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全世界都在屏息观望暗流涌动的中东地区。7月底,黎巴嫩真主党“二把手”与哈马斯的“一把手”先后被击毙与暗杀。哈马斯、伊朗方面均指认是以色列制造了这一系列刺杀事件。
伊朗与以色列这对“宿敌”的关系再度降至冰点。伊朗与地区盟友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誓言“复仇”,以色列强硬回应已作好“充分准备”。
以色列的盟友美国,一方面推进外交斡旋敦促伊朗克制,另一方面向中东增派战机和航母战斗群。英国、埃及、美国等国航空公司纷纷调整该地区的飞行计划,降低安全风险。
▎8月3日,以军轰炸加沙地带北部。图源:新华社
尽管气氛剑拔弩张,但一周时间过去,外界所担忧的一场更大规模冲突尚未发生。是一场报复风暴仍在酝酿,还是紧张局势有所转圜?
1
哈尼亚之死
伊朗与以色列此番针锋相对,肇始于7月31日凌晨发生在伊朗首都的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遇袭事件。
根据伊朗方面的说法,“恐怖分子”从哈尼亚的住所外发射了一枚弹头重约7公斤的短程导弹,从而引发爆炸。
▎哈尼亚。新华社资料图
尚未有组织和个人承认制造这起袭击,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一份声明中认定,暗杀哈尼亚的行动由以色列策划和实施,得到美国政府支持。伊朗誓言为哈尼亚报仇。
自去年巴以冲突升级以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表示,已指示情报机构摩萨德“暗杀所有哈马斯领导人,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哈尼亚暗杀事件发生后,以色列国防军接连表示,哈马斯军事部门首领穆罕默德·戴夫、哈马斯加沙地带经济部门负责人阿贝德·阿尔泽里、哈马斯指挥官贾比尔·阿齐兹,均已死于以军空袭。
▎8月4日,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拦截火箭弹。图源:新华社
长期以来,不在伊朗境内攻击哈马斯领导人,被认为是以色列和伊朗的“红线”默契之一。哈马斯领导人及代表以往一直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公开活动。本次袭击前一天,哈尼亚参加了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就职仪式。在伊朗看来,总统的客人却在首都遭以色列定点清除,此举不啻于一种冒犯与羞辱。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艾哈迈迪安向该国媒体表示,“抵抗之弧”所有成员都会就哈尼亚遇刺实施报复。“抵抗之弧”是近年来中东地区形成的以伊朗为核心,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为主要成员的联盟,以打击以色列为主要目标。
▎8月1日举行的黎巴嫩真主党高级军事指挥官福阿德·舒库尔葬礼。图源:新华社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在一份声明中强硬回应,以方已“从进攻和防御两方面作了高级别准备”,任何挑衅行为都将付出“高昂代价”。
中东地区,再度笼罩在暗杀与复仇的阴霾之下。
▎8月3日,加沙地带一间学校被以军袭击。图源:新华社
2
“抵抗之弧”的报复
去年10月7日,哈马斯自加沙地带突袭以色列南部,造成近1200人死亡。以色列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施以大规模空袭和全面封锁,并发起地面行动,迄今造成近4万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地带至今深陷人道主义危机,冲突不断外溢。
▎加沙地带难民营,民众领救济粮。图源:新华社
哈马斯的地区盟友如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纷纷示已强势声援。
也门胡塞武装多次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南部,并在红海等海域袭击关联以色列的商船。胡塞武装政治局成员表示,针对以色列杀害巴勒斯坦人以及真主党指挥官的报复行动将来自“四面八方”。
控制着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和炮弹,以军还以空袭和炮击,近期打击尤为密集。7月30日,真主党军事指挥官舒库尔在以军空袭中丧生。严峻形势下,英法美德澳等国呼吁在黎侨民尽快撤离,中国也于8月5日发布公告提醒中国公民近期谨慎前往黎巴嫩。
▎7月30日,以军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建筑。图源:新华社
“抵抗之弧”联盟的领导者伊朗,亦表现出抗衡以色列的鲜明态度。长期以来,以伊通过非直接对抗的形式在中东地区博弈,外界称为“影子战争”。但本轮巴以冲突中,伊朗与以色列的阵营冲突愈发公开化。
