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申请到美国大学音乐艺术博士的王子安,已远赴比利时攻读爵士乐研究生的刘海洋,本科毕业即将成为一名特殊学校音乐老师的张舒勋,在星海音乐学院就读本科三年级的王广彬,顺利入读普通中学的钢琴女孩陈琳......他们与许多音乐学子一样,执着于闯出一条独属自己的音乐人生路,但他们又偏偏与许多人不同——他们视力尽失,无法看到人间的一点光亮。
音乐就是他们漆黑世界里的光。
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欢笑。
他们以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追逐这一点光亮,成为千千万万分之一,成为励志故事的主角。但他们仍在途中,终点在何处仍须探索。
没有继续升学,而是全凭着在音乐上的热情与执着开始闯荡的陈伟杰、罗伟俊及更多的视障伙伴,倔强以培训、商演作为谋生手段,罗伟俊近日和视障乐手合开了“心灵疗愈按摩舍”。再苦再难,也希望在这个包容和拥有无限可能的城市里守护小小的音乐天地。
他们都来自广州市启明学校(简称“启明学校”),广东省唯一一所纯招收视力残障学生的学校。在这里,他们心中的音乐种子发芽、生长,直到有一天,梦想蔓延到他们确信自己如果不选择音乐,一生难以心甘。
然而,老师、家长及其他支持者知道,大多数视障学生会选择的按摩职业路是一条更好走的路——不是不鼓励梦想,不是纯粹不舍得他们朝乾夕惕、头撞南墙,而是清醒看到,能真正成为音乐骄子的万中无一,作为视障学生,他们的人生也需要实现社会化、职业化,实现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支持者们在持续开拓多元就业渠道的同时,链接资源,用音乐陪伴视障学生成长,提供更多舞台,允许与期待更多可能性,但更希望的是他们从音乐中汲取美好和力量,为更自信、更坚定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音乐带领他们发现更广阔天地】
周五午后,一堂特别的音乐课在启明学校四楼音乐室开展。
初中部的视障学生们围在谢明强四周,玩着音乐游戏:当谢明强说“up”的时候,他们要立即往上蹦跳,说“down”的时候要蹲下身子;当他说“girl”的时候要假装抚着长辫子,说“boy”即要像大力水手一样展示肌肉......
笑声不断的互动游戏结束后,学生们在地上围坐成一圈,唱起谢明强为他们改编的英文歌,歌里有赞美,有感恩,有力量。在学生们稚嫩清亮的歌声中,一旁的老师和家长嘴角泛起微笑。
今年的3月到12月,每个周五下午,作为星海音乐厅音乐陪伴计划特邀音乐导师来到启明学校,谢明强都会带来这样有趣的时刻,通过歌唱、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学会英语歌曲,目标是形成一个原创短剧,在星海音乐厅“音乐陪伴计划”汇演的舞台上呈现。
“这个任务看起来很难,但完全可以实现。”一个多月前,当谢明强第一次来到启明学校的时候,孩子们或者羞于开口唱歌,或者对自己的英语发音很自卑,或者动作扭捏,如今他们落落大方,大胆跟老师开着小玩笑,跟上老师的节奏和步伐。
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欢笑。
易美炫、韦昱辰、袁敬轩、罗灵池同样每周一次参与到谢明强的“音乐陪伴计划”课堂中,对于音乐却有很不同的态度。初一学生易美炫非常热爱音乐,在“音乐陪伴计划”课堂的启发下,她给未来定下了一条明确的路子——成为一名音乐人,并且已经开始学习音乐创作,写下好几首曲子。
“以前我很讨厌英语,现在觉得原来它也挺有趣,我相信我也能学好。”6年级的视障孩子韦昱辰说,音乐对于他来说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方式。
12岁的罗灵池有可爱的虎牙,个子不高,说起话来很有条理。她和弟弟都是低视力孩子,能看到汉字书,同时也学习盲文。在“音乐计划陪伴”课堂上,她逐渐变得开朗,但是音乐对她的意义更多是能获得放松、开心,她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中医医生:“因为外公外婆开了中医诊所,从小到大都可以看到来诊所看病的人,而且医生可以用电脑,也可以用手去感知病人的情况,所以家人都很支持我这个想法。”
