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身边好医生 | 李丽:不放过任何“心”病变化的蛛丝马迹
2024-10-17 17:33:11
广州日报新花城

一部计算器,一台计算机,一摞码放整齐的心血管领域国际著名期刊……一眼望去,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以下简称“市红会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李丽的工作桌面整洁有序。而她本人的做事风格也利落、真诚。

“我们要对得起病人的信任和他们给予的良好信任,对得起的方式就是负责任,而不仅仅是态度好。”从医31年,加入市红会医院整10年,李丽一直秉承一个理念——医生这个职业容不得丝毫马虎。于李丽而言,责任心是做好一名医生最首要的要求,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让步的底线。她将医者誓言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处细节,不放过任何可能反映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一路向“心”而行,守护患者的心脏健康。


“心”尝试:放手不放眼和团队一起进步

三个病区,120张床位,一个心功能室,说起心血管中心/心内科当前的组织架构,李丽言简意赅。数字背后的日常诊疗运作却并不轻松。

2014年,李丽从甘肃省人民医院来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任该院心血管中心/心内科主任一职。从建院以来,心内科便是市红会医院重点发展的专科之一,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方面已经有了深厚的基础。如何带领科室“更上一层楼”,给患者提供更加细致、优质的服务,是李丽思考和突破的重点。

团队建设和质控管理成为李丽破题的核心抓手。她的思路很清晰:确保科室成员在整体诊疗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有自己的专注方向,最终实现“治病医心”的目的,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总的来说,我们的关键词是‘心血管’。”李丽介绍,心血管涵盖心脏和血管两个方面,这也是科室聚焦关注的主要器官和系统。而李丽和团队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患者明确诊断这些问题,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还包括后续的心脏康复和出院后的病情管理。

自毕业后李丽就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此前的扎实经历和专业积累让她有足够的自信面对新环境的临床工作。但如何快速了解新团队?李丽的答案是“放手不放眼”。

刚开始时,遇有急诊手术,李丽也会自己冲上去操作处理,对团队的独立操作能力心里有底后,李丽开始尝试“放手”。“放手”的前提是“不放眼”,每逢手术,尤其是面对复杂病变时,李丽习惯站在手术台边,万一遇到棘手情况可以及时处理,同时也能观察和记录同事的操作规范性。“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继续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陪伴团队一起进步。”

“心”技术:精细化开展介入手术

随着诊断工具的进步和临床病例的积累,总体诊疗水平的提升并不是难事,李丽和团队倾注更多精力和工夫的是亚专科的发展。

李丽指出,心血管疾病的范畴非常广泛,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心脏康复是其中重要的分支,如果每个人都在亚专科上平均分配时间和精力,那么最终可能在任何一个分支上都很难做到深入和精通。相反,如果有一个固定的团队合力专攻某一个分支,则不会显得分散。“对于医生的个人发展来说,若能在某个专业领域比其他同事更胜一筹,也是一种动力。”李丽补充道。

“大家都在努力,大多数同事都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回看科室近年在亚专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李丽感慨,冠脉介入治疗团队可堪医院最引以为傲的团队之一。多年以来,团队一直坚持介入治疗的规范性,严格把握适应证,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因为冠脉介入的量大,我们心内科几乎变成了一个半手术科室。”

成就的达成绝非朝夕之功,十年如一日每周开展的阅片会是其生动缩影之一。

每周四中午,市红会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间会议室都格外热闹,房间里进行的是每周的例行阅片会。这个习惯从李丽上任的第一个月便开始了,一直持续至今。

阅片会上,大家边吃盒饭边讨论,对过去一周的病人手术情况进行复盘和分析,到中午一点才结束是常有的事儿。如今,由于大多数同事11点还没忙完手头的工作,阅片会的时间调整到了12点开始,自愿放弃了中午休息的时间。但从未有人表达过取消阅片会的想法。

