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香港尋蹤·中華英雄|98歲老兵劉蘇:從香港走回來解放廣州
2024-10-13 19:28:06
廣州日報港澳記者站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我祝祖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今年98歲高齡的劉蘇聲音洪亮、語調激昂,簡短的祝福里包含着數十年燃燒如初的愛國之心。1949年,年僅22歲的劉蘇從香港回到廣州,參加解放廣州的工作。如今談起那段崢嶸歲月,她依然記憶猶新。


1927年6月18日,劉蘇在廣州出生。「我是生在炮火里,長在苦難中。」劉蘇回憶道,「我9歲那年,住在香港中環地區,父親靠做大排檔生意賺錢養活一家人,我們都已經得知了東北三省的情況。」那時,東北地區經歷了「九·一八事變」的重創,全境淪陷,這是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照亮了香港的夜空,不到一個月就占領香港。「日本的飛機從頭頂上飛過,扔下炮彈,機關槍密集地射出子彈,很恐怖。」那一年,劉蘇只有14歲。兩年後,父母雙雙離世,劉蘇和姐姐相依為命。

「我父親生前常說中國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的事跡,他說,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劉蘇回憶道,日本侵略者隨意闖入家中掠奪,「要什麼我們就得給什麼,不給就要殺我們,我們受盡壓迫,因此心裡對日本侵略者有着很深的仇恨。」

「當時,當地學生自發開展愛國主義宣傳,村裡的大喇叭常常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傳遞抗戰信息,我聽着大喇叭,學會了《義勇軍進行曲》,也學會了普通話。」在多重影響下,劉蘇的心裡逐漸萌發出一個念頭: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參加游擊隊。

當時,村裡的游擊隊員們經常來到劉蘇家裡看望兩姐妹,也逐漸了解了兩姐妹的情況。在這樣的契機下,1944年,劉蘇和姐姐一起認真填寫了參加游擊隊的報名表,1945年春天,劉蘇正式參加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工作。

「那時候我個子小,年紀也不大,被安排做情報工作。平時在家裡種田,上級有指令,我就去執行。」儘管工作內容並不複雜,但是一旦被敵人發現,劉蘇面臨的將是殘酷的拘禁和嚴刑拷打。憑藉着對香港地區的熟悉和細心鎮定,劉蘇一次又一次帶領從未見過面的同志前去接頭,每次都順利完成任務,從未出過差錯。誰也想不到,當地這個小小年紀的農民居然就是游擊隊的情報嚮導。

1949年7月6日,劉蘇積極響應「解放全中國」的號召,離開香港,出發北上,一路走了好幾個月,跟隨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尹林平帶領的隊伍,回到廣州來解放廣州。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是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發展而來的,活動在粵、贛、湘三省,解放了許多縣城和鄉村,為解放大軍進軍廣州、解放廣東鋪平了道路。1949年9月,邊縱迎接解放大軍南下,與兩廣縱隊會合,為解放廣東全境作出重要貢獻。

廣州解放後,劉蘇留在了廣州。三十一年間,她在煤礦工作過,也在冶金崗位工作過,以正值青壯年時期的滿腔熱情與氣力投身到廣州解放後的建設過程中,親眼見證了廣州從百廢待興到飛速成長,再到迎來改革開放、春暖花開的激情歲月。

1982年,劉蘇回到了香港。人到晚年,劉蘇過上了豐富的文化生活。讀書看報成了她的愛好,也是她了解世界、了解新鮮事的窗口。

回憶起近百年來歷經的風霜,劉蘇感觸頗多。「我十幾歲的時候和姐姐一起上山砍柴割草,幫家裡種田。幾十年來,我們度過了一段艱苦奮鬥的日子。現在,中國的發展一日千里,農業、工業、科技全面發展,人民生活也改善了,日子越過越好了!」

本文感謝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支持。
文/廣州日報港澳記者站記者:趙越、雷與虹、曾毅
圖/廣州日報港澳記者站記者:廖雪明
視頻/廣州日報港澳記者站記者:廖雪明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吳荻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