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风窗记者 易平
编辑 | 苏米
“我首先要向大家请求原谅,我有点失礼,没有办法,93岁了,腿不好。”
在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坐着轮椅登台,讲话前,他先向大家鞠了一个躬。
这是第八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也是郑必坚第八次参会尽己之力让世界“读懂中国”。孜孜不倦的背后是减少“读懂赤字”的深切责任感,在这个变乱交织的时代,能否读懂中国,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人类前途与命运。
郑必坚
本届“读懂中国”会议的主题为“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开幕当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指出:“读懂中国,需要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是中国的机遇,而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又是世界的机遇。
郑必坚表示,回想67年前,毛泽东同志曾经深情地提出:“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
今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就正是这样一个“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的中国,就正是这样一个通过自身改革发展而为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中国,同时还是这样一个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向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学习的中国。
01
改革只有进行时
“如果要问今天中国政治术语中叫得最响的、最吸引人的是什么概念?就是改革。”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李君如在主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内涵、前景与机遇”的嘉宾对话中强调。
改革之所以备受重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思维方法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机制决定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6周年,每届大会的三中全会通常都聚焦改革,不仅因为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要路径,更是因为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李君如介绍,中央每五年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会,按照党章规程,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每年至少开一次中央全会。第一次中央全会选出总书记、常委、政协委员等等,第二次全会为第二年“两会”领导机构提建议,新一届委员要查问题,要思考问题出来了怎么解决,而三中全会主要是搞改革。
李君如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叫做“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改革前面加一个形容词“深化”,再加上一个形容词“全面”,而是一个专有的政治术语,使得一个制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为目标而改革,才叫全面深化改革。
李君如表示,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文件名叫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一句话是“推动国家治理更好地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这表明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既坚持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治理为主的改革,同时改革适应发展。“什么叫适应发展?一是要围绕发展这一中心,二要有利于发展,最后要促进发展。”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表示,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会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主题很好诠释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同时向世界宣示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在当前世界风云变幻、变乱交杂的时代,中国的这个表态、决心实际上是给全球最大的确定性因素。”
彭森
中国经济经历了40多年的快速增长,目前确实存在下行压力,投资、消费存在低迷问题。彭森认为,“虽然今年对外贸易的数据比较好,1到9月份是5.25%,略高于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5.0%的指标,但其他的消费和投资都百分之三点几,所以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增量政策、逆周期的货币财政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只是短期对策,从中长期来看,必须解决结构性的问题。”
彭森表示,中国的改革重点要做的工作就是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体制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把当前存在的一些体制短板尽快补起来,例如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民营经济投资信心不足、政府和市场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等,都是下一步改革深化最重要的任务。
“要抢抓时间,改革不能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改革任务,而当前很多制度设计还有待推动落实。美国新政府也要推动改革,但中国绝不能走美国“对内改革,对外封闭”的道路,改革的成效应该是更广阔的世界、更广阔的市场。
陈文玲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认为,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讲到改革的时候,高水平开放是绕不开的词。中国的高水平发展和高水平开放都要持续下去。
02
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读懂中国新一轮改革和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而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2024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现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内涵、前景与机遇”嘉宾对话
中国决不追求封闭式的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其他国家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机遇。也正因如此,国际社会正在凝聚起“中国改革有力度”“中国经济有韧劲”的共识。
郑必坚表示,中国不会因为某些国家的“脱钩断链”和所谓“小院高墙”就走向闭关自守。相反地,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进一步开放的难能和可贵,这就是更加主动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截至今年,中国已经实现了外资金融业准入负面清单的“清零”,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的“清零”;
从11月30日起,在对54个国家的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基础上,再增加9个免签国家,包括这9个国家在内的38个免签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的还可免办签证入境,社交媒体上外国友人视角下新奇不断精彩纷呈的入境游分享,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外国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内游览 / 来源:新华社
在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势下,德国、新加坡等今年扩大对中国的投资,主动拥抱中国市场,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本届会议重点设置的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涉外法治建设、能源变革、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国际化等议题,也都是中外合作最前沿、外资最关心的领域。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正以更大魄力和更足诚意推动单边开放。“中国的单边开放是同时面向发展中国家还有发达国家的,这对全球国家来说都很重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会议上用政治承诺、自由、包容性三个关键词来阐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特征。
他表示,中国领导人就“对外开放”所作出的诚挚的、深刻的政治承诺是非常重要的,不会像另外一些国家在遇到困难时转向“保护主义”;中国的对外开放是自由的,包容性的多边主义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核心,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和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郑永年
郑永年举例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商务部等四部门发布《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允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他表示,这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生动体现,“开放是一个国家自信的表现,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开放,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特朗普即将开启第二任期,让不少人感到担忧。郑永年表示:“一方面,我们确实不能低估特朗普可能会对全球贸易体系带来的冲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低估中国在重塑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能力。”
郑永年认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也能推动全球化的进程。即使美国一开始就反对“一带一路”倡议,但直到今天,中国依然对美国敞开大门。“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兼收并蓄的,哪个国家准备好要加入新的合作机制和体系,中国都随时欢迎。”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表示,中国的政策倡议和发展方向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中国强调向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南方进一步开放,“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这一宣言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穆拉图·特肖梅
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参考,“一带一路”是由中国首先提出发起和设计的,但它的利益和机遇是全球共享的。“当‘一带一路’合作深入到下一个更高的阶段,建设一个开放、包容、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愿景将会逐步实现。”
03
再造一个新广州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去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广州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非正式会晤时,从三个历史维度给予了广州高度肯定: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寄望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为千年商都、四季花城,广州无疑是“读懂中国”的最佳城市样本之一。
近年来,广州频频上榜外国政要“中国行”的城市榜单。新加坡时任总理李显龙、越南国家主席苏林、美国商务部长耶伦、美国旧金山市长伦敦·布里德、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等先后到访,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在刚刚过去的第136届广交会上,境外采购商首次突破2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第136届广交会现场 / 来源:广交会微新闻
当前,广州朝着“再造新广州”的目标持续推进,努力推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城市更新之际,庞大的经济体量和深厚的产业基础也为外资外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机遇。
去年,广州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达到了6629家,增长92.6%,占全国12.3%。今年上半年,新设4054家,达成46%的高增长,占全国15%,数量位居一线城市之首,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超过50%,占全市比重已经近三分之一。广州今年还面向全球发布“招商引资20条”,传递着共谋发展的热情邀约。
本届“读懂中国”会议重点设置了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涉外法治建设、能源变革、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国际化等议题,不仅是中外合作最前沿、外资最关心的领域,也同时都在广州进行着鲜活实践。
以低空经济为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在会议上强调,低空经济产业以其高科技含量、强大带动作用及广阔成长空间,正逐步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不仅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还将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经济复苏和合作创新。
许志远
广州借助扎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低空空域资源、众多可应用场景,在这个万亿级新兴市场中有所作为。
全球首家集齐从生产到商业化运营“三证”的企业在广州诞生,全国首个国家级无人机器件检测中心在广州落地,全国首个全国消费级适航审定中心在广州成立,《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也于今年5月出台,推动广州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到2027年低空经济整体规模发展目标达到1500亿元。
德国荣根集团总裁彼得·荣根表示:“透过广州,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整个开放历程,广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
广州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路径。从产业转型升级到科技自立自强,从超大城市治理到高水平对外开放,广州之变,亦是中国之变。
-END-
值班主编 | 张来
排版 | 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