了,有盲生在读普通大学社工专业……越来越多选择的可能在显现,但单考单招里并没有这些选择提供,依旧是针灸推拿专业和音乐专业;而选择参加普通高考有时也有“赌”的成份,哪怕有了无障碍支持,比的还是视觉为中心设置的知识和内容。“仿佛是告诉你看不见就什么都干不了,什么都不可能。”一视障伙伴说。

但一位特殊教育者则指出,事实上,这些年的特殊教育一直在进步,学生能力也在逐步提上来,大家会越来越多思考自己的多元出路和综合素养发展。然而,视障学生高考申请合理便利不再是稀罕事,当盲生考高考成为公众眼中的励志故事时,背后的风险却吓退了很多学生——你只能高考和单考单招二选一,还要担心考的学校接不接收”。

这时,大家需要一起想更多的出路。

 2 找到“运气”之外的解决方案 

“当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彭香香的时候,我们要更清晰地意识到,这种‘幸运’背后的不可复制性——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让更多普通的视障学子也能考上普通大学。”在民生深一度沙龙中,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更关注的是香香和子朝的案例能不能”被复制”。他认为,视障学子固然自己要足够努力,但始终需要政策打开一条通路。

首先是专业供给问题。

目前,大多数视障学子升学就读的专业以中医推拿为主,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或适合这个专业,另一个方向是音乐,但也不是所有视障学生都有这个特长,社会能为他们提供的专业很有限。他认为,视障学生同样享有教育公平,“就是他们只要有能力且符合条件,想读什么专业,高等教育就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关专业的学习机会。”

郑子殷提出,如果想要选择针灸推拿和音乐之外的专业,视障学子只能走普通高考的路线,但是即使有合理便利,在高考赛场上,视障学子与普通学生的竞争都是不公平的,“还是需要有政策的倾斜”。

很多孩子只能单考单招,去到遥远的城市读书。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动广州地方的特殊教育立法,为此做了许多的调研,也能清晰地发现,高等教育始终是特殊教育推进的一个难点。”广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表示,灵活的招生录取方式,或是突破口。当越来越多的视障学生希望升上大学,而通过单考单招提供给视障学子的学位竞争越来越大,不少家长和公益人都期望华南地区也可以配置一所单考单招的院校。

雷建威提出,单考单招需要筹备较多的资金,同时需要一定的人数规模,在这一愿景落地前,希望有高校能对视障学生开放他们能力适应的专业,比如社工、心理、语言类专业等,然后采取单考单招或者自主招生等方式招生,录取后把视障学生放到普通学生班级中进行融合教育“这种方式‘性价比’最高,且融合教育是发展趋势。”

广州市人大代表黄筱瀛提出,目前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针对普通的学生来制定,制定的过程中“没有那么个别化”:“这就意味着还要克服不同学生之间的融合困难”。不过,也有公益人士指出,广州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历史悠久,资源充实,也可以考虑给盲校增加“协助者”角色,联合高校办学或是提供融合指导,打破壁垒。

3951dd4723edd1750a95b03eafad8ba.jpg盲校有充足的无障碍校园支持经验,而且可行性高。

进入普通学校,没想象那么难

在民生深一度沙龙上,有一线工作者指出,其实除了政策和资源瓶颈外,“之所以盲生进入普通高校有那么多的壁垒,是因为普通高校大多是以‘健全视角’建设的,没盲道,没辅助阅读工具,大家都觉得,这种环境里,盲生是适应不了的。而考试提供合理便利也就半天的事情,但盲生一进学校就是四年,谁都不敢冒这种不可控的风险”。

“其实直到我看到志愿录取结果的那一刻,自己的担心才完全消失了。”香香坦言,尽管从政策上来说,只要分数达到高校的录取要求,他们是应该被录取的,但是自己还是很忐忑,“如果高校知道了我的情况,会不会不愿意接受我”。周子朝是2023届毕业生,因为上一年碰壁了,他不得不选择了再高考一年,几经周折,今年才终于被录取。

而录不录取的关键,在于学校知不知道盲生怎么适应校园生活。

不少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公益人士坦言,其实这是一个校园和盲生都可以直接获得外部资源,进而适应彼此的环节,但大家在很多方面存在误区,导致“大家都知道要共融,但是以为共融不了,然后就这样陷入僵局之中”,而主要的误区,集中在“教材”“行走”“提前训练”等议题上。

59b60656e91d43e556ef3fd7d6a2991.jpg很多校园生活,盲生也完全可以参与。

 1 没有盲道,怎么就不能走了 

很多人觉得,一个从来没有录取过残障学生的学校一旦录取了第一位残障学生,便要“花费巨大的成本进行无障碍的改造”——比如,学校是没有盲道的,那在偌大的校园里铺设盲道,工程不小,而这还只是一方面,此外还有各种地方的盲文标识。

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指出,实际上,“短期来看,其实高校可以不必担心要在物理环境做过多改造,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充分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此前,为助力彭香香所考取的高校无障碍化,高校与启明学校在彭香香被录取后的第三天,便办了一场“开启大学学习生活交流座谈会”,重点针对香香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交流。

