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昕观察|“梁余主任”开号反击,透露了什么信号?
2024-11-05 19:19:03
广州日报新花城

在媒体关于官员被调查的新闻报道留言区中,时有网友评论:“查得好,建议顺便查一查‘梁余主任’。”随着“梁余主任”这一个网络梗在佛山社交网络流传,甚至出现网友专门到乐从大墩村“打卡”探访的怪现象。“梁余主任”何许人也?为什么成为一个“网络梗”?就在这两天,“梁余主任”宣布进驻抖音,称将通过发布系列视频澄清真相。


刷到过抖音相关视频的网友知晓,原来“梁余主任”是顺德乐从大墩村班子里“梁主任”和“余主任”两位主任的代称。该村有一位网友“怂仔不怂”在抖音平台创作的多条视频中,长期用“梁余主任”来指代这二人,对该村涉及雨污工程等一系列公共事务发表评论看法。尽管该网友所称的指控仅是一面之词,也无从证实,但在其富有网感的表述形式下,该账号逐渐成为拥有将近30万粉丝的“网红”。在网络流量的带动下,关于“梁余主任”的段子或者视频频繁被转发和评论,形成了较高的关注度。

对于这些“调侃”和“不实指控”,“梁余主任”终于决定不忍了。11月3日,乐从大墩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满全进驻抖音,并称将陆续发布系列视频,披露真相。梁满全在首条抖音视频中就称:“近一年以来,有几个人一直在网上污蔑我,抹黑村,为了流量炮制各种谣言,已经严重影响大墩村的形象和村务开展。”因此他要“站出来,将大墩村真实一面展现给大家。”

从之前默不作声到现在的主动发声,背后反映的是基层应对舆论态度和应对方式的转变。现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员媒体时代,人人皆有发声渠道,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的主战场。但对于基层工作人员而言,很多情况下因为不善于表达,不熟悉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或者因为担心说错话,不知道如何去有效应对“网黑”。这就导致遇到类似情况时,会选择沉默成为“被动挨打”的一方。

但抱着“清者自清”的心态,要承受的沉默成本也是巨大的。“梁余主任”成为一个网络梗的背后,是在长期遭受不实信息的传播,导致“梁余主任”与贪腐、乱作为等负面形象的代名词产生关联。这种负面信息传播,小则是扰乱一条村的村务村情,破坏村形象,大则成为社会一些不公平现象的情绪宣泄出口,影响网友对基层干部这一群体的看法,不利于今后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推进,也加剧了基层矛盾的累积和冲突。


因此对于不实的指控,基层干部应该大胆站出来,用好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在梁满全最近一条发布的视频中,针对雨污分流工程款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述工程款项来源由区相关部门负责,资金不经过村。有针对性辟谣“工程款入袋”的指控,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评论区中也赢得了不少网友的支持。

虽然在如何改变叙述方式,以网友喜闻乐道的方式,更接地气地讲好故事、提高传播力上,“新人”梁主任依然有可以提高的空间。但通过这样主动发声,基层官员确实可以更有效地回应网络谣言和误解,向公众解释情况、消除误解,维护自身和所在村的形象和声誉。不过,昕观察认为,这些回应背后,更重要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处理相关村务问题上,干部要做到真正从村里群众利益出发,保持清廉、踏实做事。只有这样,在面对指控时,才能做到问心无愧,才能更有底气站出来反击。反之则有可能“翻车”,最终被舆论反噬,导致公信力和政府形象进一步受损。

最后,对于清白做事的干部,也理应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力挺。执法机关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对造谣者依法进行查处,确保法律法规得到严格执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秩序。之前无数事例已经说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持续散布不实信息和谣言,终将有一天会被处理,因为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昕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波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