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三代接力戍边72载,成为边防官兵的“眼”和“手
2024-09-30 12:32:07
广州日报新花城

近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被授予“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家中陈列的照片、奖状、证书,记录着一家三代70多年的戍边故事,他对每张照片都印象深刻。

“这不单单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整个塔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荣誉。在得知自己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时,我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今年72岁,他的家族从父辈开始就成为边境护边员之一,一直延续到他的儿子这一辈,三代人一起坚守了国境线72年。


“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

边防官兵的“眼睛”和“手”

“护边员是边防官兵的‘眼睛’和‘手’。”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告诉记者,“眼睛”是指他们在放牧的过程中,如同边防官兵的“眼睛”一样,观察着边境线的一举一动。“手”则是指,他们成为边防官兵的另一只“手”,帮助边防官兵处理紧急的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位于红其拉甫附近的山间,也是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的地方。

“山的那边就是塔吉克斯坦。”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县,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连,边境线长700多公里。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回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军在边关建立哨所,但山路崎岖复杂,从祖国各地来的官兵不熟悉路,他的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为巡边的解放军带路,并且坚持了20多年。他说,自己家是在边境线逐水而居的牧民,不断在不同的草场之间来回迁徙,对于当地复杂的地形也比较熟悉。

1972年,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将“向导”的接力棒交到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手中,从那时开始,他也正式成为了一名“护边员”。


“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巡边时遇到大雪天气(翻拍)

与边防官兵一起“出生入死”

在担任护边员的那些岁月里,每年9月他会随着巡边的边防官兵一起,进入被称为“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沟。“前两天,有一位30多年前一起巡边的连长过来看望我,我心里十分高兴,我们是一起经历过生死的真挚友谊。”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说,边防官兵的人员是不固定的,只有护边员相对固定,才能对巡边遇到的问题有更好的处理经验。

一段370公里的边境线,每天要巡边二三十公里,其中还包括了“死亡之谷”。“每年只有9月份是能够进出‘死亡之谷’的。”他告诉记者,七八月份正当夏季,雨水量大,山谷内很容易出现洪水或泥石流,而过了九月份,当地则是马上进入冬季,下雪等恶劣的天气也不适合再进入“死亡之谷”。

“有一次边防官兵带来了新的测量边境线的设备巡边,将设备放在了牦牛的身上。”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回忆,当时在经过一座峭壁时,装备和牦牛都掉了下去。当时大家就商量着将设备打捞上去。一位比他还要年轻的战士说:“我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守护国家的边境线,而你就在这里,这里是你的家。”于是,深受感动的他和那个战士一起找到了泡在水里的牦牛和设备,由于夜晚视线不佳,在水里泡了一夜之后他们才被打捞上去。“从这之后,我的爱国情怀也更加强烈了,此后无论再遇到如何困难的情况,我再也没有抱怨过。”

在巡边过程中,有时候除了要忍受饥饿之外,还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伤情。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和边防官兵遇到自然灾害受了伤,他也头破血流,但还是帮忙将受伤的战士背到了山下,然后重新回到巡边的队伍,继续作为向与其余边防官兵一起巡边。


“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擦拭自己儿子的铜像

对亲人有愧疚,但家人支持依然会“代代相传”

义务护边这些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妻子三位亲人,每一位亲人离世时,他都在给边防官兵当向导,没能见亲人最后一面。

1986年,当时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父亲已经病重,为了能够尽孝道,他还是希望能够陪伴在父亲的身边。但是父亲并没有同意,让他当好护边员,为边防官兵带好路。但是当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巡边的任务结束,再次回到家中时,才知道父亲当时已经离世十多天了。母亲代为转述了父亲的遗愿,就是希望他把巡边护边的事业代代相传。

随后,在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坚守着每年和边防官兵们巡边时,又经历了妻子难产离世、母亲患病离世,也都没有见到她们的最后一面。“对亲人还是会有愧疚,但是没有办法。而且我们义务去巡边时,军医也尽力去抢救了。每年家里人都会支持我,说我必须得去。”

40年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也老了,他同自己的父亲一样,将“接力棒”交到了刚刚服役归来的儿子——拉齐尼·巴依卡手中。拉齐尼·巴依卡从此开始了第三代护边时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21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纵身跳下冰窟解救落水儿童,孩子得救了,他不幸牺牲,永远留在了41岁,后来他被追授为“时代楷模”。


“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看着自己儿子的铜像

“拉齐尼”在塔吉克语中的意思是“雄鹰”,而拉齐尼·巴依卡也像是飞翔在帕米尔高原的雄鹰般,被人们永远记住。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作为父亲,则很遗憾地告诉记者,自从将“接力棒”交给儿子之后,他们父子没有一起吃过一顿饭。如今,每当拉齐尼·巴依卡的铜像落了灰尘,他都会仔细地将上面的灰尘慢慢擦拭干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 实习生:孙静芬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 实习生:孙静芬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 实习生:孙静芬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