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当前,海珠区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最主要战场,聚焦“经济”“生态”“生活”三个关键,抓好“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今年9月24日,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召开。会议强调,全区要聚焦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广州中心型世界城市建设愿景,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聚焦做强琶洲试验区这个最突出优势、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最突出短板,做好“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大文章,一年一年扎实干,深耕五年、十年,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综合竞争力进入广州第一方阵,在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中先行示范,更好服务支撑全省全市发展大局。
看海珠如何做好“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大文章
以产兴城
看产业:“数”“智”引领,为经济赋能
加力提速实施好“百千万工程”,首先要立足“抓什么”?位于海珠区东部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现已成为大模型发展的热土。这也是海珠区大抓产业发展的落脚点之一。
9月20日,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颁奖暨生态赋能大会在广州琶洲举行,全球36个国家超6000支队伍报名参赛。连办三年的赛事,让海珠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的“好路子”,开创了本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全新局面。
AI时代,海珠区瞄准“算法、算力、数据”人工智能发展三大支柱,进一步激发琶洲算法产业新活力。今年3月,《广州市支持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印发实施,这是国内首个聚焦行业大模型产业发展的方案。方案提出,全力推动海珠区打造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成为全国领先的应用示范高地、政策高地和人才高地。同时,海珠区提出全力发展“可盈利大模型”,打造便于企业盈利的产业发展生态和政务服务环境,让企业“快落地、速研发、广应用”。
此外,海珠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第一时间成立低空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推动低空经济乘势“起飞”。“海珠区发展低空经济具备发展决心强烈、数字底座坚实、地理条件优越、场景应用丰富、产业空间充足的优势,目前已打造出一支懂政策、懂经济、懂产业的干部队伍,拥有省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市级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在珠江环绕、河涌密集的天然条件助推下,积淀了产业CBD、老城区、城中村、医院、都市湿地等需要低空飞行试验的全部场景,是最适合发展可盈利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的城区之一。”相关部门介绍,该区还以“海珠合伙人”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从“给政策”“给优惠”向“拓市场”“找订单”转变。
当前,海珠区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要抓手,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前三季度海珠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043.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3亿元,同比增长19.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56.71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85.56亿元,同比增长4.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9%,持续领跑全市。
以城聚人
观环境:“产”“城”融合,为生态提质
海珠区正通过大抓人居环境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区,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为实施好“百千万工程”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产业作为城市扩容提质的支撑,也是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的依托。9月10日,千年古村沥滘城中村项目进行首批复建房交房,这里高楼相邻而立、道路平坦宽敞、小区景观优美……同月29日,海珠区首个使用“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模式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三滘村华南鞋城内一批老旧厂房仓库被有序拆除,标志着新中轴海珠片区更新改造迈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一步。
“村”的蝶变,成就“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创新,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等发展目标都对片区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加强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海珠区扎实推进绿美海珠建设,将全国唯一地处超大城市中轴线上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下称“湿地公园”)约869公顷整体纳入生态保护红线,长远谋划发展空间。今年初,海珠区发布的《海珠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提到,将实施先进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行动,其中包括加快构建环(中央)湿地创芯价值圈,形成芯片研发、设计产业“芯”态,依托海珠湿地的独特生态优势,规划、预留、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空间,集聚一批芯片总部企业、芯片研发设计企业,与周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联动,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
当前,南粤大地,一幅幅林城相依、人林相融的绿美广东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在海珠,湿地公园形成“进则青山绿水,出则繁华闹市”的城市自然共生格局,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绿色动能,让绿美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以人促产
望服务:“人”“财”并重,为生活添彩
作为广州老四区之一,为让“老城”焕发新活力,海珠区启动“江南文商旅融合圈”项目,以江南西商圈优化提升为突破口,通过大抓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为推动街区品质整体提升,海珠区将“宵夜美食街”宝业路改造纳入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建设,引入区属国企对超2.7万平方米的集体物业进行整体规划、连片提升,打造“五心”新地标——“宝悦坊”江南文商综合体,农村集体租金年收入提高600万元。同时,通过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优化改造老旧物业,引入特色文创、时尚休闲等多元产业,逐步打造“江南西-宝业路-金沙湾-太古仓”品质消费圈,高质量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如今,江南文商旅融合圈荣获第四批“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入选首批“广州市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成为海珠区加快建设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引领区,擦亮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金字招牌”。
今年1月,《海珠区婚庆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以打造“广州幸福岛”文旅品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产业为目标,着力打造全域全链条婚庆产业示范区。方案以传承焕发“婚纱一条街”新活力为抓手,通过积极盘活江南大道北婚纱街的品牌价值,实施“婚纱街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对大型婚庆市场周边进行改造提升,将市二宫、同福路等婚纱街周边区域打造为甜蜜浪漫街区及人气流量“汇聚池”。
“未来,海珠琶洲总部经济区将有近20万年轻人工作生活,婚恋需求和消费潜力巨大。”海珠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婚庆产业是朝阳产业、喜庆产业、幸福产业,也是具有提升经济活力、提振消费信心、带动产业结构多元发展等重要作用的特色产业。今年第一季度,海珠区婚庆产业相关行业营收达到193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2.1%,第二、三季度营收先后突破440亿元、67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去年新增157家,彰显产业蓬勃生机。
另外,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海珠区还通过大抓社会力量参与,汇聚各方力量,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筑活力之城,先聚青年之力。今年暑假,海珠区开展“青春合伙人”高校学生暑期实习暨“青春夏令营”实践活动,邀请9所优秀高校的71位同学参加,以更大力度招揽一流学府学子来穗发展,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贡献海珠力量。“本次实践活动让我对海珠的人文历史、城市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生闫咏琪看来,海珠是一个包容友好的地方,为大家提供了追梦圆梦的良好环境。
文/信息时报记者 卫静雯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