14岁的袁敬轩天生失明,有一点点光感,只能分清白天和黑夜,但特别有主见。幼儿园就来到启明学校,他一开始在老师的“逼迫”下学习二胡,每天练习一两个小时,感觉“挺无聊的”,因为很难听,而且手疼得厉害。慢慢地,他的二胡越拉越好,他也打心里感到有意思,就这样坚持了快6年。这条音乐路会走向职业化吗?袁敬轩说“不一定”,“如果把音乐变成职业,那我就会少一个爱好了”。
他更希望长大了能“到公司里去写程序、写代码”。有启明的学长毕业后从事游戏开发、无障碍行业,他因此受到启发,如今已经开始学习编程。“当然这很难,而且资源很有限,我只能用朋友圈里面一些基础的工具和资讯。”袁敬轩说,要写代码起码也要读到研究生,所以他除了课内,课外也非常努力。
谢明强(中)带领孩子们“动起来”。
面对孩子们各有各的思索,谢明强很是欣慰。
谢明强出生于广州古琴世家,父亲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岭南派古琴大师谢导秀。他自小学习中西方音乐,在英国深造和生活二十多年后,回国后创办了音乐剧教育机构,也加入音乐陪伴计划担任特邀音乐导师。来到启明学校前,他心中本来暗藏着挖掘音乐天才的期望,后来发现虽然确实有音乐能力较为突出的孩子,但随着课程的推进,他将目标调整为给孩子带来发现更广阔天地的机会:“我想,这才是音乐陪伴计划的真正目的。”
【音乐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音乐一直是启明学校孩子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广州市启明学校音乐科组长彭莹告诉记者,启明学校白云校区大部分视障学生是住宿生,学习音乐可以给他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乐趣,音乐更具自娱性,“孩子们经常三三两两地唱着歌,有的还弹着吉他自弹自唱”。
在看起来轻松自如的弹唱背后,孩子们要克服的除了视力障碍,还有身体机能上的障碍。“视障孩子通常有手部僵硬的问题。”曾多作为他们的音乐老师,一开始需要手把手教会他们手型。
“其实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样,‘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打开另一扇窗’,不是所有视障孩子都有很强的音乐能力。”曾多坦言,视障孩子中有音乐潜能的比例跟健全孩子中的比例差不多,因此老师们更经常给孩子强调的是“音乐是你们最好的朋友”。
孩子们大胆地参与到互动中。
音乐作为视障孩子的陪伴者,切切实实为他们带来了改变。“当看着孩子们表达音乐或者欣赏音乐时的张张笑脸,会看到他们的开朗、阳光、求知欲和自信。”彭莹曾经把一个班级从小学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班上一个孩子因为自我怀疑、害怕答错问题,课堂上被提问时总说“不知道”。通过她的引导、鼓励,他开始能够开口回答问题,但总是会加一句“我不知道对不对”。孩子的父母很关注他的状态,向彭莹咨询课余要不要让孩子学一门乐器,她十分赞同并给出专业的建议。后来这名学生开始学习钢琴,在校内外都在“和音乐培养感情”,慢慢地能主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还可以自信地为同学们演奏钢琴。
“音乐课的意义正是如此,以美育人,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彭莹说。
曾多也带着特殊学校教师特有的一种使命感,希望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拓宽他们以后的人生路”:“有一门专长,有登上舞台展示自己的经验,能让孩子们更有自信。”
目前视障孩子们以学习竖笛的为多,也有的学习二胡、古筝、合唱,老师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并把好的苗子吸收到不同的社团中,为他们提供培训、展示的机会。在为视障孩子们提供普遍音乐教育的同时,老师们心里也怀有期望,“毕竟启明学校还是走出了几个音乐学子,我们相信未来还是有学生能具备这种可能性”。
【音乐是启蒙也是起点】
音乐陪伴计划也同样允许和支持不同的可能性。对于视障孩子来说,它是启蒙,也是起点。
在来到启明学校之前和之后,谢明强跟音乐陪伴计划团队有多次的讨论:“为孩子们带来不同的音乐形式和机会之后,要引导他们走向怎样的路径?”
