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有着“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简称“世赛”),最近在法国里昂闭幕。广州有13名选手代表国家参加11个项目比赛,共夺得7金1银1铜2优胜奖,获金牌数占全省二分之一、全国近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技能军团“主心骨”。这些优秀的选手们,身披国旗站上世界技能最高领奖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和精湛技艺,以实际行动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增光添彩。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这些年轻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世界舞台的?我们看看他们的故事。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机器人系统集成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本届世赛新增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作为正式比赛项目。来自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刘富强、吴龙辉组队代表国家参赛,凭借高超技艺和沉稳心态克服困难,夺下一枚宝贵的金牌,实现我国“参赛即夺冠”。
丨比赛:凭借最高效率赢得好评
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要求选手在4个比赛日20个小时内,根据工厂的生产实际,完成一款以工业机器人作为主体设备的自动化系统。选手通过设计、编程、安装等步骤,让机器人具备相应的功能,比如搬运、装配、堆垛、焊接、抛光等。本届世赛,要求选手设计并组装一条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装生产线。
比赛中,吴龙辉负责设计编程,刘富强负责执行组装,“把想法变成现实”。他们默契配合,设计组装出来的产线效率最高,“别的队伍一次抓取一块电池传送,我们的一次可以抓取六块,实现高效转运。”吴龙辉说,因为机器人系统效率高,整个任务运行下来仅用了22秒,比其他队伍快约7秒,与其他队伍拉开差距。
刘富强、吴龙辉
不过比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第四天的比赛中,吴龙辉和刘富强曾遇到内存不足、系统崩溃等问题,“我们申请了技术支持才解决了这一突发情况。”
编程设计巧妙,加上点位试校出色,中国队得到了裁判们的好评,“裁判对我们一次抓取多块电池的做法是赞同的,因为工厂里面就是这么操作的。”吴龙辉说道。
刘富强认为,机器人系统集成的难点在于各类规范化处理,“比如程序的结构框架、点位数据、程序的命名备注、程序的具体作用等都设置了各种限制,需要充分体现易读性和可扩展性。”
丨“高龄选手”刘富强:“没达到想要的高度不想放弃”
刘富强和吴龙辉是一对师生组合。尽管刘富强今年才25岁,但在世赛赛场上已是“高龄选手”,刚好卡在大赛的最高年龄线上。
从2017年进入市机电技师学院到走上世界技能舞台,这条路刘富强走了七年,这七年,他前前后后参加了二十多场比赛。
中职毕业后,刘富强进入市机电技师学院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化方向)。2018年,因为PLC应用基础扎实,刘富强正式加入学院竞赛队短短3个月就获得了组队参加第三届广东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智能制造项目的资格,并最终在决赛中取得第二名。2019年,首次参加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便取得了一等奖。
阳光下的世赛金牌。
不料转年他就遭遇了赛场“至暗时刻”。先是历经工业控制项目广东省选拔赛落选,转至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后,第一次冲击世赛,可在省选拔赛中再次落选。他倍感失落,但更多的是不甘,于是主动找到教练表示“想继续冲”。彼时刘富强已经留校任职,“继续冲”意味着任务重,但他意志坚定,在学院和教练们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兼顾好教职的同时,继续冲击第47届世赛。
2023年9月,在经过三年时间的沉淀后,刘富强终于站上了第二届国赛的领奖台上,获得了银牌并进入了国家集训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谨慎细致,这就是他在集训队的训练状态。经过3个月的国家队密集锤炼,刘富强实现了技能与心态的全面飞跃,在最后一次集中考核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与吴龙辉搭档代表中国出征,向世界展示中国技能青年的风采与实力。
刘富强分享体会。
“冠军是一口气。”刘富强说,二十多场比赛中,失利时也有想过放弃,最终支撑他坚持下来的是一份不服输的劲。“我就是想冲击世赛,没有达到想要的高度,就是不想放弃。”
刘富强认为,技能的提升能带来很大自信,已经留校任教三年多的他希望继续留校任教,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体会技能提升带来的自信。“通过技能的提升可以找到这份自信,每当学习达成到一个阶段的时候,自己非常有成就感,我也想要这种成就感,也想把这份自信带给学生们。”
丨“学习型选手”吴龙辉:五个月啃下三两年的理论与实操
与刘富强相似,吴龙辉的坚持也源于“想看看自己能到哪个高度”。2018年就读中职二年级时,他便开始参加工业机器人相关比赛,“毕业时想过备战高考,但当时的教练说,可以到市机电技师学院继续精进自己的技能,冲击世界技能大赛。”于是在2020年,他进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就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预备技师班。
吴龙辉入选过两届国家集训队,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简称“国赛”)中,他便斩获金牌并入围国家集训队。后来在世赛特别赛中,因中国并没派人参赛,吴龙辉第一次世赛之路中断。所幸的是,2023年他以第46届世赛集中阶段性考核第2名的成绩入围第47届世赛中国集训队。两届国家集训队经历给吴龙辉带来了丰富的世赛备战经验,他更加坚定地投身于技术的海洋,不断尝试各种新方法,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反复推敲,最终如愿在第47届世赛摘下金牌。
刘富强、吴龙辉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比赛中。
在教练的印象中,吴龙辉是一个学习能力十分强的选手。在备战第一届国赛时,吴龙辉曾用五个月的时间啃下了普通班学生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机械设计与安装、电气设计与连接、工作站编程与调试等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
在备战本届世赛时,由于比赛项目有技术文档编写的要求,在前期国内选拔过程中,一直使用中文编写,但在与其他世赛参赛队伍的交流中发现,英文文档的撰写是重要的评价内容。为了能让外国专家读懂技术文档,获得更高的主观评价,吴龙辉尝试采用英文编写。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死磕”英语,在日常训练中根据测试任务的不同,现场独立完成长达30页纸的专业英文文档编写工作。“我没有预料到我的英文水平能够在这两个月内提升这么多。”吴龙辉说道。
“很感谢自己在六年时间里能够坚持下来。”吴龙辉寄语师弟师妹,既然选择职业技能这条道路,就要“努力学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就算你天生适合比赛,但还需更多努力,才可以成为一个好的选手。因为即使你是个天才,跟你一起竞争的其他选手,也一样极具天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刘春林 通讯员:刘泱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通讯员:粤仁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