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政府部门、权威媒体、医疗机构……多方合力贡献沉浸式健康科普大餐
2024-08-05 10:06:06
广州日报新花城

8月2日下午,“健康中国 我们行动”广州站启动仪式暨健康大讲堂第一期在广州报业文化中心举行。本系列活动首期健康大讲堂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以“粤营养 越健康”为主题,包括了健康沙龙、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等环节,为到场的市民们贡献了一场知识和体验并重的沉浸式科普大餐。随着“健康中国 我们行动”广州站启动,“生活美健,打卡有礼”活动也在广州日报新花城App上线。

政府部门指导 权威媒体主办

多方合力贡献科普大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专职局长张屹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广州市11个区已全部达到省健康区标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本次活动由广州日报牵头主办、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医疗机构加入,企业公益支持,市民群众参与,是多方联动、跨界协同,共建健康广州的一次生动实践。她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做到知识普及随着百姓走,将更多健康科普知识融入市民群众生产生活,为健康广州添砖加瓦。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守护人民健康、传播健康知识的道路上,主流媒体义不容辞,应当发挥引领力。一直以来,广州日报与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地区乃至省内各医疗卫生机构携手,根据大众的需求不断推出优质的健康科普作品;作为广州日报旗下垂直领域媒体融合改革的尖兵,健康有约近年来在健康传播上锐意创新,通过版面、移动端、户外媒体等多种渠道,将科学权威实用的健康知识传遍了千家万户。本次多方参与、知识和体验并重的健康科普活动,是广州日报健康科普传播领域的新的里程碑,广州日报将继续发挥党媒的桥梁作用,整合链接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和提高健康传播的水平,共建共享健康广州。

“生活美健,打卡有礼”活动上线

一张照片即有机会赢大礼!

随着“健康中国 我们行动”广州站启动,“生活美健,打卡有礼”活动也在广州日报新花城App上线。即日起至今年10月15日,广州市民可以拍摄至少一张与健康生活相关的原创照片(包括但不限于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心灵疗愈、绿色出行、家居健康、环保生活等多个方面),附上相关文字说明,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或自己的健康生活心得,通过以下页面上传参与活动。活动主办方将定期展示优秀打卡作品,并将组织专业评审团队根据单个作品的点赞量、作品内容质量、作品内容丰富度等进行评分。得分前10名将有机会活动精美大礼包。

健康沙龙:

广东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教授

陈超刚教授介绍,今年上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针对包括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成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成人慢性肾脏病等的2024年版食养指南,今年7月又发布了四类慢病的营养和运动指南。而早在去年,国家已经公布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的食养指南。

“这么密集的发布说明慢病防治形势比较严重,而慢病可以通过营养管理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管理进行一定程度的预防。”他特别强调,日常营养要重视早餐。首先进餐时间限定在上午六点半到八点半,最佳时间是七点到八点半。其次,早餐种类为三大类,也就是奶、蛋和主食包括粗粮,不喝奶则可以喝豆浆。如果加上蔬菜水果,早餐变成四大类,则称得上“A+早餐”,特别是家有学生,推荐要尽量吃上“A+早餐”。

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黄若楠: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文,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主动投身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科普的专业性、创造性,并提出各地要加强科普激励政策。黄若楠介绍,作为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下属的专业健康科普宣传教育机构,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为广大医务人员搭建平台、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开展健康科普创作的能力,例如用诙谐幽默的脱口秀形式传播科普知识,并建立广州市健康科普志愿服务总队,吸纳各界力量一起加入健康科普工作。该中心为广大医务人员搭建平台、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开展健康科普创作的能力,例如用诙谐幽默的脱口秀形式传播科普知识,并建立广州市健康科普志愿服务总队,吸纳各界力量一起加入健康科普工作。该服务队目前共建立分队398支,吸纳队员6298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709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7万小时。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健康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部副部长刘维斯

刘维斯认为,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党媒利用自身优势线上线下同步传播的大型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家庭内部,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成为“小督导员”,可以共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学术专业委员会、热心企业等社会组织,也可以各自发挥优势。“疾控的工作覆盖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科普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她介绍,广州疾控中心刚刚获评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从国家级到省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的数十位科普专家为市民服务,微信公众号也连续获得国家、省市的奖项,“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就是希望把最权威、最专业的知识,以及我们所提供的惠民服务及时告知大众”。

安利(中国)广东、广西和湖南区总经理张隽宇

张隽宇表示,大众观念和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通过健康社群推广健康观念和理念,目标是为每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健康管理员。全国各地的体验馆也在组织各种各样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希望带着大家学习健康、践行健康、传播健康。在线上我们推出了健康生活方式打卡平台,希望带动大家进行健康管理。”

健康科普:

老年人饮食:食物多样 尽量多自己做饭

“老年人和普通人膳食宝塔食物总体构成没有区别,精髓就是食物多样、平衡膳食。”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陈劲龙主任医师给大家做了主题为《老年人膳食指南解读》的讲座。

