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上博埃及展⑥丨从彩绘人形棺看古埃及人生死观
2024-10-21 16:36:59
广州日报新花城

对永恒的追求塑造了古埃及文明的灵魂,

其墓葬文化在早期文明中独具特色。

法老

法老2

此次展览在“永恒回归来世信仰”单元,

聚焦的是最神秘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古埃及墓葬文化,

通过木乃伊彩棺,

呈现了埃及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等。


“法老的国度”展厅,佩德阿蒙的彩绘人形棺。

在展厅中,记者发现了一个保存特别完好、非常精美的一件人形棺。据了解,这一批彩棺都是在尼罗河西岸帝王谷附近一个21王朝的窖藏墓中出土的。在这个窖藏墓里边发现了153个这种类型的木棺,这些棺的主人都是阿蒙神庙的祭司,因此埃及人给这个墓起了个名字叫“祭司之门”。

这种“黄色人形棺”的底色是黄色的,棺上的装饰特别繁复特别密集,内容主要是亡灵书的内容。这批木棺现在分别收藏在全球17个博物馆,集中在埃及和欧美的博物馆,埃及本土保存得最多。而在展厅里重点展出的这件,则是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的收藏,也是保存特别完好和精美的一件。佩德阿蒙彩绘人形棺分为外棺、内棺和木乃伊盖板,采用这种层层嵌套式的棺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亡者的木乃伊,另一方面是利用棺木上的图像和咒语构成形象化的死后世界,使亡者的灵魂获得永生。

那么如何读懂彩绘人形棺上的图案呢?

纹饰2
张开双臂的伊西斯女神,意为在来世之旅中为逝者提供庇护


手中均持有真理羽毛的神祇


以豺狼和鹰隼形态出现的神祇,手中均持真理羽毛

正如此前“篇一”所提到的,尼罗河塑造了古埃及人的性格。与此同时,尼罗河也塑造了埃及人的生命观和宇宙观。

尼罗河泛滥周期在大部分时期是稳定的,但有时也会带来自然灾害。古埃及人很早就产生了“生命复新”的观念,既是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大自然规律的认知,也包含着结束自然灾害、回归好年景的愿望。与尼罗河同步的生生息息,是古埃及制度和信仰体系特色形成的基础。

对远古的埃及人来说,太阳和尼罗河是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一年的时间是根据尼罗河涨落的规律来划分的,尼罗河的源头是南方,北极星所在是北方;日出之处是东方,日落之处是西方。最早的宇宙想象由此展开:古埃及人想象的尼罗河神是大腹便便的男子形象,头顶纸莎草,象征着尼罗河带来的丰产。

在古埃及人眼中,尼罗河与天空的颜色是相似的,白天是蓝色,夜晚是黑色,他们由此想象天空也是一片水域,由空气层与圆形的大地隔开。地球好似被空气层包围的球体,空气层之外是黑暗的虚无世界(即“杜阿特”)。整个世界由天空、大地、杜阿特三个部分构成。太阳神会乘船穿行于天空,白天照耀人世,夜晚进入杜阿特,并且不断循环往复。在埃及传统的太阳颂诗中,太阳在夜晚的时间是在照耀着黑暗王国,因此古埃及人对夜晚也不排斥的态度,因为太阳只有每天穿越死亡,才能使得早晨的再生成为可能。

因此,在展厅上方,颜海英老师也将图案细节放大,图案中正式展现了太阳神从太阳口中进入、在黑夜中“打怪”,再重生的全过程。


内棺纹饰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程依伦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程依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