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韶关始兴:党建引领赋能“百千万工程”
2024-10-25 15:53:20
广州日报新花城

千年古县,九龄故里。放眼韶关始兴大地,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动能澎湃:5.1万人次党员、干部、群众新植杨梅、枇杷等常绿乔木14.7万棵,超额完成乡村绿化任务190%,以“绿美广东竞风华”韶关赛区第一名成绩将代表韶关参加2024年全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片区总决赛;选派53名干部到“百千万工程”指挥办、重点项目办和招商工作队等重点岗位实践锻炼;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702人……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3年以来,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韶关市始兴县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立足职能职责,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织密建强桥头堡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一线战斗堡垒。始兴县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十大工程”,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2023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获评韶关市“好”等次。

激活村民小组党组织活力。以开展“头雁争鸣·擂台比武”活动为抓手,推动始兴县1354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联合建立党支部198个、党小组130个。实施村民小组长“双向培养”机制,新发展30名优秀村民小组长为预备党员,党员村小组长675名,占比50%,排名韶关前列。

深化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聚焦社区所想、组织所有、党员所能、群众所需,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1.97万人次、服务时长达8.3万小时,打赢防汛抢险救灾攻坚战,成功实现人员“零伤亡”,以“防汛救灾·守护平安”为主题的韶关市社区书记分享会在司前社区召开。

擦亮“三联四促”党建品牌。通过该县领导班子联系乡镇党委、机关党组织联系农村党组织、机关党员联系群众,推进机关党建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生态始兴高质量发展》项目荣获第八届韶关市“丹霞杯”工作创新创优现场竞赛“发展提质类”一等奖,《构建“2+3”党建工作体系,打造广东生态文学高地》获评韶关市唯一“全省机关与事业单位党建优秀创新案例”。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攻坚克难促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看担当、看作为。始兴县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推动党支部在一线设立、党员干部在一线攻坚聚能、人才在一线服务指导,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今年上半年,始兴“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排名韶关市第一。

支部建在项目上。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模式,实现重点项目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全覆盖,率先全面完成顿岗镇美丽圩镇建设项目,建设进度韶关市第一、全省前三。投入4.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6个,提前、超额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五年规划任务目标。“北樱南移”千亩春节大樱桃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1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刷新了项目建设“始兴速度”。

靠前服务企业。在惠企纾困、联农惠农等方面持续发力,实施“三十条”惠企政策,建立党组织书记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当好“店小二”“服务员”,落实县领导和县直部门挂点联系走访工业企业182家次,现场协调并解决企业和产业发展事项68项,帮助23家次企业成功获得省市奖补资金1890.9万元。

做好产业“指导员”。实施“人才金点子”工程,汇聚党员干部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优势资源、优质服务、先锋作用聚在产业发展上。探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全县11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全部实现15万元以上。杨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突破10亿元,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引进一批竹子精深加工企业,现代竹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迅猛,预计到2025年,该县竹产业产值将超过30亿元。

勇当“绿美先锋”。率先开展“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认养活动,组建“县镇村”三级党员先锋队119支,设立党员管护岗338个,8656名党员认养34171棵树,打造主题林257个、“四小园”513个、绿美示范点28个、美丽庭院650户,打造“四季常绿”道路景观带15公里,14个典型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搭建“幸福直通车”,直达群众心坎里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始兴是全国、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荣获广东首批、韶关首个“平安鼎”。立足“四个万家”,搭建以“幸福直通车”为普遍联系服务群众新载体。

“一本日记”进家门。县镇村三级干部带着日记下到基层,通过入户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等方式开展村情民意调研,并详细记录下基层的“时间、地点、受访对象、反映问题、解决思路”等要素,把群众的大小事记下来,上心去办。党员干部入户发放宣传资料2.27万余份,收集意见建议239个。

“一张图表”知民情。采取“1+N”做法,以村为单位,建立一张“民情图表”,将每户每人基本信息、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就业情况等N个信息纳入“民情图表”。镇村党员干部通过“民情图表”主动联系群众1028户,为民办实事好事1010件。

“一条板凳”解民忧。利用傍晚时分或闲暇之余,党员干部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面对面、拉家常,有针对性地向村民宣传讲解宅基地、合作医疗、防“电信诈骗”等政策知识,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内心“一针见血”的真实话语,就地协调解决问题194项,解决了100余亩农田灌溉用水难题。

“一米方桌”办实事。客家人的桌子主要是四方桌,俗称“八仙桌”,是客家地区最常见的生活用具之一。依托丰富的客家文化,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姓氏祠堂、百姓活动中心等场地,设置“一米方桌”百姓议事厅,受理群诉矛调事件930件,化解率达100%,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1.84%。

聚力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始兴县坚持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抢抓国家、省、市改革试点先行先试,持续加强改革探索创新,充分激发县域发展动力活力。

土地改革创示范。以开展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顿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空间“三提三化”示范创建工作,谋划实施子项目34项,总投资45亿元,采取农用地、建设用地整备,生态修复整治、完善公共设施、“央地合作”等措施,打造未来社区和数字化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探索韶关市首宗“点状供地”新模式,避开项目用地红线,合理选出48个地块24亩。

绘就“两山”新图景。以入选广东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县为契机,探索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1+1+1+N”转化路径,创新设立取水权质押贷款、竹子e贷、竹产业融资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等18项绿色金融产品,累计投放贷款8.5亿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达666亿元,生态产业价值转化经验做法在全国生态日广东省活动中作经验介绍。

繁荣文化事业兴产业。健全古围楼、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机制,实施始兴广州会馆旧址、文昌阁、大成殿等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和周前古村、石下古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探索艺术乡建路径,联合广州美术学院开展艺术乡建实践,“在地化”设计重塑乡村文化空间,盘活闲置古书院,打造综合型、开放性的乡村文创基地周前艺术公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瑜 通讯员:陈勇钦、林文俊
图/邓斌、邓华浩、始兴融媒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