陈劲龙介绍,老年人对能量的需求和年龄有关,“老年人整体消耗低,所以总热量需求少一些,但该有的都要有。”具体包括:三餐都要有主食,包括杂粮和薯类,如谷类(大米、面粉)、全谷(小米、玉米、荞麦)、杂豆(大豆、红豆、绿豆、芸豆)、薯类(土豆、红薯),其中杂粮要占1/3;三餐都要有蛋白质、蔬菜、水果、豆、奶,每天一个鸡蛋,每周至少两次水产品(300-500克/周,禽畜肉300-500克/周)。

陈劲龙强调,老年人选择食物的前提是容易消化、吸收,杂粮的品种和量要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老人愿意吃,吃得开心,才容易坚持。”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食物的制作方式要保证易消化、易吸收,“广东人做菜的方式是比较健康的,值得推荐——多蒸、煮、炒,少用煎、炸方式,烹调油用量要控制,要少盐、少油、控糖。家里采购食用油要注意常换品种,动物油脂富含饱和脂肪酸,应特别注意限制加工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摄入。”

现代社会,点外卖和在外就餐的机会也比较多,对老年人来说,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呢?陈劲龙给大家提供了几个点餐技巧:

1. 外卖及在外就餐应纳入膳食计划。

2. 挑选主食,不忘全谷物。                  

3. 挑选菜肴,少用油炸,注意荤素搭配 。  

4. 不要大分量,适量不浪费。

5. 点菜时提出少油、少盐健康诉求。        

“事实上,在外就餐很难达到指南推荐的要求,所以我建议老年人尽量多自己做饭,更容易保证食物多样性,膳食平衡。”

按体质进行膳食调养 是治未病的着力点

在题为《中医治未病体质辨识及调养》的科普讲座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杜文坚副主任中医师介绍,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观察、听诊、问诊、切脉等方法,判断个体的体质类型,不同的体质类型对应着不同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倾向,因此,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对于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他介绍,中医的九种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每一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比如气虚质的人容易感到疲倦乏力,阳虚质的人则怕冷喜暖。了解了这些特点,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身体状况。而膳食调养则是根据个体的体质类型,选择适合的食物和饮食习惯,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杜文坚指出,中医体质辨识与膳食调养不仅是一种健康理念的传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它强调的是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旨在帮助人们建立起自我保健的意识,提高生活质量。例如,气虚体质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红枣、黄豆、鸡肉等;阳虚体质的人则应该多吃一些温阳的食物,如羊肉、韭菜、生姜等。

代谢问题是身体的综合性问题

安利科创中心阚君陶博士指出,目前,代谢健康问题在全球日益凸显,“当提到身体代谢问题,大家往往会想到血脂、血糖等指标。但其实,代谢健康并非某一个单一的因素,而是身体的综合性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

代谢健康包括“细胞代谢稳态”和“系统代谢稳态”,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代谢相关疾病,比如基因、家族史等先天因素,还有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后天因素。“在进行代谢干预的时候,讲究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干预,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社会关系都会影响代谢。”

饮食干预是代谢健康干预中一个很重要的干预因素。“我们做了一个系统性的综述调研,发现植物蛋白对血糖、血脂、体重、尿酸等指标都有一些改善。”阚君陶介绍。比如公认较为健康的饮食模式——地中海饮食中常见的食材鹰嘴豆,蛋白质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也是低升糖指数食物。“其实鹰嘴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但为什么还是低升糖指数食物?这是因为含有膳食纤维,还含有直链淀粉,直链淀粉经过烹调后成为抗性淀粉,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都是低升糖指数的。”

健康咨询:

不测不知道 一测血压已180

观众王女士(化名)说,自己一直关注正规、权威的健康科普渠道。两天前,她从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了解到本次活动的消息,就赶紧带上丈夫和孩子来参加了。“现在很多疾病都来得太突然了。健康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只有自己了解健康知识、亲身实践,才能让家里的老人吃得健康、过得健康。”

到了健康咨询环节,现场观众争相在各摊位前排起了队,咨询肠道健康、脑血管健康问题,体验中医针灸、推拿,品尝现场调制的早餐特饮等。

市民丘先生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摊位体验了“种草”已久的针灸,“因为职业的关系,我脖子、腰经常不太舒服,又没到要到医院看的程度,能在现场顺便体验的感受非常不错!针灸看起来很疼,可是真的扎起来却没有感觉,很神奇!”

市民周先生则“直奔”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肠道健康风险评估摊位。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是大肠癌患者,自己步入中年后也特别关注肠道健康,“今天的活动知识性很强,还能碰上这么契合我需求的项目,真是太好了。”市疾控中心梁颖茹医生向他介绍了广州市大肠癌防控项目,为他一对一进行了大约10分钟的问卷评估,并告诉他之后他所在街道的社区医生将会继续跟进。

还有不少市民同样获得了有针对性的专业健康建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的摊位提供免费血压检测,短短一两小时就“揪”出了三四位血压未受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最高的一位收缩压已经到了180,其实已经非常危险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陈劲龙主任医师向他们科普道,根据最新的指南,当血压到了160以上,饮食、运动调理已经没有多大效果,应该尽早开始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避免进一步伤害到心、肾等器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任珊珊、张青梅、吴婉虹 实习生:李漫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