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直播间剧本,骗走爸妈血汗钱
2024-10-28 16:40:10
广州日报新花城

图片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莫奈

编辑 | 张来

她第一次发现老妈爱从网上买东西,是在2022年底。

当时,李栗是家里第一个阳了的人,她在外面进行隔离,等到病好了回家,她发现离开的这半个月时间里,妈妈手机里有60多个订单,她很意外,“我双十一都没买这么多”。

妈妈今年61岁,对着屏幕里的一个个直播间深信不疑,在李栗看来,里面的套路无非是“婆媳大战然后开始清仓甩卖,丈夫出轨所以老婆要把老公公司搬空”,但是,每天都投入其中的妈妈不这么想。

她相信直播间里的人物关系,相信之后,袋子里的钱也纷纷花出去,买了第一件,然后是第二件,直到每天都有快递。

图片

一些长辈对直播间里的人物关系深信不疑/《老闺蜜》剧照

随着短视频的日益普及,在各个社交平台里,中老年用户的占比渐渐增高;当父母辈开始沉迷直播间,带来的影响也许比“剁手”的年轻人还要大。不久前,有媒体起底网络直播间里的古董鉴宝把戏,里面提及,不止一位老人花费数十万元的金额购入一堆形似古玩的塑料,并且相信它们能升值,既疯狂又无奈。

如果说短视频有黑洞效应,那专门面向老年人带货的主播更是深谙其中的门道。在自愿消费和有意引导之间,边界不断模糊,难以理清。

是什么让老人产生了信任的念头?他们在直播间经历了什么?


01

深陷直播间

刘事事是东北人,在北京居住,印象里,她第一次看到六十多岁的妈妈看直播也是在疫情期间,“快手里有些律师会连线解答问题,最开始她就把这些当真人真事看”。一开始,刘事事没把母亲爱看直播的爱好当回事,但是后来快递越来越多,“没事儿就拿个快递回家”。

国庆假期回家,母亲开始向她晒出在直播间买的各种手串、镯子、衣服和护肤品,她才发现,原来不只是偶尔兴起,母亲是在成批量的购买,光是镯子都有几十个。

平时,她会固定给妈妈买首饰和护肤品,但是这些她都不爱用,反而会用网上“乱七八糟”买来的护肤品。刘事事曾经在美妆行业工作,了解护肤品的好坏之分,当她看到网购的护肤品配料表感觉“不可思议”,“她不信,就说这东西可好用了”。

图片

《承欢记》剧照

从那次开始,刘事事也管上了母亲看直播间的事情,她扔了一堆网购来的护肤品,有面霜、眼霜、精华和其他说不上来的种类。

其中,最让她难以理解的是妈妈买的一个杯子,杯子的重量堪比一个五斤的哑铃,“其实那就是一块石头,但是我妈说里面的水喝了可以治病。”这个杯子,需要花费一千多块钱。

其实,很多年前,母亲曾经上过路边“促销送鸡蛋”的当。

“那时候,我妈就被拉进去过一回,抱回来了一个电饭锅。几天后,她让我查一下电饭锅多少钱,原来当时她被人忽悠交了3000块钱,还是问旁边阿姨借的。”这件事情发生后,刘事事告诫过母亲,以后不要再相信这一类说辞。

后来,老妈确实也没再上当,“但是直播这个东西,你怎么跟她说都不好使。”

同样爱上了直播间网购的还有李栗的母亲,她告诉南风窗,其网购的用品包括了蔬菜、鸡蛋等食物,还有保健品、护肤品、冻干银耳燕窝等产品。如今,家里还有好几瓶没开封的罐装银耳,以及十几盒燕窝银耳羹,有些是前年买下的,至今还没喝完,她告诉母亲,“不要相信里面有燕窝,就当银耳喝了。”

图片

《大妈的世界》截图

李栗估计,母亲每个月的网购金额在3000块左右,“只会多不会少”,但是,由于卡里金额有限,她暂时比较放心的是母亲不会被忽悠买太贵的按摩床垫、按摩座椅等等,“她自己也说,太贵的就不买了。”

最贵的一次,是妈妈买了2000多块的补品,“因为听说日本要排放核污水,前前后后买了十来斤海参。”

日常用品、护肤品、保健品是很多老年人普遍网购的商品种类,听起来价格不高,但他们购买的数量不少,积少成多,每个月能花出去几千块。

其中,也有一部分对历史、古董感兴趣的老年人会掉入文物的圈子里,这里面单价更高,欺骗性也更强。

住在山东的陈芯说,她认为,网购也有从众心理的影响,比如她的一位婶婶不仅自己买,全家也会买,“她就觉得人家都随便买,我也不是没钱,我为啥不行。”

