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广州大学城:一座创新城的使命与担当
2024-12-12 07:49:08
广州日报新花城

一条江,一座岛,寄托着无数年轻人的青春梦想,激扬起一座城市的创新浪潮。

在广州珠江奔海门的“湾顶”福地,番禺区小谷围岛在过去20年间上演一支梦幻“变奏曲”:从一座稻乡渔耕岛快速变为教育城、创新城、生态城,成长为大湾区科创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学新城。


改革风劲正扬帆,创新潮涌逐浪高!当下的广州大学城面临“二次创业”新命题:如何以“智核”赋能“智造”造就创新高峰,以高效校地协同实现治理高效?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街以坚实行动作答,彰显一座创新城的使命与担当: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锚定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赋予的使命任务,压实头号责任,使出“头号力度”,在广州大学城“大党委”的统领下,进一步凝聚校地合力,释放“智造+智核”耦合优势,以高质量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以高水平科创人才带动乡村振兴,全面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力提速、取得突破。


见行动:以“头号力度”抓好“头号工程”

20年来,广州大学城取得可喜成绩,成为广州城市人才蓄水池、创新动力源。在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行动中,广州大学城夯实“一把手”履职担当,持续健全工作调度机制,做深做实、见行见效,充分释放作为“智核”的产业驱动力,发挥科创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联动区域产业升级,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当下,广州大学城只争朝夕、“满弦”发力,为“百千万工程”铺筑“快车道”:

在科创园区,正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广州大学城青创汇“联城带村”效能,累计签约项目420个、注册项目431个,新增产值超过2.7亿元;


在校园内外,深挖校友经济,联合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发起成立广州大学城校友经济促进会,有效撬动教师圈、朋友圈、校友圈经济;

在乡村村落,扎实推动“典型村”建设,完成北亭村、贝岗村农房风貌提升39栋,优化农家书屋、村心公园等乡村文化空间设施;


在岛城联动,高标准打造广州大学城科普科教文旅示范区,联动长洲岛、生物岛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岛联+”科普文旅发展计划,开发历史文化、健康生态等“谷岛打卡行”研学路线14条……

一个个火热场景,一条条联动线,广州大学城融入城市产业创新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强劲脉搏,充分发挥大学城作为最强创新大脑、科创策源地的作用,构建大学城与城市发展、大湾区发展的生命共同体。


立潮头:“智造+智核”迈向创新高地

对于广州大学城而言,它最核心的使命是创新,即推动创新成果从高校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成为广州以及大湾区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强引擎,在全省全市奋进“百千万工程”大局中彰显责任与担当。

聚焦核心任务,广州大学城立足资源禀赋,全面推进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释放广州大学城“智造+智核”耦合优势,壮大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大湾区创新发展高地。


一方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广州大学城全力推动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超2580个入库项目转移转化,其中118个项目已落地番禺。深耕广州大学城“创二代”工程,首批入库项目已注册落地119家(其中在大学城53家)。做强“校友经济”,搭建大学城连接城市发展的桥梁,助力区域发展。


另一方面,深化产研融合发展。建强湾区首个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加快推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广州大学城,打造“国字号”科创平台矩阵。打造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政校企共建低空经济“一基地一中心”,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全力举办广州大学城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七届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国际产业人才大会,凝心聚力展现广州大学城打造“教育岛+科创岛+人才岛”融合发展成效。


此外,全力打通创新链条。联合10所高校全面开放运行全市首个高校实验室共享平台,首批接入实验室仪器超500台,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带动校地企对接合作。加快建设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先后培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港澳创新创业平台2个以及高校创新创业基地12个,持续发力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价值链跃升的“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着力畅顺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面向未来,广州大学城科创人才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垒实成势,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企地服务,强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加快广州大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智造+智核”深度耦合,展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欣向荣和“新”潮澎湃。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夏强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