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少年评论员-邱如雪|别让“饭圈文化”侵蚀体育精神
2024-11-28 16:43:59
广州日报新花城

2024年8月3日,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的璀璨灯光下,陈梦与孙颖莎的对决以陈梦的获胜落下帷幕。陈梦以4比2战胜孙颖莎,卫冕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这是一场中国队“内战”二人也为观众献上一场非常精彩的比赛。正当我和爸爸妈妈看得起劲的时候,不和谐的一幕却发生了:现场观众中不断响起孙颖莎的加油声,只有较少的人为陈梦加油,甚至有人对陈梦做出不友好动作,得分还会喝倒彩。但同样都是中国队队员,为什么大家这么支持孙颖莎而不是陈梦呢?这些现象都是“饭圈”恶习对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侵害。

在体育赛场上,我们本应看到的是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勇攀高峰的身影,是观众们为双方的精彩表现而欢呼喝彩的热烈氛围。然而,饭圈文化的介入,却使得这一切变得复杂而微妙。一段时间来,“饭圈文化”侵蚀体育,“饭圈化”行为干扰比赛,已经成为公害。不同于正常观看比赛、表达对运动员的喜爱,畸形的“饭圈文化”表现出强烈排他性、情绪化表达和过度应援行为。

部分粉丝更是丧失理性,一方面沉溺于“饭圈”制造的“甜蜜的假象”,缺失边界感,发私信骚扰甚至非法获取“偶像”隐私;另一方面则是以“圈”为界,制造运动员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将比赛中的对手视作“偶像”的假想敌,恶意抹黑攻击,扰乱赛场秩序。这不仅侵犯了运动员的隐私,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

对运动员的喜爱和支持应转化为正面的力量,而非成为束缚他们、伤害他们的枷锁。当偶像未能取得预期的成绩时,一些粉丝可能会寻找外部因素来为偶像辩护,甚至攻击裁判和其他运动员。这种行为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加剧矛盾和冲突。

别让“饭圈文化”侵蚀体育精神是每一位体育爱好者和参与者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看待比赛和运动员们的表现,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观赛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体育精神在奥运会这一全球体育盛事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学校: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第三中心小学

班级:六(4)班

姓名:邱如雪

指导老师:刘炳超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