今年4月13日,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爆炸式无人机,报复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外交馆舍等军事行动。这是两国间首次直接进行军事对抗。在此之前,伊朗从来没有为“抵抗之弧”出头而直接袭击以色列。由于双方均有所克制,当时这场军事摩擦未演变成更大规模的冲突。
▎伊朗首都德黑兰。图源:新华社
据新华社,伊朗政治分析师艾哈迈德·泽达巴迪推测,伊朗此番报复会比今年4月的行动“力度更猛”,但不会升级至“全面、失控的战争”。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摩西·达扬中东和非洲研究中心专家哈雷尔·霍雷夫表示,伊朗清楚一旦与以色列开战,美国将介入,这将演变成一场代价巨大的大规模地区冲突,不符合伊朗利益。埃及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阿马妮·扎赫德也认为,伊朗的军事能力不足以承受一场与以色列及其传统盟友美国的直接冲突。
3
“暗杀-报复”的历史循环
如前面所说,以伊两国这次的袭击与报复是巴以冲突外溢所致。真正的症结,仍在于已经延宕10个月的本轮巴以冲突。
▎加沙地带和以色列边境以色列一侧的以军。图源:新华社
此次遇袭身亡的哈尼亚是巴勒斯坦史上首位哈马斯总理。哈马斯全称为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2007年以来,哈马斯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实际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由此一分为二。
与法塔赫不同,哈马斯主张武力反抗以色列。巴以冲突也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
2017年当选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的哈尼亚,立场相对温和平衡。外界普遍认为,他与去年巴以冲突的骤然升级无直接关系,主要负责与以色列的桌面谈判。
▎7月30日拍摄的哈尼亚(中)。图源:新华社
在许多阿拉伯官员眼中,哈尼亚是致力于达成加沙停火和人质释放协议的首席谈判代表。7月初,哈尼亚还与卡塔尔和埃及的调解人员接触。作为谈判中间人的埃及外交部在声明中称,对哈尼亚的袭击表明“以色列缺乏平息局势的政治意愿”。
在美国、埃及和卡塔尔斡旋下,以色列与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和释放被扣押人员进行谈判,但持续数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谈判陷入僵局的同时,以军在加沙地带攻势不减。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新华社资料图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多次被指蓄意延长加沙地带冲突,以维持其领导的“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执政。而哈马斯方面,哈尼亚遇刺后,8月6日,哈马斯宣布叶海亚·辛瓦尔为哈马斯新任政治局领导人。辛瓦尔是“强硬派”的代表,被以色列视为去年哈马斯对以袭击的主谋之一。
加沙停火谈判前景,看似再度面临触礁风险。不过,以色列总理办公室9日发表声明说,以方同意恢复加沙停火谈判。哈马斯方面尚未就此作回应。央视新闻援引以色列媒体的报道称,以色列愿意恢复谈判的原因之一在于延缓伊朗可能的报复。
▎叶海亚·辛瓦尔。图源:央视新闻
回顾历史,“暗杀-报复”的循环可谓巴以冲突的一条主线。美国华盛顿特区阿拉伯中心研究员拉米·库里表示,暗杀哈马斯和真主党等组织的领导人,是以色列一项长期战略。
1993年,《奥斯陆和平协议》签署,时任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白宫的历史性握手,曾让世人看到短暂的和平曙光。
然而,拉宾1995年11月遇刺身亡,凶手是以色列极右翼激进分子。自此,《奥斯陆和平协议》名存实亡,巴以和平进程土崩瓦解。
2004年,以色列使用导弹“定点清除”了哈马斯运动精神领袖亚辛。在这之后,也催生出哈马斯更多针对以色列的袭击行动。
断断续续,歇歇打打,被国际社会抱以期待的“两国方案”不断遭到侵蚀。直到去年10月,新一轮冲突再度开启。只是很多人没想到,这场报复会延烧至今。其间累积的不仅是冰冷的伤亡数字,还有双方与日俱增的敌意与代际传递的仇恨。
几十年过去了,巴以间的“冤冤相报”山重水复,却从未见柳暗花明。
参考资料:
新华社、央视新闻相关报道
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出品
统筹/党建军
文/林传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