他希望一步步打开他们的认知。此前,他也曾是音乐陪伴计划另一个结对学校、外来工子弟学校广州市海珠区东风第二小学的音乐陪伴课堂导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打开自己、释放天性,帮助他们在星海音乐厅的舞台上歌唱、歌唱,“音乐陪伴计划让他们看到更广大的世界。”
孩子们围坐起来一起歌唱。
他希望通过舞台剧,让视障孩子们代入别的角色,体会不同的人生和情感,产生更多的思考。在每一节课里,他会嵌入一些小目标,也许是体会“感恩”,也许是了解社会规则。“比如一个女孩很聪明,学得很快,特别多话,抱怨学会了还要跟其他伙伴同步继续练习,我就会告诉她‘你很有才华,但是要把时间留给一些没有你那么有天赋的伙伴上,因为你们是一个群体’‘等待比你进步慢的伙伴也是一种美德’。”谢明强认为自己教的不仅仅是表演,或者艺术,而是“素养”,“希望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完整的艺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艺术。”
他也希望推动更多人去思考他们能否走音乐路,怎么走,有没有可能突围,“这么多的资源倾注在他们身上,能得到怎样的反馈?”
历年来,启明学校走出了王子安、刘海洋、张舒勋、王广彬等音乐学子,也有学生考入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的音乐系,攻读音乐表演方向,今年就有3名同学考上本科学校的音乐相关专业。
“一直以来,我们都持续努力开拓孩子们的其他能力,音乐也是他们一个选择的方向。因为他们喜欢声音、音乐。”启明学校副校长布文锋说,因此学校希望开展更多方面的课程,与星海音乐厅创办的音乐陪伴计划结对,也是希望孩子们在音乐方面能够多一个舞台。
孩子们安静聆听音乐。
但是,他心里一直很清晰,孩子们要走音乐职业路并不容易,“这么多年来,真的能‘冒头’的‘也就几颗星星’”,而求学阶段结束后,社会能否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音乐学子们能否顺利就业,更是未知数。即使是最近刚刚顺利入职特殊学校的张舒勋,在她的支持者看来,可能在未来一段日子里还要克服众多困难。
布文锋直言,中医推拿对于视障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职业,因为就业率比较高,有机会入职医院的推拿科、专门的医院,也有创业的机会。当然,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肯定不愿意看到只有独木桥可走,希望能有多元发展的途径。多年来,启明学校不断探索其他可能性,比如广播主持、心理咨询,社工服务等。
因此,他更希望孩子们不要因为考虑就业而学习音乐,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兴趣,一种形成个人审美能力、展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而相应地,学校也从不“功利”,没有给孩子们定下什么明确目标,“作为老师,最主要是尊重他们自己的个性发展、个人爱好,家长也要尊重他们自己要走的路。”
【音乐是开放、普惠、公平】
支持者们都意识到,在视障孩子的人生路上,所有的“他者”,都只是陪伴者。
“‘陪伴’就是没有任何倾向,没有任何功利,不是选优培强。”王冬云由始至终坚持音乐陪伴计划的定位——一个普惠性、倡导型的公益项目,“我们始终记得初心,用艺术滋养孩子,让孩子喜欢和享受音乐。”
孩子们或随着音乐摆动,或安静聆听。
作为广东省星海音乐厅主任、音乐陪伴计划项目创始人,她的理念一如项目的口号:“音乐的世界里,不孤单。”在过去近6年时间里,音乐陪伴计划不断践行陪伴的使命。
2018年11月29日,星海音乐厅携手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发起音乐陪伴计划。此前一年的准备中,王冬云调研发现一个帮助特需孩子学习乐器的项目遇到困境——支持的孩子流动性很强,而音乐学习需要持久练习,因此这个特需孩子乐团经常出现学员进出影响训练进度的情况。
“先行者宝贵的经验给了我们启发,我们应该把项目定位为支持平台,服务的重点不是培训,而是倡导。”王冬云和星海音乐厅团队决定发起一个公益倡导型艺术项目,打造一个汇聚高质量演出、优质全球艺术家资源的平台,带领不同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走进艺术之门,让他们喜欢上音乐。她坚信,艺术的美和力量能给所有人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任何人都不会拒绝这种体验”。
