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素社街:凝聚微力量 播撒大幸福
2024-11-22 11:16:04
信息时报

春节来到海珠区素社街道,能看到一些小区大院举办“春节联欢会”,居民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好不热闹;平时漫步素社街道,到处皆是和谐圆满,昔日“老、破、旧”的城区环境已一去不复返。


微改造后的兰蕙园广场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好去处。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聚合民生微力量 撬动基层大治理

作为老旧小区和单位宿舍集聚的区域,素社街道选取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的郭墩社区为试点,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打造“业主自治管理小组”创新基层自治模式,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新道路,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的问题,真切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总结凝练出“人、财、事、物、制度”五步工作法,指导无物业小区组建自治管理小组并实现正常运作,解决停车场管理问题等热点难点问题,以自治管理优化小区的建设与发展。

“所有居民都希望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更有效的议事决断途径。素社街道探索的居民自治新道路,让他们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群策群力,真正践行‘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小区’,各种‘疑难杂症’都能迎刃而解。”素社街道党政和人大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加速了小区骨干培育、提升了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了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完善,打出了“党员旗帜”、筑起了“中流砥柱”、发扬了“邻里情深”、深植了“枫桥经验”,一步步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打造出基层自治新样板。

慈善托起“社会治理” 温暖共助“一老一小”

当前,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全面增添高质量发展成色的成果实效正在素社街道生动展现,基层慈善实践正不断赋能公共服务,为“一老一小”的关心关爱、立体化保障注入新动能,为“素社家园”再次增添温暖的底色。

四星级颐康中心的老友社交、体己服务;全覆盖长者饭堂的餐食保障、健康料理;常态化大型义诊的健康关怀、养生建议;跟踪式家庭医生的身体档案、专属问诊;熟识的社工会上门帮忙搞卫生、维修家电;专业的心理医生会进学校科普心理知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在素社街道,温暖随时伴居民左右。

作为60岁及以上长者占户籍人口34.5%的街道,素社街道依托瑶溪书屋设立“慈善空间”,推出各类慈善公益文化主题展、讲座、亲子阅读活动等;定期开展政策宣传、爱心义卖、义剪义修等服务,加强与居民的“黏性”;设置公益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对接爱心企业,为辖区内就业群体提供再就业平台。素社街道还创新打造全区首个街级公益慈善节、全市首个街道级慈善IP“园园”,将资金用于特殊困难对象救助、社区建设等,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增强居民的“社区共同体”意识,将慈善温暖传播到街道千家万户。

考虑到部分老旧楼栋缺乏楼梯扶手,长者进出不安全,素社街道积极链接市慈善会资源,开展适老化服务网络服务计划,完成超300个楼道扶手安装。素社街道还积极满足居民的“自我实现”价值,凝聚有专长的长者、社区居民、高校学生等志愿力量,成立义教、声乐研习、艺术、安全改造、应急服务等志愿队伍,为基层服务增添“动能”。

立足于慈善和志愿服务氛围浓厚、政民关系融洽等资源,素社街道聚焦“全”“活”“精”的“三字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上担当作为,着力打造“素来有你 社会有爱”慈善+社会救助品牌。一幅“慈善托起‘公共服务’,温暖共助‘一老一小’”的优美画卷正生动展开。

老兵坐岗 “坐”出志愿服务新路径

“李叔,今天又来坐岗啦?”“对呀,今天轮到我来跟战友们谈谈心,帮帮手啦!”退役军人李叔说。李叔曾是“拍桌子”退役老兵,通过“老兵坐岗”的疏导转化,如今成为广州市海珠区素社街退役军人服务站“老兵坐岗制”的骨干,完成了从“需要他人帮助”到“帮助他人”的转变。

“红棉老兵坐岗制”是素社街道在全国首创的治理模式,凝聚热心公益的退伍老兵力量,实现“老兵帮助老兵,老兵引导老兵”,目前已帮助老兵超4000人次。经过实践,素社街道发现“老兵坐岗制”不仅通过“坐”听取诉求意见建议,还通过“走”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素社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做好老兵工作,我们还专注‘党建带群建’‘老兵带小兵’,打造‘坐岗小兵’‘巾帼女兵班’等志愿服务品牌,不断壮大队伍力量。”

“每一名坐岗老兵都是一束光。”今年8月,素社街道荣获广东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服务群众赛道第二名。“坐岗老兵”发挥出独特作用,展现了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良好形象,让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走出一条新路径,合力擘画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数说“百千万工程”

●“红棉老兵坐岗制”运行近三年,共接待来访4398人次,成功化解210宗个案,满意率达99.7%。经吸纳转化,服务队总志愿服务总时数为19466小时,在全市1400余支红棉老兵队伍中排名第一。

●投入改造资金60多万元,先后为90户残疾人家庭定制无障碍改造,为200户残疾人购买生活辅助用具,并为400多名残疾人提供服务。

●积极链接市慈善会开展居家微改造,为部分老旧楼道加装扶手,目前已完成244个老旧楼道扶手安装工作,惠及5464户、超万名居民,回访满意率100%。

街坊说

微信图片_20241029175105
老街坊添叔。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摄

“最近几年,街道变化太大了,住在这里真的很幸福。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关心我们老人的健康,组织定期体检活动。同时,社区里的公益书屋书本很多、环境很好,活动很丰富。我的小孙子就参加了街道组织的‘小兵坐岗’活动。街道社区的努力,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看到大家齐心协力建设更美好的家园,心里真的很暖。”——老街坊添叔

记者观察
“软力量”亦可暖人心

诚然,在广州一些老城区当中,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硬件问题。但由“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微更新”,由抓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工作带来的“软力量”,却同样令这里的居民感受到幸福和温暖。所谓“用心、用情、用力”,不止于言,更在于行。面对客观存在的困难,更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党建引领下,让每一位居民切实感受“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幸福。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卢杰
来源:信息时报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