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风窗记者 闰然
编辑 | 吴擎
在一座超大城市生活,能拥有“超绝松弛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作为一座超大城市,广州名副其实,GDP突破3万亿元 ,服务人口超过了2400万。松弛背后的广州,就是一个大熔炉,传统与现代相交融。
比如,既要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又要高端制造业持续壮大。既要在中心城区疏解非核心功能,又要南沙新区和东部中心这类新城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走好中国超大城市发展之路?广州来做示范,再合适不过。
广州/图源:广州日报
近期,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赋予广州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强的城市功能、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重大利好,明确广州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从“超大”,走向“中心型世界城市”,广州正在用自己的规划经验和成效,为规划改革提供了“广州示范”,在大视野、大格局上谋划一个精细的未来。
引领广州下个十年发展的蓝图落地,经济的、社会的、生活的一切需求,都在发生质的升华。
01
广州的示范效应
从历史上来看,广州是中国较早启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城市,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积淀了广州开放包容的底蕴。
观察一座城市,判断它的未来,首先要看规划。目前来看,广州已获国家批复三版总体规划,历版的总体规划,都深刻烙印于广州城市更迭、演进的路途上,宏观、长远。
首先,是在城市内生增长阶段,广州1984-2000年版总体规划获批。云山珠水间,广州确定了沿珠江前航道向东“旧城-天河-黄埔”三个组团拓展,开始一种带状式的发展。也正是从1984年开始,广州突破了历史的城市单中心发展格局。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图源:中国广州发布
作为全国打工人和创业者心中的机遇之城,为了适应飞速发展,拉开城市格局,广州2001-2010年版获批总体规划,锚固“东进、南拓、北优、西联、中调”十字方针。
十字方针的扩张意味甚浓,带领着广州把城市的整个“骨架”拉开,实现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的跨越式发展。这一时期的广州,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的网络型发展形态。
2010年,借着举办亚运会的东风,广州首次跻身万亿俱乐部。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广州经济总量闯过两万亿大关。到去年,广州积淀出了突破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地理相互作用的角度看,广州正是在不同阶段的总体规划的引领下,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2018年3月,国务院根据中央机构改革组建了自然资源部,将原分属不同部门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职责统一整合,实现“多规合一”。
广州港南沙港区已逐渐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带货达人”/图源:广州日报
也是从2018年11月起,广州就肩负了重任——全国唯一市级国土空间规划试点任务,开展《规划》编制,整体谋划面向2035年中长期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我国超大城市到底该如何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编制新范式。
所以说,2021-2035年版规划意义重大。它是广州历史上第一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在广州的落地细化。
《规划》整体脉络清晰,面向2035年,广州要以“湾区—流域”更广阔的战略视野,引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构建“一带一轴、三核四极”城市空间结构,简洁明了。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邓毛颖在新版总规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这轮规划是以向南、向东融湾发展为总体方向,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紧凑布局、生态韧性,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多规合一”改革之后,广州拥有了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强的城市功能,这也是“世界-国家-湾区”时代语境下,广州新的时代使命。
《规划》足够详细,它不仅仅是对城市空间的规划,更是国家战略与区域政策的结合,给广州明确了“一个目标愿景、6个城市性质、4项核心功能”。
市域城乡生活圈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图源:中国广州发布
首先从城市性质来看,国家在原有广州城市总规定位“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基础上,新赋予了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
一方面,广州将在国家拓展深海极地战略新疆域、支撑南海治理与国际合作中勇担重责,另一方面,广州还将承担起国家科教中心和人才高地、国际科教文化交流、世界级岭南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方面职能。
作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广州毫不松懈,已有中大、华工两所985高校,7所双一流大学,广州还联手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广州校区,同时加快筹建广州交通大学、黄埔大学等。
在国际商贸中心的基础上,国家新赋予了广州“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核心功能,要求广州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建设战略科技创新高地。
除了六个城市性质,四大核心功能,广州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愿景——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打造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02
世界城市的复兴
有规划,就知道目标和方向。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对广州来说意味着什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对南风窗记者表示,“广州是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本身就是面向全球的,广州的空港和海港也是世界级的,广州以此为依托正在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沙承载的南沙方案的定位也是面向世界的,与此同时广州也是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他进一步回溯历史,广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曾经就是世界城市。Canton时代“一口通商” ,航线向全世界延伸,广州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城市。现在的“世界城市”定位中也包含了城市复兴的概念,即广州要重返世界城市极具有竞争力的序列,深刻体现出了“老城市新活力”。
在王世福看来,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特质极具想象空间。
