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家有老人常年卧病在床,日复一日地照料护理、送医,对于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来说,无疑是身心、经济的多重巨大考验。“我妈妈能坚持到今天,就是一个奇迹。我能坚持到今天,也是多亏有社会和政府医疗救助的帮扶,让我得以喘息,‘透啖气’。”近日,在传统敬老月期间,记者跟随番禺区沙头街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对医疗救助老年救助对象进行探访,三级残疾老人王阿姨的女儿小麦很有感触地讲起妈妈患病和受助的经历。
老人卧病每况愈下 奔波照料愁倒女儿
居住在番禺区沙头街74岁的王阿姨在幼时一次意外受伤导致一侧腿脚残疾,是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中登记在册的三级肢体残疾人。在女儿小麦看来,妈妈虽然腿脚不便,却是一个非常坚强独立的人,也很为周围的人着想,从不轻易求助,生怕给别人添麻烦。王阿姨平静的生活却在踏入晚年的这几年,逐渐发生了变化。
2021年,王阿姨第一次因为心力衰竭住进了医院,随后病情反反复复,多次入院治疗,甚至一度病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那几年,王阿姨都是和老伴一起居住在沙头街,三个女儿早已成家,各有各的家庭需要照顾。工作相对弹性的二女儿小麦义无反顾地扛起了照料妈妈的主要任务,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奔走在两个家和医院之间。
病来如山倒,王阿姨的健康每况愈下。2022年上半年老伴离世,王阿姨又受一击,再次心衰住院。到了2023年,老人的整个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腰椎间盘突出、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结肠良性肿瘤……这一年间,两次抢救、进入ICU;出院在家卧床期间,又两次因意外跌倒导致股骨骨折。最开始生病的时候,王阿姨还能扶着椅子勉强起床走动,如今已只能长期卧床,一刻也离不开人。
“有时候上着班,突然接到电话,妈妈摔倒了,赶紧赶过去;有时候半夜,电话又突然响起,医院说情况危急,要抢救,又赶紧去医院……”小麦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神经紧绷,感觉特别崩溃。但这是自己的妈妈,除了默默地扛着,还能怎样呢?
陷入困境的时候 点滴关心都是雪中送炭
最近一段时间,仍在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王阿姨身体状况终于比较稳定。记者随街道人员来到病房时,收拾得干净清爽的王阿姨正很有兴致地“煲剧”。“这是妈妈精神好时打发时间最爱做的事。”小麦说,“她稳了,我也总算能喘口气。老人家几次进了ICU都能大步蹚过,也是奇迹。这期间真的很幸运,遇到好多好人。医生护士都特别好,村里、街道也关心。妈妈的医保、救助报销,阿菲帮了我好多。我每次觉得快要窒息了,跟她说说话都是一种安慰。”
小麦口中的阿菲,是沙头街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黄龙菲,调查梳理、掌握区域内符合规定的医疗救助对象,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申请救助待遇是她的日常工作。为此,阿菲也经常和救助对象的家庭打交道。每年农历九月的敬老月期间,她也会重点关注老年救助对象的需求。
从2021年开始,王阿姨几次住院下来,住院费用高达近24万元。根据《广州市医疗救助办法》相关规定,王阿姨每年参加我市城乡居民医保,个人应缴纳的费用都由医疗救助金全额资助,保障她在就医时能获得医保待遇。这几次入院,医保统筹基金支出了王阿姨的部分费用约11万元,但剩余的10余万元让收入来源只有微薄退休金和赡养费的王阿姨开始犯难。
村委会的民政干部得知情况后,向街道反映了王阿姨的困难。负责医疗救助的阿菲结合《广州市医疗救助办法》的申请情形,帮助王阿姨申请到了其他人员医疗救助认定资格,获得了第一次医疗救助报销。“后来,王阿姨多次出状况住院,在阿菲的提醒下,小麦又帮妈妈申请了第二次、第三次报销。”
“王阿姨的个案我一直很关注,母女俩都很努力。如今她需要长期卧床无法自理,我们考虑帮她申请提高残疾人等级的认定,以便按政策获得更多的帮助。”阿菲说。
“人就是这样,在最无助的时候,哪怕一句话的关心都是雪中送炭。真的感谢政府医疗救助的好政策,也谢谢阿菲她们指导我办理申请,和她们聊几句也让我轻松很多、‘透啖气’,然后我又有力量和妈妈一起坚持下去了。”小麦说。
【医疗救助政策知多少】
广州市户籍因治疗疾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符合因病致贫条件的老年人,门特和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费用、基本医疗共付段个人自付部分救助比例达70%以上。
文/图/视频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高鹤涛 通讯员:穗医保宣
视频剪辑:李文琤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翁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