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下午,资深心理学导师黄启团携新书《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来到广州方所。黄启团就孩子教养的话题进行深度讨论,从心理学角度来分享家庭教育中可以应用的解决方法,并与在场各位读者进行交流。
家庭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谈到家庭教育,黄启团认为有三点特别重要。
一是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它有着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学校教育教导学生学习知识,或者说培养做事的能力。但是一个人除了要有做事的能力,还需要很多其他的能力,比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的处理等等,这些更多的是依靠家庭教育去完成的。
二是家长不能够只参考某一个理论,来对孩子进行养育。在《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中,黄启团建立了一个“人格之树”的模型,即把孩子的一生看作一棵树,树上结出的果实就好像一个孩子一生的成果,其中包括一个人的人生成就、行为、情绪、能力等多个方面。
三是人的精神需要营养,心理需要呵护。因此家庭教育需要给孩子提供心理层面的关怀,让孩子理解关心的价值以及其带来的温暖。
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表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表现出兴奋或者哭闹的情绪,家长如何应对呢?
在黄启团看来,一个人有情绪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情绪,看起来他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处理其他情绪,但是压抑情绪也并非是件好事。他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谈到在自己女儿小时候,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或者糖果而哭闹时,他选择接纳女儿的情绪,可以陪女儿哭一会,但会坚持不能购买。女儿也会在哭一阵之后平静下来。
因此,在孩子表达情绪时,家长也应当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表达。在沟通中,传达信息有三个因素,分别是言语、声调和肢体语言,因此当一个人有情绪后,如果没有直接用言语表达,情绪就会通过声调、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而这就是带着情绪表达。
突破边界,走向广阔的世界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三观也是同样重要的部分,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三观的培养也是“人格之树”的根基成长。
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赖于家长的言行。因此黄启团建议,家长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拿回一部分精力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好。当家长能够过好生活,孩子自然就会过得好。
人生观是指一个人未来想要什么样的人,即身份定位。作为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会暗示他需要成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心理学上,这个行为是在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父母的言行就如同镜子一样,让孩子能够看到自己,认识自己。因此,父母也需做好自我价值的定位。
一个人的世界观培养,同样重要。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打破自己现有世界边界的可能性,鼓励孩子创新,不怕孩子犯错。
在《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一书中,黄启团总结了自己二十多年心理咨询经验,并将心理学有效运用于亲子教育领域,总结了四大教养模式、五大心理营养、敏感化与复原力等。该书已由中信出版集团策划出版。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程依伦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程依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