广州拥有更为广袤的经济腹地,江海联动,又是内陆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连接枢纽,有史以来就具备很强的海洋属性,是南中国唯一江海一体的超大城市。广州建设“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南沙是核心区,也是重要承载区,集聚了国家海洋尖端科技力量,包括“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冷泉生态系统等大科学装置。
珠江南沙流域/图源:广州日报
对于广州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提出的“一带”为珠江高质量发展带,是链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的重要纽带。“一轴”为活力创新轴,是广州联动湾区东西两岸的战略脊梁。“三核”分别为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南沙新区,是承担全球城市功能、展现国际大都市时代活力与独特魅力的核心区域。
其中,南沙新区重点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以南沙开发建设为牵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形成以南沙为中心的广州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格局。
在东部中心,广州则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核心集聚地。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在城市的落地,需要前瞻性的规划引领,来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划》中,国家新赋予了广州“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此前,广州历版总规城市定位中,均没有制造业相关的表述。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汇,时代又一次赋予了广州特有的机遇。三年前,广州坚定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这不仅是要进一步做强做优制造业,更意味着制造业在广州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位置。
广州“20条”力促低空经济“高飞”/图源:广州日报
今年的“开春第一会” 会上,广州的回答也十分明确,“二次创业”要以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国家赋予广州“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定位,这是更高的使命和担当,肯定了广州在全球先进制造业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激励广州在“建设制造强国”中进一步充分释放资源优势以及创新潜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核心功能同时也能更好地助推广州制造业在全球的跃升。
为了更好地支撑广州“制造业立市”,建设具备全球吸引力、集聚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根据《规划》,要全力保障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
在南沙新区、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中新知识城等重点区域,广州将打造承载国家战略功能的大型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和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产业链条化发展,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以规划为引领统筹资源投放与项目生成,产业布局亦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构。从商贸之都到科创先锋,广州已经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佳实践地。
03
多维度,真需求
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公共服务。不过,广州要建设世界城市,不能用单一的经济体量来衡量。广州的影响力,也不是一两个经济指标就能概括的。
在这一版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多维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毕竟,一个城市对全球的影响力也是多维度的,规划的供给更要能满足不同人群当下的真需求。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规划》很宏大,很丰富。当我们把整个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具体化后,能够看到其中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部分。
这些年我们能感受到广州的改变与发展体现在各个领域。我们的切身感受之一是,广州的城市公共空间正不断扩大,连接着世界,也连接着个人精神。
比如今年“三馆合一”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它建设于最能体现“老城市新活力”的中心城区,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于一体。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图源:广州日报
从设计上来看,这不仅是一个展览场馆,也是我们市民平常活动的“城市客厅”,它不仅服务广东省,还将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并寻求与世界的对话,打造国际文化交流主场地。
作为“数字之城”,广州在数字新基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这些年在数字引领下,广州不仅数字产业活力得到了全面激发,数智治理能力也在全面提升。
新版国土空间规划正运用了大数据手段。比如它进行了精准人群画像,在分析居民年龄特征、职业特征、收入特征等基础上,对各类公共设施进行精准配置,补齐海珠创新湾、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白云太和-永平、黄埔长岭居等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嵌入更多开敞空间与活动场所。
此外,面对通勤时间的增加,新版国土空间规划特别重视职住关系平衡,将保障性住房安排在地铁站点周边,并针对模拟预测的未来40多个就业中心,相应安排居住用地布局与供应,以减少居民日常平均通勤距离与时耗。
这些都是规划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典型案例。毕竟,通过规划改革让城市更好的服务全体居民,在各个维度上激发和塑造着未来城市生活的可能,这也是广州试点的重要意义所在。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高目标,广州也试图在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区域之一,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新优势,坚持尊重自然,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并举之路。
广州是一个多元、包容的城市,是最璀璨的光辉城市,六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也是“中国十大宜居之城”。这座过去数年间,无数次令人向往和艳羡的城市,正在新的规划下,以新的姿态展现未来城市的经济生活趋势。广州,如今正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大步迈进,连接世界,面向全球。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首图为《四海》剧照,封面来源于视觉中国
-END-
值班主编 | 黄茗婷
排版 |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