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30×40,年轻艺术家绘画创作切片展
2024-10-03 21:30:00
广州日报新花城

山里 SANELI 艺术空间推出由黎子元、黄一山、韩建宇三位老师共同策划的学生项目展“30×40”,展览集结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四、五工作室40位学生40件统一尺寸的作品。展厅山里毛坯的商场空间临时改装而成,艺术与生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交错,“未完成”“半完成”成为了与年轻学子契合的状态,也反应当下青年艺术教师在教学上的探索与突破,不再以单一的学校环境来教学,更多带学生走出社会,体验和领会艺术生态的真实情况。

现场,藏家三域文化的李先生回应记者他收藏的选择标准,“作为还在院校的新生代艺术家,首先我们是可以看到他们身上很多的可能性。作为架上绘画,我的选择标准首先当然看中的是视觉,其次看艺术家是否有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能够现场与艺术家们交流,通过他们的自述来看是否打动我,而不是仅仅凭展讯或者别人推荐,这是我收藏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策展人之一,黄一山

前 言


文 I 黎子元
展览的标题应该是30×40×40。事缘一批30厘米×40厘米的中纹亚麻油画布在朋友圈特价处理被黃一山发现了。办一次展览的概念灵光乍现。于是有了广美油画系第四、五工作室的学生们皆以此尺幅为条件创作绘画作品的课题要求。待所有学生完成创作后最终选定了40幅,便是本次展览中所见作品。这些作品既可以分别观赏,也可以视为同学们以相同尺幅各自创作,共同完成了一幅4.8平方米的大画。

20世纪的胶片电影是一秒24帧上的真实。当前图形处理器(GPU)能为生成式AI提供每秒2万亿次的算力,从电子游戏场景的实时渲染,朝向万民通感的元宇宙迈进。图像媒介不仅是用来传递某些内容的载体,作为内容生成与传播的技术条件,它们本身就是意义的决定者,也默不作声地为使用者的思想意识形塑出样态和边界。绘画作为古典的图像媒介,其尺寸最初大概是由建筑空间的装饰需要所决定,并非整齐划一。到了现代社会,工业化生产对艺术和设计提出了画面统一尺寸的要求,而绘画也进一步从建筑中剥离出来,30厘米×40厘米则是常见的规格,大部分画家都画过这个尺寸,常见于小品,便于展存,也尤为适合家居摆陈。


展览现场

以30×40为条件约束绘画创作,可使学生认识画布这种传统图像媒介,体悟在特定规格下作画的限制与自由,回归探索一种图像媒介本身的兴趣而不必落入媒介之间新旧竞争。曾短暂发挥过影响随即遭到中国艺术家匆忙遗弃的“现代主义绘画”,是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细心交流的“对谈者”,跨时空交往为学生打开了自我表达的突破口。重访现代主义和限制绘画尺幅,形成了此次课题的朴实路径。

展览选择在未完成装修的未来商业空间举办,带着回到起点的野生姿态,以及朝向艺术与生活共同在场的期待。欢迎大家驻足观看这些年轻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切片。


部分作品(不分先后)


陷阱 丁宇欣 2024 40×30cm 不透明水彩 蕾丝边 丝绸蝴蝶结


“意外” 梁静文 2024 30×40cm 石英砂 丙烯 uv胶


俄罗斯方块原则Ⅱ 莫月熙 2024 40x30cm 布面油画


小区门口 王博雅 2024 30×40cm 布面油画


电梯 周沁彬 2024 30×40cm 布面油画

微信图片_20241003164619
水、游泳池、沙滩椅、遮 阳伞 张英豪 2024 30×40cm 布面综合材料


Euthanasia 田 浩 2024 30×40cm 布面油画



图、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晓明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