没有盲道没关系,提前一周入学行走建立心理地图也能独立行走;教材都是纸质书也没关系,可以寻求内外部资源来实现无障碍有声电子书的转化,考试可以使用读屏软件;不知道全盲学生的需求,则由启明老师介绍香香在住宿座位、家校合作中的具体需求和相关的措施……值得关注的是,很多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在这次座谈会上都通过信息交互和技术方法共享得到了解决。

高校与特殊学校在录取特需学生后联动多方召开大学学习生活交流座谈会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这种方法在特需学生入学前建立适应不同个体的发展支持体系卓有成效。一位特校工作者指出,“甚至在很多人看来不可能的数学图形转化为盲文的问题,其实也可以通过这种信息需求交流转介会,实现资源共享,特校本身就有机器可以实现数学图形的标识,而且也愿意对外支持。”

盲文刻印机怎么找、读屏软件怎么设置、怎么协助盲生建立心理地图、如果临时迫切需要打印盲文读物找谁,这些都是可以找到特校寻求指引和支持的。

 2 上学没教材?这也不是问题 

面对全盲学生,高校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学习载体的问题。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指出,“每个孩子读书都需要教材,但全盲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摸的是盲文教材,一上到大学,学校也不可能配备盲文书,这时就头疼了。”此前,彭香香和周子朝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有的器械可以扫描纸质书识别文字,但精准度不够”,但学校也没有可朗读格式的电子版原书。

也是今年,针对这一问题,各界爱心人士主动推动了彭香香和周子朝与广州图书馆“学识之眼”视障大学生教材圆梦计划建立联系,由后者组织志愿者,为学生所要学的教材制作电子有声书,其中香香10本,子朝13本。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在所以解决不了,而是大家不知道有这种服务,“我们也特别欢迎大家找上门来,或者主动寻找当地图书馆的支持。”

实际上,如果可以获取出版社文字版电子书,问题可以更顺畅地解决。

image.png
记者尝试以视障者朋友身份联系出版社寻求电子书教材,但得到了这个答复。

有学者指出,2022年《马拉喀什条约》正式在中国生效,提到为阅读障碍者使用作品提供版权便利,同年,国内出台《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一年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视障学生本应该可以直接向出版社申请电子书,但目前大多数出版社因为“没有先例”,因版权问题不提供可识别文字的电子书版本。

与此同时,社会上对“学生该向学校还是教育局或出版社申请无障碍格式电子书”“怎么一个申请流程”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和清晰的流程指示,出版业没有形成完整的《马拉喀什条约》落地方案,因此无从推动而接下来,推动与出版社之间的交互,制定符合《马拉喀什条约》的流程标准,或许是制定长期解决方案的关键。

75773856dbeb59f11135c820ee4dbea.jpg盲校也配备了盲文刻印机。

 3 衔接各类资源,提前融合 

不仅学校可以做好链接各方的准备,实际上,盲生也需要提前进行融合训练。

一位聚焦残障领域的学者指出,“我们发现定向行走被很多视障伙伴视为走出封闭环境的基础能力,但这种能力光靠在盲校的完美环境里学还远远不够,走出校园后依旧会遇到各种不适应,也会成为进入大学的一种障碍。”有视障学生则表示,除了定向行走,“我们需要在心态上武装自己,学会怎么面对真实的障碍,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而这些往往很难在盲校学到”。

“当盲生自己展现出一定的真实环境融合能力,这时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的接纳。”一位公益人士表示,“这也意味着,融合是盲校模拟不出来的,包括定向行走能力也是,你在盲校学的那一套,适用于盲校,但不一定适用于社会,这时,谁来提供转衔支持呢?

7f875897babaaf9749eb9e487f8354a.jpg

实际上,盲校这类完整的特殊教育体系也总有一天会从视障人士的人生中撤出来。在即将进入大学的这个暑假,彭香香和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参加了金盲杖在上海举办的大学生预科班,精进行走技巧、参加兴趣班,提前体验了“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后,几位视障伙伴又形成了互助小组,分享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或担忧,一同来商量解决可能面对的困难。

有公益人士指出,这种支持如果动辄需要跨越一千多公里,本身也意味着一种变数和“难获得性”,如何丰富本土社会支持体系,持续前置嵌入融合训练,丰富社会支持,同样也十分重要。

“有时并不是没有资源,而是身边的资源存在,却互相不知道。”一位公益人士说,像广州也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希望大家用起来,只有用起来了,才有进步的空间,包括广州市合木残障公益创新中心也通过开展个人成长、意识写作、共生舞、定向行走、独立自煮、残障意识、走出去、演讲沟通等课程推动全人成长,而移山工作室曾经围绕校园无障碍环境支持制作了地方的工具包指南,其实这些都可以融会贯通。

image.png(感谢雷建威、黄筱瀛、郑子殷、陈胜华、徐亮亮、赖凯洪、布文锋、陈淼清、王军、侯德富、李荣芳、陈子安、张晓琴、严宇桥、余冠彬、张文东、冯世锋、刘颖璋、方坚泽、吴李权、盘铭径、郭万成、李思华、张舒勋、董上、苏永成、彭香香、周夔、李芷筠、黄永锋的参与和讨论)

广州日报新花城民生频道出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苏赞 实习生:谭旭君
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欣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