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仙工神品”和“岭南雕刻体验季”系列活动在广州市文化馆开幕。当日下午,专家学者、非遗保护工作者、牙雕保护单位代表、牙雕传承人齐聚广州市文化馆,召开“广州牙雕传承发展论坛”,梳理广州牙雕发展历史和现状,共同探讨广州牙雕未来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主办方介绍,广州牙雕既有辉煌灿烂的历史,也一度遭遇曲折,但最终又在坚守和创新中涅槃重生、焕发活力。从光彩夺目的过去,到重获新生的当下,再到无限可能的未来,这是本次活动试图呈现也期待大家能深刻感受到的精神。
面临挑战:优秀人才流失
2017年底我国全面禁止象牙及制品贸易,之后众多业内人士尝试使用牛骨、猛犸牙、象牙果等作为替代品,延续广州牙雕的技艺。民俗学者、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曾应枫总结了广州牙雕的三个显著特征:一是题材广泛,物尽其用;二是透雕镶拼,独门绝技;三是因材施艺,不拘一格。她也指出了当前广州牙雕行业面临的挑战,虽然替代材料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行业人才流失和市场需求萎缩等问题依然存在,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保持一支高水平的牙雕专业人才队伍,尤其要做好相关技艺在年轻人之中的传承。
身为广州牙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李斌成则希望相关保护机构加大对牙雕项目的扶持力度。
海南椰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柯秋枫以椰雕的发展与牙雕相参照。他指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应当更加注重年轻化设计,融合艺术性和实用性,应当培养更多兼具工艺、设计、包装及市场营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行业创新:构建新的消费场景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国内收藏广东牙雕制品最为丰富的文博机构之一,馆长黄海妍指出,广州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也是各类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和外销中心。18至19世纪,随着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广州的象牙扇等工艺品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展示了当时国际交往的深度与广度。
牙雕在历史上的辉煌与其作为高端使用品的繁荣贸易网络密切相关。清代,随着广州一口通商地位的确立,广州牙雕迎来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奠定了广州牙雕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当时广州牙雕不但是进奉宫廷的供品,而且还大量外销至欧美。
大新公司总经理助理、工美文创事业部总经理刘星昱认为,牙雕产品的创新应当紧跟时代潮流,从材料选择、工艺表现到消费场景的构建,都应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
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回顾了广州牙雕行业所经历的转型与挑战,表达了对广州牙雕技艺传承发展的乐观态度,坚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有效的宣传推广,广州牙雕行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