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让预防接种声入人心 | 吴剑仪:预防乙肝,科普要先行
2024-10-01 00:16:32
广州日报新花城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吴剑仪

对于乙肝这个疾病,大家并不陌生,在过去,为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我国开展了几十年的乙肝免疫工作。在了解这段历史后,我最想表达的便是感恩国家免疫策略的不断调整,以及对历代研制乙肝疫苗的先辈的敬意。我也希望通过讲述这些故事,给大家科普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如今,人人都可以接种到乙肝疫苗,而在过去,乙肝是一种难缠的疾病。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改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去了解了先辈的故事:陶其敏是“中国乙肝疫苗之母”,1975年7月1日,陶其敏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命名为“7571疫苗”,为了试验疫苗的有效性,她甚至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让人们雀跃不已的是,三个月后的定期检查发现,陶其敏体内产生了抗体,这也意味着,我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在第一个研制它的人身上试验成功。从1975年血源性乙肝疫苗应用,到2000年停止使用,25年间,血源性乙肝疫苗使至少4000万中国人免于患上乙肝。

除了疫苗的研制和改进,我国乙肝免疫预防策略也随着国家乙肝防控形势的变化而调整:1992年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起,全面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2009-2011年为全国15岁以下未免疫儿童开展疫苗补种项目……

回顾抗击乙肝病毒的历史,我为国家取得的这些成绩感到十分自豪,而作为预防接种工作者,我也深感责任重大。“预防为主 科普先行”,要继续做好乙肝疾病和乙肝疫苗科普,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


(资讯)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