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开放大学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名人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协办的“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专题座谈会在广东开放大学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邢锋,广州市政协委员、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王河,以及谢维和、王义遒、刘献君、周洪宇、欧阳康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2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就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以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了研讨。王河在会上做了题为《基于“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下构建新质生产力的“三要论、 七要素 ”》的主题发言。他指出,教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以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王河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形成历史性交汇,赋予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找好抓手,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落到实处。以他所在的建筑学领域为例,构建新质生产力, 传承传统建筑文化资源, 要做到保护与传承相结合, 更新与发展相结合,从而推动老城市新活力,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王河在现场进行主题演讲
王河在研讨会上表示,构建新质生产力的“三要论”包括,第一,“现代城乡要论”。兼顾城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回归自然。第二,“民族文化要论”。在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继承传统岭南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信, 遵循民族建筑文化发展规律,弘扬民族文化。第三,“可续发展要论”。尊重自然规律,将环保意识、绿色生活融入岭南建筑设计的永续发展。
而七要素包括地缘经济要素、人文自然要素、特色资源要素、特定功能要素、乡土民俗要素、宗教文化要素、数字智造与装配建筑要素。
以北京路步行街城市微更新为例,微观层面,北京路因其丰富的历史遗存、景观特色、街头小品,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空间节点进行梳理,重点打造财厅前广场、千年古道、铜壶滴漏、美食花街等景观节点,强化路径可识别性与可参与性。充分发挥人与空间的直接性联结优势,从空间的细腻性、丰富性、持续性等方面入手。作为北京路文化街区路径设计的北端起点,财厅前 广场作为空间节点有机串联了北京北骑楼街区,激活了南粤王宫署遗址西南门等多个空间节点。
修整千年古道、更新“清代广州城坊 ”观赏装置,增强了历史文化遗迹的观赏性;重构铜壶滴漏景观节点,增强了景观节点的可参与性;营设惠福路美食花街文化路径,提升了街区文化体验;在设置城市家具及夜景灯光营造,丰富了街区空间场景与游憩体验。梳理空间路径,使原本分散、拥挤的空间格局链接成串;增加街区活跃度,形成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叙事性;注入历史文化因子,体现人文情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实习生:区子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实习生:区子晴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实习生:区子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