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昌岗街道,位于海珠区中西部,是江南文商旅融合圈核心街道之一,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设22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8.4万人。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在经济建设方面,近年来,昌岗地区因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受到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昌岗商圈的变迁更是见证了昌岗地区的繁荣与崛起,老城区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昌岗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岭南画派发源地“十香园”、关山月故居、广州美术学院均坐落昌岗,辖内文化底蕴深厚。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昌岗地区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社区治理也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昌岗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特别推出“读懂昌岗”系列报道,将从“经济建设”“商圈变迁”“文化传承”“人居环境”“社区治理”等篇章,带您深入探索昌岗街道的独特故事和韵味,感受这片古韵悠长而又活力四溢的土地所蕴含的魅力。
文化传承篇⑤
昌岗街文化底蕴深厚
十香园独领风骚
在昌岗街,不足千米的半径范围内,聚集广州美术学院、十香园、关山月故居、胡一川故居、岭南画派纪念馆。它们共同串联起岭南画派发源、传承与发展的百年史,为昌岗街道赋予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被誉为“岭南画派摇篮”的十香园,更是这片文化沃土上的璀璨明珠。
十香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晚清时期。这个坐落在怀德大街的庭院,因庭园内种有素馨、茉莉、瑞香、夜来香、鹰爪、夜合、珠兰、鱼子兰、白兰、含笑等数10种香花及各种草木,故命名为“十香园”。
十香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广州书画市场蓬勃兴起。居巢和居廉在十香园内生活作画。“这里不仅是晚清岭南著名画家居巢、居廉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的画室,或者说工作室。”十香园相关负责人如此介绍。
十香园。
在十香园,居巢、居廉用明丽色彩描绘日常生活,创立独具风格的“居派”绘画,为近代岭南绘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居廉在此设帐收徒,培养了广东、广西等地一大批美术人才。其中岭南画派创始人中的高剑父、陈树人为最出色的入室弟子。因此,十香园又被称为“岭南画派摇篮”,在岭南美术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方楚雄介绍,1958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从武汉搬到广州现昌岗路这个地方,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决定选址时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旁边有十香园,有着成就大画家的气象。
历经沧桑
十香园焕发新生
在历史变迁中,十香园历久弥新。
据当年居氏后人居玉华回忆,抗日战争结束后,十香园几乎毁于一旦,仅剩下紫梨花馆。
1983年,十香园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后,不断有声音呼吁修葺十香园。在2006年和2009年,广州先后启动两期修缮保护工程。依托“十香园”旧址为馆舍,十香园纪念馆于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展示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自2007年起,十香园连续举办了七届“岭南书画艺术节”,持续12年开展“十香雅韵岭南一脉”等系列文化文艺活动,“讲座进校园”、专题分享会、研讨会、青少年研学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
而今,在广东省大力推进岭南书院建设,弘扬时代精神、传承优秀文化的背景下,十香园有了新的时代名片。
文化薪火,书院相传。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与改造,9月29日,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以十香园为院址,正式揭牌运营,面向公众开放,目标是建设成文明实践、文明传承、文化交流、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展示城市形象的文化地标,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大众平台。
回归教书育人功能
传承岭南文化与精神
走进隔山书院,岭南书香与人文关怀在此交织。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书院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隔山讲堂、美术展厅和十香园旧址,占地面积3879平方米。其中,隔山讲堂是此次改造的最大亮点,可容纳80人,用于开展重要活动。
在展陈方面,采用“文化+科技”融合方式,改造原有固定展,融入影像、交互、声光电等数字科技,为观众提供视、听、感等多角度的沉浸式体验。
在藏书阅读方面,目前隔山书院蕴藏《广州大典》丛书、《广府文化大典》等覆盖岭南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优秀书籍约3000册,其中,不乏各个时期的珍品、善本,供市民游客免费阅读。
隔山书院藏书丰富。
隔山书院周边环境同步焕然一新,海珠涌两岸景观,隔山新街、青浦大街、玫瑰一街等沿线商铺及居民楼立面装饰与书院相呼应,绘就了一幅岭南城市画卷。
为整体推进岭南书院建设,结合江南文商旅项目打造,昌岗街和江南中街还联合对书院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以营造文化氛围,激发老城新活力。
在十香园相关负责人看来,在十香园的原有基础上升级打造广州岭南书院是一种教育的回归。不管是昔日的书画蒙馆,还是如今的岭南书院,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聚焦教书育人,让岭南精神薪火相传。历史上,十香园培养出了既是画家,又是革命家的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承载着培养人才的功能。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昌岗地区文化繁荣发展
自隔山书院建成以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昌岗街及周边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自9月底建成以来,累计举办岭南撷珍·十香园纪念馆馆藏国画作品展等展览、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的精神向度等讲座、广府新韵诵童谣、粤语字诂林、活字印刷术等群众互动体验活动,为公众带来多姿多彩的文化体验。
岭南撷珍·十香园纪念馆馆藏国画作品展。
值得一提的是,岭南撷珍·十香园纪念馆馆藏国画作品展期间,居巢《鱼藻图》、居廉《葡萄昆虫图》等十香园纪念馆近年来新入藏的作品首次在展览中向公众展示。折中中外、大胆吸收西画艺术语言是岭南画家艺术风格的共通点,同时每位画家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气质与精神风貌。本次展览旨在展示岭南绘画艺术的文脉赓续与时代境界。
居巢《鱼藻图》。
居廉《葡萄昆虫图》。
除活动、展览,书院还有更多惊喜等待市民游客前来解锁。书院藏书已超3000册,不乏罕见珍品、善本,如清两广节署刊、傅增湘旧藏《纪评苏诗》,清乾隆版《白沙先生全集》,清刻本《学海堂集》等。
此外,书院将联动多方力量,全年不间断开展“隔山讲堂”名家讲座(每周一场)、“岭南撷珍”艺术展览、“粤趣雅风”寓教于乐三大系列品牌活动,内容涵盖文学、艺术、历史、民俗、非遗等领域,为公众持续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
展望未来
将续写岭南文化新篇章
展望未来,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将积极探索塑造新的岭南书院精神,创新书院建设体系,充分挖掘并以多样化形式传承传播岭南文化。书院将立足“岭南画派摇篮”十香园,焕新为融时尚阅读空间、艺术展区、文化会客厅、志愿驿站等设施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促进优秀岭南文化传承发展。
同时,书院还将积极联动多方力量,全年不间断开展涵盖文学、艺术、历史、民俗、非遗等领域的系列品牌活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十香园将续写岭南文化新篇章,为昌岗街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记者 崔小远】
【编辑 黄惠雅】
图片来源: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