她发现,自己妈妈关注的主播是这么两类,一类是双方在PK或者立了赌约的;另一类是走的接地气路线,说话很亲民,动不动就家人们地喊。

图片

直播间里主播的亲民话术也吸引着父母们/《大妈的世界》截图

在这些看着父母沉迷直播间的子女眼里,有些人并不能理解他们的投入程度,认为是父母“容易相信别人”,也有人尝试身处其中,试图理解主播的“魅力”。

刘事事跟着妈妈看了好几场直播,她调侃说,“这些直播可太精彩了,有家庭伦理剧,还有分析国际形势然后卖痔疮膏的,比市面上的电视剧好看太多了。”

今年,母亲因为检查身体,从东北来到北京暂住,这段时间她也没闲着,买了三十多样东西,金额加起来有四位数。

如果说只是简单的套路,似乎没办法完全进行解释——这些直播间,究竟有什么吸引力?


02

屏幕里,一层层地推进

不少媒体的报道和评论,都指向了疯狂网购的老年人有“媒介素养低下”以及“警惕性不高”的特征,这是事情的一面,另一面,我希望以第一视角来体验直播间里发生的事情。

10月18日晚上,南风窗记者打开了其中一位采访对象提供的微信视频号,里面正在进行一场直播。

平时,这个视频号主要是一位妈妈和儿子出镜,他们每三到五天更新一次。在这些视频里,儿子和母亲的关系很好,母亲艰辛养大儿子,两人相互支持,儿子事业也蒸蒸日上,并且找到了淳朴、善良的另一半。戏剧性的是,这位女朋友的长相和他的前女友很像,他们因此相识,但是由于两人年龄相差很大,所以家里有反对的声音,他们依然不管外界流言在一起。

图片

诈骗登记文档里,受害者家属回忆的“主播话术套路”截图

在这些视频形象里,展现了几重的人物关系:

儿子孝顺,母亲善良——这是很符合传统中国人道德观和脑海想象的亲子形象;

此外,儿子离奇的恋爱故事,并且他们不断公布两人相处的细节——又满足了网友们窥私的心理;

这两层联结,很容易就能让有相似价值观的网友产生感情上的信任,而且,儿子的视频里经常提到:“让大家帮我们出出主意”,这样的互动式提问,加强了普通网友的信任。

于是,用户先是爱看他们的视频——相信他们的故事——产生感情——渐渐就会进入直播间购物。

这个号的分工很明确,日常更新的是恋爱进度与母亲相处日常,不涉及任何商品宣传和链接,但是在直播时则只谈带货,不谈其它。

图片

有社交平台用户讲自己妈妈爱看的视频剧情

很明显,这个号定位的是中老年女性用户,直播间卖的基本是蜂蜜、保健品、护肤品等用品,某天晚上,一瓶全身都可以喷的价值99块的小分子水光喷雾,瞬间卖出了超过2000件。

偶尔,该名“儿子”会在直播间重温与大家的温情时刻,他提到,“我的记性不好,但是我想记住每个人,陪伴我的姐姐们”“姐姐们,妈妈们都很顾家,都是好女人”,大部分时候,他在介绍商品的特性。

客观来说,很难说主播有多少套路,毕竟不盯着直播来看,这个视频号顶多像一部电视剧,还没涉及交易环节。但是在很多同类的主播背后,其实有着一套完善的产业链,有人进行视频运营,有人进行策划。

10月初,央视曝光了一起古董直播间里的骗局,河南警方接到报警,有女士称母亲花40余万元在直播间买了几百件假古董,自己再三劝解也不听,还相信主播会用高价将这些宝贝赎回。

警方调查后发现,整个团队都在有组织地进行策划和运营,主播每天会编造与妻子间的家庭矛盾,还安排专人在直播间发送弹幕,增强可信度。其中一位犯罪嫌疑人表示,他们的剧本有着严谨的递进思路,“今天吵架,明天就是分割财产了,后天就等着法院宣判了”。

这些充满隐私的情节,很抓人眼球。

刘事事告诉南风窗,她观察到的情况是,妈妈原本只是把直播间当成电视剧在看,但逐渐地就会对里面的角色产生感情,“我发现老年人特别容易相信这些家长里短,儿媳婆婆之类的故事,反正我妈特别沉迷。”

年轻时,刘事事的老妈很喜欢时尚、热爱追赶潮流,“是东北第一批烫头发和穿上皮毛大衣的人”。她回忆说,以前妈妈就很爱买东西,穿着新衣服特别美,但是也容易乱花钱,所以,家里的钱都是父亲在管。

