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广州“四普”)传来重要消息:在白云山上,找到了明朝思想家、教育家黄佐的家族墓群,黄佐及其爷爷黄瑜、父亲黄畿均葬于此处。
黄佐与丘濬、陈献章并称明代广东三大学者,是岭南儒学的集大成者之一。他从正德五年(1510)考取解元,到正德十五年(1520)中进士,再到历任翰林院编修、广西提学佥事、南京国子监祭酒。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就,更在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于正德四年(1509)开始编写《广州人物传》,为199位粤籍先贤撰写传记。他还编纂了《广州志》,以及《香山县志》和《广东通志》。他的诗文成就也很高,后人尊之为“粤之昌黎”,朱彝尊称他为岭南诗派领袖。白云山上的广州碑林入口处,矗立了一块碑刻,上书黄佐所撰的《白云山赋》。
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黄佐葬于白云山栖霞岭,赐谥号“文裕”。在承宣街建有大司成牌坊以作纪念,越秀书院后设有黄文裕公祠。黄佐故居又称泰泉旧里,有宝书楼,其后人黄培芳有岭海楼、粤岳草堂。明清至民国,香山黄氏一门在广州传承学术,成为文化世家。
工作人员在现场考察
据史料记载,黄佐葬于白云山,但此前一直未发现确凿的墓葬位置所在。在此次白云区“四普”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线索,在白云山景区等方面的协同努力下,黄佐家族墓群终于在10月29日被发现。据现场考察人员说,当时该墓群被枯枝败叶遮蔽,工作人员对枯枝败叶进行了初步清理,墓群的全貌才得以显现。该墓群三座墓的筑墓时间分别为明朝正德丁丑年(1517)、嘉靖二十四年(1545)、隆庆元年(1567),距今均超450年。此外附近还有一些推测是黄佐家族成员的墓葬,需要等待下一步对周边环境展开清理之后再进一步考察。
白云区“四普”普查队队长冼永城告诉记者,遗憾的是,三座墓均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但这一新发现令黄佐这位在岭南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的归葬之所得以确认,是此次普查的一大收获。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白云区普查办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