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深化改革“粤”潮头
2024-09-13 07:12:13
广州日报新花城

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最壮丽的气象,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借着“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广东,一直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一声春雷震醒南粤大地,这里每一步“敢为人先”,每一次“破旧立新”,都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精彩缩影;浩荡春风,吹开天翻地覆的神州画卷,从185.9亿元到突破13万亿元,广东以堪称奇迹的729倍GDP增长诠释着,改革开放何以成为“重要法宝”“关键一招”“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发出了向改革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令。

击鼓催征,回声嘹亮。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全省上下积极投身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事业中来,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一)

是什么让广东大地持续涌动着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热潮?是什么让亿万广东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创新不断、奋斗不懈?

——是人民领袖领航掌舵,让广东前路清晰坚定。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赋予广东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使命定位。

2018年10月,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要求广东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广东考察,释放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五个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是时代考卷常出常新,让广东实践步履不停。

伴随着1978年“开山第一炮”,广东肩负起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历史重任,实现了从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省份到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跨越,不仅创造了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的成绩,更为推动全国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做出了示范。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广东如何继续“走在前列”?从现在起到2035年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时间紧、任务重。广东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智慧和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谋划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以创造性举措实现引领性突破,努力打造更多立得住、叫得响的改革品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更多新鲜经验。

(二)

又踏层峰辟新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标注下新的奋斗坐标,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

再闯关山千万重,向着“最难啃”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去攻坚,在人迹罕至的领域辟疆土,方能显广东走在前列之担当。

近年来,广东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针对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出台“制造业当家22条”“降低制造业成本十条”,以产业、投资、区域、财政等政策协同配合破局开路,吸引人才、资本、信息、技术要素向制造业集聚,不断夯实制造业当家的根基。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广东新动能产业快速发展,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6.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0.9%。

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先后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强县扩权和扩权强县改革、县镇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三块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把县域短板变成“潜力板”。去年,广东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6∶1。

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一体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2021年11月,《Nature》杂志发表了来自暨南大学科研团队的重大发现:一个新靶点,在一系列机制的作用下,可以燃烧脂质、消耗卡路里、改善糖尿病。通过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暨南大学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从大部分留在高校,转变为大部分归入科研人员手中,不仅给予他们更大自主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解决国资处置难题。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改革面对的矛盾越多、困难越大,越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气神。向最难之处攻坚,既是广东的责任担当,也是未来的机遇所在。


(三)

题定纲成,乘势而进!当下的广东,正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拼劲再出发,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6月30日,深中通道开通,“海上天路”串起“海中之岛”和“海底隧道”,将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这是继港珠澳大桥后伶仃洋上又一个超级工程代表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湾区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将其作为广东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牵引:

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经珠港飞”、人才签注等政策落地实施;医师、教师、导游等八个领域实现了执业资格互认,累计3950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盆菜、煲仔饭等预制菜纳入“湾区标准”清单,工业消费品、农食产品、服务业领域推出“湾区认证”项目……这5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加快,制度机制“软联通”不断优化,交往交融“心联通”日益紧密,“北上南下”双向奔赴,人流、资金流、物流相互交织。

“我们都是大湾区人”越发深入人心,“1小时生活圈”从愿景变为现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港车北上”月均超11万辆次,6月份单月首次突破13万辆次。自驾“北上”成为香港居民生活新风尚,也带动了大湾区跨境物流、新零售等新商机和新业态发展。

更为关键的是,深度融合带来的碰撞,正把制度之异变为制度之利。谈及广东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切口,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有着这样的建议:“对广东来说,改革开放就是一体两面、同一个进程,不仅制度要开放,思想也要开放,不仅政府要解放思想,企业也要解放思想。香港在金融、医疗、教育、服务等方面发展优势都十分突出,我们要大胆借鉴香港的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在形成大湾区共同市场的同时和世界接轨。”

(四)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对人民群众来说,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什么?

对于生活在流溪河山林深处偏远山村的李婆婆来说,是长者饭堂的暖心饭菜——随着广东省民政厅将把农村地区长者饭堂纳入省“百千万工程”一体推进,统筹资金和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越来越多像她一样的空巢留守老年人,能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

对于生活在云浮市郁南县历洞镇的村民陈伯伯来说,是从镇卫生院到县医院的“救命路”——得益于分级诊疗制度和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建设,他在突发心梗后被快速转诊,实现实惠就医,看病更有“医”靠。

对中职毕业生石淑兰来说,是月收入过万的体面和价值得到实现的尊严——得益于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启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企业成为办学“合伙人”,“现代学徒”们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人民”一词出现了超过40次。除沉疴,从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改起;破藩篱,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怎么改,如何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深中通道建成开通的贺信中告诉了我们答案:“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大道至简,让我们群策群力、真抓实干,把改革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以奋斗的你我成就奋进的广东!

春潮澎湃,让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壮阔征程,以更大决心和信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春天的故事”续写新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