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不一样的晚年丨“培叔”遇上“培叔”,广州这个村的“火”样晚年别样红
2024-10-15 13:11:53
广州日报新花城

在忙忙碌碌数十载后,人生的下半场可以做什么?

依旧“有心有力”的老街坊,如何继续发光发热?

日前,记者在广州市云埔街道火村社区,遇到了两位都叫“培叔”的古稀老人。他们在职时热心社区发展、扎根火村基层工作数十载,退休后依托社区办公阵地、成立老党员工作室,为破解火村旧改治理难题立下“汗马功劳”。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们是如何让自己的晚年依然火红生辉?近期,记者便走进了火村,了解他们的故事。

“曾培叔”:“村里需要我,我就继续做”

900多年的香樟古树、600多年的西泉古井……走进具有900多年历史的火村,古色古香的祠堂古建与四周在建的高楼相得益彰。日前,在火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培叔”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两位退休后仍然每日来“上班打卡”的“培叔”。

第一位“培叔”是今年77岁的曾灿培,大家又称他为“曾培叔”。谈起火村改造后的新变化,他满脸喜笑颜开,也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说“在村里做村干部做了42年,管过青年、民兵、妇女工作,做过财务、文书、村长,退休后碰上火村开始改造,村里需要我,我就继续做。”

1983年入党的他,2011年退休后作为火村社区返聘的“三旧办”主任,多年来走街串巷、登门入户,用群众听得懂、能认同的方式,不遗余力向村民宣传解读旧改政策,做好疏导。在他的助力下,火村万亩征地拆迁、火村旧改一期、二期和莲潭项目等一大批项目顺利推进。


为改善村风民风,曾灿培(中)与经济社长、居民群众共同讨论火村中心村“三旧”复建区选址问题。

在提升村民综合素质方面,曾培叔主张从娃娃抓起,从孩子的教育抓起。

“我们村自1993年就为村里成绩优异的孩子提供奖学金,一直坚持至今。这几年来,我们村考上本科的比例每年都达到了30%。”而曾培叔就是那个每年为大家登记、发放奖学金的人。回想这些年的坚持,他倍感自豪,“每年暑假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们就会为孩子们登记,考到本科以上的村集体都有不同的奖励。”

因为在职时还分管过妇女儿童工作,退休后的他还担任了东区街道的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东区街外地来穗务工经商人员子女要坐校车到几公里外就读,为解决安全问题,我们关工委和各社区关工小组一起在校车上落点进行疏导,为外来工排忧解难,在当地安居乐业。”

曾培叔回忆道,“当时,很多小朋友都亲切地称呼我们为‘关工爷爷’‘关工奶奶’”。

“钟培叔”:“核对村里发放的回迁款,无一差错”

第二位“培叔”是今年69岁的钟灼培。2015年退休的他,是一名1979年6月就入了党的老党员,先后当过民办教师,也入伍当过兵,退休前也是一名会计,不同的是,他是在村里开办的企业里当的财务会计。

和“曾培叔”的侃侃而谈不同,这位“年轻”一点的“培叔”略显沉默,就像他本人,总是说得少、做得多。其实他对火村村史如数家珍,对火村改造也是兢兢业业。


钟灼培(右)

在他的办公桌上,摞着一沓沓厚厚的文件资料。他告诉记者,“那是项目公司发放的回迁款账单,每一张都是我们核对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再送到村书记那里审批。火村改造涉及几千户人,回迁款项每一笔都不能出错,否则就容易引起纠纷,我们核对的回迁款里,无一差错。”

“火村改造启动较迟,但与其他村相比进展快,是村集体的努力,也是村民上下齐心,目前九成以上的村民已回迁,预计年底全部回迁后,村里商量着搞一场回迁千人宴,好好地热闹一场。”说起两位“培叔”,火村的党员干部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们在火村工作生活几十年,对村情村史十分熟悉,在村中威望很高,群众基础好,既为村里改造把关、坐镇,又深得村民信任,对助力城中村治理、传承村风民俗不可或缺。”

“我们退休前只是相识,没想到退休后成为这样的亲密伙伴。”2023年,两位退休后默默在村里发挥余热多年的搭档在黄埔区老干局和街道村里的支持下,成立了“培叔”老党员工作室,今年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了专属的办公室。两张办公桌并排相对,两位“培叔”就此并肩“作战”。

“人的生存是用进废退、流水不腐的,太闲的人生是一场灾难。”在村里为他们专门配置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曾培叔”的桌上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告诉记者,火村村委大院门楼上的牌匾写着的是“进退佑民”,意思是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要做些有益于村民的事情。

对他们来说,退休后继续在村里的工作不仅回馈社会,更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充盈着期待和收获。当“培叔”遇上“培叔”,他们在火村的火红人生还在上演着精彩的故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

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赞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