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黄埔区长岭街道黄麻社区最北路的鹅山新所艺术中心里,首次“鹅山艺术市集”开市了。市集以手工艺品为主题,从“意蓄重构——香云纱主题美学展”“陶瓷修复展”,到植物拓染、花草纸灯笼,以及咖啡、茶集……独立设计师、非遗传承人、手作匠人、古着玩家携手为游客呈现非遗工坊、以物会友、星空音乐会、围炉煮茶等丰富的文化活动。
随着文博热的不断升温,城中大大小小的文博机构、文化空间每天总是迎来众多游人。而在广州的乡野之间,一个个精彩、个性、多样的文化空间也在兴起。
鹅山新所:在山间寻觅艺术的幽然
鹅山新所处在一个山坳里,从广汕路拐进蜿蜒的山路,行进6公里左右,就能到达这里。周遭的山体形似天鹅,因此这里有个美丽的名字——天鹅谷。
这处艺术空间今年3月才正式开放,“新所”意指新的创造空间。几幢白色小平房立面规整,错落有致。这里本是村里闲置的一座集体食堂,通过微改造,变成了一处艺术小筑。
“原来碎了的陶瓷是可以补的!”在“陶瓷修复展”的现场,有观众对这门手艺啧啧称奇。而在星空音乐会上,鼓点、弦音与山林间的虫鸣和风声交织在一起,带着大家沉浸在一种浓郁而又静谧的氛围中。
“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为一处促进文化艺术交流,艺术家齐聚一堂的共创艺术平台。作为黄埔区艺术乡建的范本项目,在这里将不定期举办艺术策展、文化研学、非遗沙龙、自然课堂等丰富的体验内容,使之成为文化交流、研学沙龙的艺术场所。”鹅山新所主理人蒲亭利对记者说。在她看来,今天的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何尝不想去找寻一份不需要太多消耗的闲适呢?不是长途旅行,更不是一想想就觉得鞍马劳顿的“诗与远方”。只是要在大城市中找到这样的“宝藏地点”并不容易。而天鹅谷恰恰能满足这种将自然与艺术完美融合的条件。
蒲亭利也是位于广州越秀区繁华地段的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的馆长,以及四川泸州长江博物馆的馆长。几处不同的馆址,不同的空间条件和社区氛围,带来的是不同运营模式的挑战。在蒲亭利看来,无论博物馆还是艺术空间,都需要找寻与在地文化环境的自然配适。当然,互相之间的优质资源也可以相互引流,以“差异化”的错落感建构起生机勃勃的文化群落。鹅山新所开放以来,她携手多位艺术家、设计师,举办了多场展览、研学、沙龙等艺术活动,许多市民游客和当地村民参与其中,展现着乡村生活与现代文化的有趣融合。
在走访鹅山新所时记者发现,附近还有不少其他的文体项目,比如满山丘艺术农场、飞帆山地世界等,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也不过咫尺之遥。小溪沿着山脚潺潺流过,经过黄皮、龙眼果树旁边。不时有几辆小车驶过,转入隐藏在路旁林间的农家乐。夜色渐沉,从艺术空间宽大的屋顶平台上四向望去,林涛起伏,鸟鸣星显,与城市中的博物馆相比,此处是另一番幽然的景象。
摄影: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
春阳台:在老村里连起中国与世界
日前,雕塑大师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特展在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塱头村的广州春阳台艺文中心(以下简称“春阳台”)开幕。联合策展人张永和介绍,展览的灵感来自贾科梅蒂的标志性人物雕塑《高女人I》与塱头古村一字排开的古建筑,“当人们来到了广州近郊的塱头古村,绵延超过400米、在村面一字排开的祠堂与书室等古建筑群就像是中文的‘一’。”
“红棉古树青云桥,小巷深处人家绕。书室栉比入塘影,渔樵耕读一梦遥。”诗句中描述的粤韵古意之地,就是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塱头古村。作为广州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塱头村是广州现保存规模最大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府古村落。这里保存着完整的明清青砖建筑超300座,村中有20多座祠堂书室连绵400多米,堪称活着的岭南宗族文化博物馆。
在塱头村口驻足,能看到数座高低不同的小型建筑以不规则的形状聚合在一起,以灰白为主题的墙、立柱、台阶构成了一方独具匠心的“小天地”,这就是春阳台。其以岭南大儒陈白沙书舍而命名,向所在地村民和儿童免费开放,在春阳台的藏书楼中,不仅收藏有文澜阁《四库全书》真本、崇宁万寿大藏经本、中世纪羊皮纸手抄本、欧洲“摇篮本”等中西方文化典籍,还有曾国藩、林则徐、陈献章、骆秉章等名人墨迹与信札。这是一处集合了文博展馆、阅览室、剧场等多元文化活动空间的艺术群落,自开放以来,已经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更是吸引了众多文艺爱好者前来。
扣子博物馆:在古镇里激活老建筑的生命
沙湾古镇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就在这个带有浓浓广府特色的古镇中,有一座以扣子为主题的博物馆。
扣子博物馆馆长刘冰青原为室内设计师,因工作需要常走访世界各地。每到一个地方,她必定会探寻当地的博物馆和古董街,去寻找设计元素和灵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在香港荷里活古董街游玩时看到一个小摊上摆放着数百枚形态各异的纽扣,大感兴趣。经过与摊主的沟通,将总数一万多枚的纽扣全部收藏到手。
回到广州的刘冰青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将这批纽扣逐一清洁并按照材质分类。有天,她在一幅敦煌壁画图片中,看到一枚与她收藏的纽扣一模一样的装饰物,这个发现让她看到小小扣子中藏着的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从而萌生了设立扣子博物馆的想法。
扣子博物馆坐落在一栋始建于明末清初的传统岭南青砖建筑中。馆内青砖墙上一副对联点明主题:“纽小乾坤大,扣微学问多”。在馆中,扣子像宝石一样被编绳串链环绕成为一件件精美的饰品,陈设在壁柜中。其中,一枚织纹雕金的古董纽扣所运用的织纹雕金技术在文艺复兴时期一度失传,后来被意大利的布契拉提家族将这种技术传承发扬。另一枚金色的扣子,表面的卷草纹以及其基底独特的配色,展现出其中丝绸之路的文化元素。
刘冰青说,希望扣子博物馆不单是纽扣的陈列,而是通过馆内物件陈设让游客可以真正触碰到传统文化。她常联动幼儿园、小学举办纽扣主题的绘画比赛,在复刻的纽扣样式的陶瓷扣子中作画,让小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传承文化。还联动拉丁舞资源与汉服融合,为古镇的“夜文化”增添几分新意。近来,她又改造了镇中的一处老建筑“五安楼”,使之成为一处融展览、研修、交流等于一体的文化空间,成功入选了广州市第一批“美丽庭院”。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