母亲退休后的生活,也并不无聊。前几年,她还会参加老年模特队和合唱团,平时有固定的训练与演出,在老年大学也报了课,另外家里养了一条大狗,每天要遛好几趟,“她的时间其实挺满的,但这些都挡不住(爱看直播)。”

再忙也有零碎时间,妈妈就利用做饭、睡前的时间刷直播间,“比方说这个人穿了白大褂,她就觉得他是医生,这个人口述说自己律师她就觉得是律师。”

为了帮助母亲改掉网购的习惯,刘事事尝试过扔掉那些杂牌的护肤品,给她进行劝说,但是用处不大。

在沉迷网购的老年人背后,有着一群忙着退货的子女。


03

退货退款之路

刘事事想起,有一次,母亲提起一名主播,问她:“这人你知道吗?特别出名”。她说不知道,“我妈总以为,她看到的跟我看到的是一样的东西”,短视频时代,用户和用户之间有着明显的壁垒,在直播间,情况也是类似的。

从电视时代过来,不少老人还认为短视频有着权威性,天然地产生着信任感。为此,不少子女不得不跟在父母身后,这一边买完,另一边退掉。

最开始,妈妈尝试网购时,陈芯正在写毕业论文期间,那时候,她在直播间里买东西,会先提交订单但不付款,然后给女儿打电话,“说有个商品特别好,让我看看怎么样。”

这时候,陈芯会非常耐心地查看商品的详情页面,给她进行解释。“比如像金饰这种,其实很多都是银做的,只是外表涂改或者吊坠部分含有黄金,但主播不会说得那么清楚,我就找出来一点点解释。”

图片

《承欢记》剧照

在劝导母亲这一项工作上,陈芯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法,“立场要坚定,但态度要平和。不能完全否定,适当也可以放手让他们长长记性,好好说是有用的。”

因为快手平台允许同一个账号在不同手机上登录,陈芯就会登陆母亲的账号,看到那些“离谱的东西”,直接申请退货退款。

但是,并非所有的长辈都听劝,有些涉及的金额达到数十万元,甚至引发了家庭矛盾。

两年前,梅子的长辈从直播间买来了一堆没用的古玩,“买了纸币,硬币,纪念币,铜器,瓷器,玉石,字画,宝玺之类的,一大堆合计花出去了七万元”,为了能把一堆没有价值的商品退回去,她找了平台客服、报了警,也找过消费者协会,但是都无济于事。随后,她成立了一个互助群,聚集各地的受害者想办法维权。

图片

在这方面,想要维权不容易/《八零九零》剧照

梅子告诉南风窗,想要维权不容易,难点在于:第一是有些老人偷偷瞒着子女网购,他们察觉不到,退货很难操作,另外子女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难倾注全部的精力来处理售后问题;

第二点是,当她投诉到消协或者平台,他们的处理办法往往是“只追究商品店铺的责任”,实际上,很多店铺的实际注册人都是被诱导的老人或者大学生,“被挂上名字的人,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这些没有交店铺保证金、又无法找到负责人的店铺,想要退货就很困难。

而且,她提及,有些商品根本找不到购买链接,“有些是在主播PK、连麦等各种忽悠情况下单的,小黄车里压根找不到店铺信息。”

互助群里,不同受害者登记了自己家里老人被诈骗的信息详情,他们大部分是买了直播间里的字画、收藏币等古玩,在直播间下了几十、几百单,涉及金额少至三万,多至70万。

南风窗留意到,这些销售古董文物的主播话语里,都有一些附加的情感价值,比如某件藏品能让老人“保平安”“保全家和谐”,拥有之后能升值,这样“子女就不会抛弃你”——这些说法,正好切中了老人隐秘的情感需求。

图片

诈骗登记文档里,受害者家属回忆的“主播话术套路”截图

与此同时,有一些采访对象也提及,家里的老人并不会操作“退货退款”的功能。陈芯说,“我们那好多人都不会申请退货,所以收到货后就算发现上当了,也选择忍气吞声。我妈现在也不会,我婶也不会退货。”

对电商平台规则的不了解,以及打着情感牌的主播精心设计的运营套路,都是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将人拽进疯狂网购的深渊里。

梅子陪着大舅看了半个月的直播,多少了解了这些主播的套路,她深深记得里面提到的一句话,“主播一直说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要偷偷发财,惊艳身边人。”

 (采访对象李栗,陈芯为化名)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END-

值班主编 | 赵靖含

排版 | 菲菲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