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读懂昌岗·党建沙龙 | 关山月故居:岁月留痕,艺术传承
2024-08-16 11:18:31
微社区e家通海珠昌岗

编者按

昌岗街道,位于海珠区中西部,是江南文商旅融合圈核心街道之一,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设22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8.4万人。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在经济建设方面,近年来,昌岗地区因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受到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昌岗商圈的变迁更是见证了昌岗地区的繁荣与崛起,老城区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昌岗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岭南画派发源地“十香园”、关山月故居、广州美术学院均坐落昌岗,辖内文化底蕴深厚。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昌岗地区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社区治理也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昌岗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特别推出“读懂昌岗”系列报道,将从“经济建设”“商圈变迁”“文化传承”“人居环境”“社区治理”等篇章,带您深入探索昌岗街道的独特故事和韵味,感受这片古韵悠长而又活力四溢的土地所蕴含的魅力。


文化传承篇②


在海珠区昌岗街道的繁华地段,坐落着一座宁静而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关山月故居。这座故居不仅是岭南画派的见证者,更是昌岗街文化底蕴的象征。通过对关山月故居的探访,我们可以追溯到那段充满艺术与文化辉煌的岁月,感受关山月先生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和他为文化传承做出的巨大贡献。


图片


一、故居历史,岁月留痕


关山月故居位于广州美术学院内,是一座面积约170平方米的两层半小楼。这座建筑最早建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为关山月先生提供一个集会客、创作、生活于一体的空间。据关山月的外孙关坚回忆,这栋小楼在1982年建成后,成为关山月先生的主要住所和创作基地。


图片


关山月故居采用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黄色的外墙、精致的围栏和花园使其在现代建筑群中显得尤为独特。内部装修保持了关山月先生居住时的原貌,一楼设有会客厅、办公室、厨房和餐厅,二楼则是画室、书房和卧室。


图片


自1982年关山月入住,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18年,并创作了大量影响深远的作品。1983年,他在此创作了著名的《碧浪涌蓝天》《九十年代第一春》等。关山月故居在2014年被广州市认定为历史建筑,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修缮。


图片


二、艺术生涯,峥嵘岁月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12年出生于广东阳江。关山月的艺术成就涵盖广泛,是著名的中国画巨匠、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从传统山水画到现代都市景观,他的作品既有古典韵味,又富有时代气息。1959年,他与傅抱石共同创作了《江山如此多娇》,成为人民大会堂的珍藏之作。此外,他还在岭南画派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片


关山月出生于一个崇尚教育的家庭,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父亲的教诲让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1930年至1933年间,关山月在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学习,并在此期间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艺术启蒙始于临摹高剑父、高奇峰等大师的作品,展示了卓越的艺术天赋。


1935年,关山月正式成为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的弟子,并被赐名“关山月”。在高剑父的指导下,他深入学习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烽火岁月,丹青抒怀

在抗日战争期间,关山月流离至澳门,在艰难的条件下创作了大量反映战争和民众生活的作品。1940年,他在澳门举办了个人首个“抗战画展”,展出了一系列充满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这次画展让他一举成名。


写生长路,风光无限

从1939年起,关山月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流浪写生旅程,遍访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各地风光。这段旅程不仅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也使他的作品风格更加雄健刚阳。1947年,他的“西北纪游画展”在重庆举行,引起了广泛关注。


艺术教育,薪火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关山月投身于艺术教育事业,担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他提出的“四写”教学方法和亲自指导学生的教学方式,对岭南画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画宏构,创新无穷

1959年,关山月与傅抱石共同创作了《江山如此多娇》,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地位。此后,他继续承担国家重要创作任务,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如《绿色长城》《油龙出海》等。


改革腾飞,艺术新高

改革开放后,关山月积极参与广东画院的建设,并多次率领艺术家们深入大自然采风。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展出,还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认可。1997年,他向深圳市捐赠了800余件作品,成立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三、文化传承,精神永续


修缮保护,永葆风采

关山月故居所在的昌岗街不仅是岭南画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广州市区内一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区域。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还聚集了众多艺术家和文化机构。昌岗街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吸引了大量艺术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关山月故居的存在,使昌岗街成为岭南文化和艺术传承的重要据点。这座故居不仅是关山月先生生前的居所,更是岭南画派的重要遗产。它的保存和开放,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岭南文化和关山月艺术的窗口。在昌岗街这个充满活力的文化街区,关山月故居与周边的艺术机构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系统。


作为海珠区昌岗街道的文化地标,关山月故居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本地的文化资源,也提升了昌岗街在广州市乃至全国的文化地位。这里定期举办的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参与,也成为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关山月故居与昌岗街的深厚联系,象征着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


图片


展览传播,艺苑共赏

在采访中,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关山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卢婉仪详细介绍了关山月故居的现状和保护情况。故居的洗手间和厨房虽然未完全开放,但厨房内已展示了一些关山月生前使用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展示旨在保留故居的原貌。书房中陈列着关山月的书籍和他亲手写的诗文手稿,这些书籍和手稿展现了关山月的深厚学识和艺术修养。


图片
受访者供图。


故居内还展示了关山月留存的文献资料,卢婉仪提到:“这些书信和创作体会是关老亲笔所写,包括与同事、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和画梅的实例、创作体会等等。还有他的原稿诗文、创作草图。”这些文献体现了关山月在艺术创作中的严谨态度和独特的艺术探索精神。


图片


近年来,关山月故居备受美术爱好者的青睐,已成为岭南文化传承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故居也积极举办以岭南画派为主题的艺术展览与学术交流,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与学者前来参观与交流。此类活动旨在深入推广关山月先生的艺术成就,进一步促进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卢婉仪还提到,关山月故居正在积极探索数字化保护和展示的途径。他们将与相关机构合作,将故居的历史和关山月的作品数字化,通过虚拟展厅和小视频等形式,向公众展示故居的全貌和关山月的艺术成就。这些数字化项目不仅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关山月和他的作品,也为未来的文化教育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故居的保护和展示工作不仅限于场馆内部,还涉及到文化推广和公众教育。基金会计划未来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关山月的艺术为核心,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故居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保存地,更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窗口。


结语

关山月故居不仅是岭南画派的重要遗产,更是昌岗街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关山月故居的了解,我们不仅可以追溯关山月先生的艺术生涯,还能感受到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希望通过这篇报道,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注,共同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图文记者 王智汛 {署名除外}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