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如何推動數字時代的國際人文交流?中國香港如何在數字文化領域加強「超級聯繫人」作用?8月9日,由中山大學-香港教育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灣區數字文化發展論壇」在香港舉行。海內外多名專家學者就大灣區數字文化發展研討、獻策。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院長何俊志在致辭中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香港一直居於重要地位,也必然會在中西文化交流和對話交流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推動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文化走向世界,青年人是最重要的群體,數字平台是最重要的載體,我們期待香港各界能夠進一步發揮樞紐角色,充分發揮青年創新創意優勢,與更多中國內地數字平台一起走向全球。」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文博認為,數位平台、數位科技、數位內容加速了文化交往、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好玩、好看、好奇的內容,符合人性出發點,才能被海內外用戶普遍接受和喜愛。」數字平台為海內外青年互動交流搭建了無數座橋樑,數字科技實現了全球網絡用戶的流暢溝通,數位內容的廣泛傳播匯聚了海內外大眾文化的共通話題,「讓海內外青年形成更為緊密交融的文化社群」。他指出,「豐富、有趣、真善美,簡單、親和、接地氣,這是內容具備吸引力的普適性原則。」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館長葛劍雄教授強調了發展數字文化對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他表示,「文化自信跟文明互鑒應該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天,數位化技術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普及交流交往的手段,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要喚起他人的共鳴,激發受眾的興趣,尤其要吸引青年人的注意。」
「當前泰中數字文化產品的交流合作已成為雙邊關係新的增長點,來自中國的視頻、網遊、社交應用等近年來在泰國備受歡迎。」泰國國家研究院泰中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隆功·吳森提蘭谷表示,期待香港為數碼化時代的泰中文化經貿交流作出更大貢獻。
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陳錦榮表示,數字文化的快速發展與青年群體之間存在着密切關係。「在數位時代,青年是數位平台的核心使用者,也是創新和傳播的主要力量。今天,青年數字平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和快速反覆運算的局面,香港在其中的角色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他以該院近期的一系列舉措為例,介紹香港學界如何培養具有多元文化意識的新一代青年,如開展關於線上社交網絡相關的多項研究、開辦數碼人文文化專才文學碩士項目等。該院助理教授喬珅剖析了參與的遊戲化教學實踐案例,表示「研究發現遊戲化的學習是比傳統學習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的」,並介紹培養數碼化人才的創新方式。
據悉,除了在青年教育中應用AI、遊戲、設計等大量新興技術,香港正大力加強AI等前沿技術領域的基礎研究,目前已建立了14個跨行業的AI研究實驗室,並在未來兩三年內,構建不低於5000P的算力設施。
文/廣州日報港澳記者站記者:廖靖文、曹景榮、陳希
圖/廣州日報港澳記者站記者:曹景榮、廖靖文、陳希
視頻/廣州日報港澳記者站記者:曹景榮、廖靖文、陳希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胡群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