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越秀区:全面深化改革,奋楫扬帆再起航
2024-09-20 07:46:05
广州日报新花城

秦平岭南,任嚣建城,广州城始。两千余年前,越秀就是广州的城市核心。岁月悠悠,历史厚重。两千余年后,越秀区改革风劲、开放潮涌。

越秀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精心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手巩固优势抓提升,一手补齐短板创特色,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提升城区品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创新:以多项创新机制扬优势、补短板

今年上半年,“越秀硅巷”创新街区横空出世,全城瞩目。

越秀区以产业主题为引领,以“一街道一特色”为总体思路,按照全域创新、开放融合、空间再造等发展战略,谋划布局科技赋能、生命健康、时尚文化、国际商贸四大产业主题片区以及对应的19个重点项目,高质量打造创新街区。未来,按照经济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市场需求与主体意愿,创新街区的创建工作将持续动态调整,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打造高质量产业载体吸引集聚更多优质产业。

“越秀硅巷”创新街区通过盘活老旧存量物业,打造特色产业主题街区,引导技术、资本、文化等要素在“小的物理空间”高密度集聚,一举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实现“紧凑城市”“精明增长”。无疑,这是越秀区在全面审视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的基础上的扬长之举。

长板是竞争力,短板是增长点。扬优势、补短板,推动各方面制度更成熟乃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越秀区一边巩固优势抓提升,一边通过多项创新机制补齐短板创特色。

创新“场景招商”机制,发布一批场景的需求“机会清单”和供应“能力清单”,在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生命健康产业、低空经济等方面打造一批优质应用场景招商引资案例,探索“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引新模式。

创新国资国企管理机制,支持区属国企优化国有资产布局,设立产业基金,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机制等方面加大授权放权。

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机制,组建区数字经济专家委员会,以全国首个“国企+第三方组织”形式,探索设立广州数据交易所(越秀)服务专区,力争集聚一批龙头数据服务商。

创新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机制,“一场一策”纵深推进专业市场改造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专业市场”模式,推动专业市场渠道向数字化转型。

▏文化焕新:引入社会力量推进文物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作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越秀既是老广州文脉所系,也是新广州文化新活力的动力源。

近年,越秀区引入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场馆和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出台多项规定,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场馆服务的准入条件、程序要求、监督管理、退出机制等,探索形成“政府统筹+专题博物馆”“政府托管+企业运营”“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及“政企注资+一体运营”4种活化利用模式。深入挖掘文化设施和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多元活化赋予了文物建筑新生命。如今,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新婚居所文德楼还原了“旧居”的面貌,五个主题的陈展带着市民沉浸式感受两位革命先驱的事迹与精神,成了红色研学热门地;逵园积极引导业主引入展览、文创等新型业态,摇身变成一个集艺术展览、文化休闲活动和时尚生活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越秀区不仅在物质文化遗产上下功夫,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脚步也从未停下。越秀区承载了广府饮食文化的变迁,其在打造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注重挖掘广府美食文化的内涵。

北京路美食区汇聚了1200多家餐饮店,包括250间粤菜餐馆。以此为基础,越秀区牵头成立北京路美食区商家联盟,聘请专家评定北京路美食区“必吃店”;细化推进美食区空间布局,着力打造“三区三带”,致力将北京路美食区建设成为广州饮食文化展示的窗口。

接下来,越秀区将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结合推进广州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深化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红色史迹活化利用;同时将研究谋划公共文体设施管理体制创新,用好用活政策文件,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还将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推进历史街区的物业活化和保育等。

▏民生服务更新:将民生小事列为政府头等大事

改革的背后,“人民”是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旨归。

前段时间,收费仅为民营机构一半的越秀区建设街普惠托育园开园,让家住越秀区的梁女士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大难题。梁女士是双职工家庭,孩子托育一直是全家的大难题,留在家里,无人看管;送去托育机构,3800元/月起步。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这是成千上万户双职工家庭的难题。

群众的难点痛点,恰是改革的发力点。越秀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建设街探索推出全市首家“公建民营”普惠托育园。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越秀区从场地上想办法,整合既有服务阵地,在黄华塘社区颐康养老服务站开创“颐康+托育”新模式;从服务上给予支持,对运营的用水、用电、用气等按居民收费标准收费。

(资料图)

作为中心城区,越秀区人口密度3.07万人/平方公里,为全市第一。越秀区将民生小事,列为头等大事,每年将八成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不断更新、优化民生服务。

针对长者,越秀率先全市成立银发经济产业联盟,整合科技、教育、医疗、商业、文旅、金融等资源,组织行业企事业单位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银发集市;针对困难群众,越秀建成全市首个街道“穗救易·共助空间”,探索以广州市“穗救易”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社会救助“四个一”工作模式……

如何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越秀将一个个民生问号写入改革清单。接下来,在教育方面,越秀区将推进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瞄准“双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目标,深化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在医药卫生方面,越秀区将纵深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探索建设紧密型医疗集团,深入实施社卫中心“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改革;在就业服务方面,越秀区将进一步发挥“劳务夜市”“网络集市”“零工超市”的作用,创新搭建就业驿站、院校e站、创业基地等基层就业服务平台。

推进城中村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是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答好的“必答题”。在广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召开之际,越秀区矿泉街瑶台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期)首开区启动,为全区加力提速推进城中村改造按下“快进键”、吹响“冲锋号”。      

“村”的蝶变,成就越秀区“城”的发展。瑶台城中村改造将按照“分片分期、逐步推进”原则,划分三大组团实现滚动开发,改造范围为97公顷,总建设量275万平方米,通过提供优质产业空间、优化交通组织、补强公共配套短板,实现产城融合、文化传承、生态宜居等城市职能。

改革风正劲,创新潮更涌。产业的创新、文化机制体制的焕新、多项民生服务的更新……越秀区,这个古老的城区从未停止改革的步伐。而这个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城区,也必将在改革中迸发出更澎湃的力量。(资讯)

文/何钻莹
图/钟涌
编辑/时秀芙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