孩子们仔细聆听谢老师的讲解。
历经近六年的探索和发展,音乐陪伴计划活动形成 “走进音乐厅” “走进校园” 和 “走进医院” 三大系列,将孩子们请进星海音乐厅,观摩乐团排练,亲手触摸乐器,参观台前幕后,同时也为广州的四所定点结对学校送去量身定制的音乐课程。其中一所结对学校就是启明学校。
在谢明强之前,青年竹笛演奏家杨伟杰、琵琶/中阮演奏家沙泾珊也曾应音乐陪伴计划邀约,组建导师团队,为启明学校的孩子们带来民族乐器教学及音乐素养知识讲座。2024年1月17日,启明学生的师生们更在“因你动听 2024音乐陪伴计划慈善音乐会”中崭露头角,第一次登上星海音乐厅舞台,表演了竹笛、二胡、古筝、合唱、诗朗诵与琵琶等七个多姿多彩的节目。
随着项目稳步成长,外界发出疑问:音乐陪伴计划支持的孩子,尤其是大多数人认为最有可能具有音乐才能的视障孩子,当他们成长为青年后,是否能被推向职业道路?
“喜欢是第一步,如果他们喜欢上音乐,也有能力,就需要相应的专业机构承接。”王冬云清楚知道,音乐陪伴计划是特需孩子支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也仅仅只是其中一环,它起到的作用,是倡导,也是链接。她强调,纵然允许和期待任何可能性的发生,音乐陪伴计划依然是普惠性的,既不是“音乐成才计划”,也不是“音乐精英计划”。
事实上,对于视障学生,王冬云秉持“无差别”的教育方式:“对待他们跟对待健全孩子一样,就是最舒服、最好的方式,就是日常。”她希望音乐陪伴计划特邀的音乐导师不对孩子们降低标准。
家长们在外等候孩子们上课。
这个开放、普惠、公平的平台,为包括视障孩子在内的特需孩子提供舞台和接触更多艺术家的机会,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品味,有才华的、家庭支持的孩子,有可能因为获得艺术家的青睐而找到未来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音乐陪伴计划致力于给更多机构和个人带来思考,“能不能利用手里的资源为更多特需孩子做多一点事”,并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前端、后端做好链接。
与广州市少年宫特殊教育部达成的长期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多年来,少年宫发挥优势,挑选、发现、培育人才,音乐厅提供链接艺术资源和展示机会,形成特需学生音乐职业路中极为重要的两个环节。以王子安为例,就读于启明学校时,音乐才能已脱颖而出,家庭、少年宫均寄予厚望,他个人也有强烈的意愿和决心,星海音乐厅不遗余力为其提供舞台和机会。一年前,星海音乐厅便为王子安举办一场讲演活动“追耳朵的人”,他有机会以青年中提琴演奏家的身份,为心智障碍、视障青少年儿童带来一场精彩的公益表演。
孩子们的微笑纯真又美好。
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赞美、掌声扑面而来,其中也夹杂着隐隐的担忧——他未来的音乐路怎么走下去。“这一路要靠他自己走,走得多远,答案在他心里。”王冬云从容说道,“但只要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我们能做到,绝对会尽力。”同时,她希望向社会各界发出更强烈的呼吁:“我们不能让有特殊需求的青年在融入社会时孤军奋战。”
她只愿这个在她看来如微光闪烁的音乐陪伴计划,像一束细小却坚定的火种,点燃起一片广阔的、充满希望的原野。
老师、学生们的大合照。
广州日报新花城民生频道·美术设计部 联合出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实习生:祝天宇、周瑞晔、任莉君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实习生:黄姝、曾晴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海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实习生:王若楠
编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