而在十年如一日的阅片会上,大家的理论知识变得更扎实,质控管理更为规范,学术水平也在一次次讨论分享中紧跟业界变化,“我们经历了十年,这十年间,我们每天都进行手术,每天都遇到各种情况,团队在心血管介入方面稳扎稳打,成长得非常好。”李丽说。

“心”服务:让病人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医生

走在市红会医院心血管内科病区,你会发现这里的病房分布相当细致。比如在一区1-3号床,门口挂着高血压病房的牌子。李丽解释,病区一共设置了120张床位,采用流动式的方式设立专病病房,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宣教。果然,病房门口竖着有关高血压的宣教牌,病房里正播放着宣教片,医生查房时也会进行专门的讲解。患者在这里住一次,就能“带走”很多知识。

实际上,随着亚专科建设日渐完善,早在2015年,市红会医院心血管内科就创新推出了高血压门诊、心衰门诊和心脏康复门诊,最近还加开了难治性高血压门诊。“对于老百姓来说,专病门诊更容易理解,方便他们知道自己要看什么病,挂什么号,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医生。”

地处海珠老城区,市红十字会医院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李丽坦言,“我们要对得起病人的信任和他们给予的良好信任,对得起的方式就是负责任,而不仅仅是态度好。”李丽指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评价医生“负责任”的标准不仅仅是患者觉得医生态度好,更重要的是医生拿出的处置方案是否经得起推敲、能否真正解决问题。


医院供图

除了从专业的角度要求质量,李丽还特别重视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在她看来,心血管疾病都是慢性病,而对慢性病的管理不是一次就诊开药或做完一场手术就可一劳永逸,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长期监测和动态调整。

为此,科室主动进行随访,这种随访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也成为连接医患的重要纽带,使得科室能够从住院到出院全程关注病人。再加之科室心脏康复特色服务的开展,患者的获益远超团队的想象。

“心”选择:答案依然是心内科

在李丽办公室的桌面上,一摞码放整齐的国际医学杂志吸引记者的注意。李丽说,那是她工作以来便坚持订阅的心血管领域国际期刊。“选择这个职业后,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就像一日三餐一样。”在李丽看来,和其他职业不一样,做医生要保持终身学习。

工作起来你追我赶,这也是科室同仁们当前给李丽带来的感受。无论作为科室带头人,还是一名临床医生,李丽都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保持对专业领域的敏感和专业。


“我一直秉承一个理念,就是医生这个职业容不得丝毫马虎,尤其在责任心的问题上,我一定会较真。”李丽认为,责任心是做好一名医生最首要的要求。她直言,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但如果涉及到责任心的问题,比如该管的没管,该查的房没查,查房时对病人的异常信息视而不见,这是她不能让步的底线。

“面对一个高度复杂的身体,要作出诊断并不容易,病人可能有多种疾病,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医生需要在多种疾病中梳理出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如果没有责任心,可能会忽略重要的检查结果,等到病人病情严重时才发现,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说起和这份职业的结缘,李丽的思绪回到了60多年前。李丽童年在西北一个农村度过,彼时,村里的卫生院有对医护夫妻驻村支援,丈夫是医生,妻子是护士,两人都毕业于知名医学院校。好奇心之下,李丽有空就往卫生院跑,还喜欢上了消毒水的味道。每每看到夫妻俩穿着白大褂、背着医疗箱走街入户为村民们看病,李丽都觉得神圣无比。高考填报志愿时,李丽没有一点犹豫,全填了医学院校。毕业后轮科结束,选择了挑战性比较大的心内科。

“如果你的爱好恰好和职业相吻合,这是非常幸运的,我天生就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很多人觉得,写病历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李丽却乐在其中,甚至觉得把病人的病情写在纸上,分析鉴别诊断,安排检查,是件颇为享受的事情。跟着老师查房时,可以把患者的所有病情信息脱口而出,让李丽很有成就感。那段全身心投入到诊断治疗以及专业学习的时光,为李丽日后的医学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若有来生,还做医生。”她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婧 实习生:李咏欣 通讯员:胡颖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镜州、刘芳妤(除署名外)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镜州、刘芳妤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魏丽娜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