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CityWalk,这就是街口|探访从化街口“城内”文道,走进穿越时光的历史之旅
2024-12-06 19:07:28
微社区e家通从化街口街

山川之美、人文之丰犹如珠玑,藏在街口街的山川巷陌,等待着人们的尽情拾掇。走近街口街,您可以体味历史的风云,追念先贤的奋斗,品尝美食的地道,感悟城市的发展,触摸生活的恬淡,享受文化的多元。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从化区街口街道办事处联合信息时报社微社区E家通特推出“CityWalk,这就是街口”栏目,带领广大市民游客于都市喧嚣中悠然走读街口,一起深度了解这片美丽土地的风土人情与时代脉动。

本期Citywalk记者将带您走进从化“城内”,探访一条充满岭南风情的老城文道,通过系列历史文化遗址,深入了解街口街深厚的历史底蕴。

路线概览:松柏堂村→西溪黄公祠→约斋黄公祠→北帝古庙→从化学宫

推荐理由

当下,街口街正以“从化的商业休闲魅力之心”为定位,着力重塑500年老城新格局,将“古城”活化为“新城”。从繁华的新世纪广场、热闹的青云公园,穿过街口街城内路,沿着从化“城内”文道,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来到了数百年前的街巷之中。探访“城内”文道,您可以从古村、古巷、古祠堂、古树中,感受到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沉淀。

“城内”的由来

街口之前的旧县城叫城内。据《从化县志》记载,从化县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明弘治七年(1494),从化县署由横潭(今花县新华镇横潭村)搬迁至马场田(今街口)。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县官林晏开始建城墙,“城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基过之,周回五百八十丈”,整个城池呈椭圆形,人们将“城墙之内”的县城马场田称作“城内”,这就是城内的来由。

如今旧县城的城门和围墙已不存,但城内主要街道尚在。城内东至振武街、南至迎春街、西至宣顺街、北至从新街。由迎春街出了东门,为通济街(即今城内路)。散民每月逢“4、9”日期聚集此地交易,因位于通济街街口久而久之叫“街口墟”,这也是从化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街口”名称的由来。

第一站:松柏堂村

松柏堂村靠近迎春街,是城外的一条小村。该村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因黄姓族人从棋杆张村迁来定居而形成。又因村前有口大鱼塘和一棵树龄700多年的老松柏树而取名松柏堂。坊间流传一句话,“未有城内先有松柏堂”,可见松柏堂历史之悠久。

图片松柏堂村内俯瞰图

松柏堂村拥有传统的岭南建筑风格民居群,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为传统梳式布局,现存5路房屋、4条历史街巷、4座巷门。首排建筑为三间两进一天井格局,碌灰筒瓦屋面,凹斗门式门面,砖木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龙船脊,两侧间开有窗洞,硬山搁檩。后侧为传统三间两廊式民居,悬山顶。民居从侧廊开门洞进入,门洞挑檐下墙体出挑插拱承重,山墙檐壁下有卷草纹饰。走进松柏堂,每一座建筑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图片村中的民居保留着青砖墙体

第二站:西溪黄公祠

西溪黄公祠,又称西溪祖祠,位于团星村松柏堂古村落中,据《西溪黄氏族谱》记载,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之前,曾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建筑占地约4800平方米。

图片西溪黄公祠

图片西溪黄公祠

西溪祖祠为群组建筑,由两组宗祠建筑组成,分别供奉松柏堂黄氏先祖父子,两组之间建筑由一条青云巷相连。左一路为西溪祖祠,右一路为遯斋公祠(西溪之长子顿祖),两路建筑习惯称为西溪祖祠。该建筑左侧一组为三进一牌坊,右侧一组为四进一牌坊。建筑前有八字翼墙,建筑结构做工精美独特,木雕繁复细腻,砖雕精细入微,石雕刻划深入,灰塑祥瑞巧妙,壁画活灵活现。

图片西溪黄公祠俯瞰图

图片西溪祖祠一隅

祠堂内有一座“千顷流芳”石牌坊。相传,明成祖年间,朝廷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农民开垦土地耕种。当时,西溪祖人开垦了大片荒地,成为了农税上缴大户,遂被朝廷敕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溪祖祠曾被用作从化县委办公地和家具厂厂房等,现西溪祖祠整体仍保留较完整格局。

图片西溪祖祠一隅

图片西溪祖祠一隅

第三站:约斋黄公祠

约斋黄公祠位于团星村松柏堂自然村,距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祠堂坐北向南,采用砖、木、石结构,深三进,是五世祖西溪公第四子彦瓒公率族人所建。在清朝时曾维修过,一直保留至今。

图片约斋黄公祠。图源街口街道办事处

约斋黄公祠青砖红瓦,古朴自然。祠堂内部保留了三进格局,两边有烧柴的灶头,散发着浓厚的祭祀氛围与家族文化。每年,村民都会在这里举办重阳祭祖、结婚摆宴、元宵佳节等活动,热闹非凡。晚上,还有一些村民在这里唱歌娱乐,享受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幸福生活。

第四站:北帝古庙

城内的振武街北接环城路。路口有座常年香火鼎盛的北帝古庙,其始建年代待考,重建于1909年,1991年重修。坐西北朝东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0.2米,总进深21.35米,建筑占地面积218平方米。

图片
北帝古庙。图源广州从化发布 余伟文摄

北帝古庙门夹石上刻有门联“北极端居尊推镇武;帝心广运息遍从阳”,木门匾阴刻“北帝古庙”。后殿屋顶有举折,铺素瓦,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正脊灰塑“八仙过海”图。1995年6月,北帝古庙被公布为从化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站:从化学宫

城西的宣顺街附近有一座从化500多年“崇文尚学”的历史见证——从化学宫。明弘治八年(1495),知县刘宏主持创建学宫。如今的从化中学便是当年县衙与学宫的所在地,虽然大部分古迹已荡然无存,但孔圣先师殿仍巍然矗立。

图片从化学宫

原学宫秀挺双峰,溪环两碧,郁葱佳气,淘岩巨丽,但由于战争及人为破坏,学宫昔日大部分建筑都已拆毁,后多次重修,现只剩下中路先师殿及明伦堂。殿内重设牌匾,明间重立孔子塑像,所悬金漆“万世师表”木匾。上、下檐间中央悬“先师殿”竖匾,下檐有“金声玉振”匾。殿内大门上方孔圣塑像正对“太和元气”匾。

【记者 黄林宜】
【编辑 邓菲菲】
图片来源:信息时报影视中心(除署名外)
部分资料来源:《从化县志》《从化掌故》《全粤村情》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