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恰逢1965年广州日报新闻干部训练班开班55周年,我们十几个退休老人(分别来自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和其他相关单位)一起搞了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先后去了一趟广州日报的新、旧社址。大家兴奋异常——我们是回娘家来了!
广报中心,我们来了!
广州日报新闻干部训练班(以下简称训练班)是广州日报原总编辑林里倡议并建立的。1965年4、5月,被授命筹备广州日报第二次复刊的林里,鉴于采编人员的严重不足,给上级打报告,要求特许报社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挑选一批人进入报社自己培养,成为未来的采编骨干。获批后,林里指示报社工作人员从当年六月起,深入广州市一些知名中学和重点中学物色人选。林里特别强调,语文成绩优秀、作文高分是入选最重要的条件。八月中旬,初选名单经最后筛选,确定16人:黄穗萍、王政富、潘妙贤、张炼、李兵、吴淑贤、方棣华、保延熙、何其超、叶筑祥、叶永生、黎润葵、关碧华、郑盛华、吴玲和我。我们这些人分别来自广雅、执信等十间学校,再加上一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张治东和一位报社中的复退军人肖永毅,一共18人。我们都是在当年的8月21日前后接获通知前往广州日报报到的,1965年8月21日就被我们视为新闻干部训练班正式成立的日子。
1965年新闻干部训练班学员证。
丨18人的速成班
训练班实行战时管理体制,学员进报社后同吃同住同学习。报社把职工礼堂的舞台四周一围拢,中间用夹板一分为二便变成了男女生宿舍。对于我们的到来,老员工们非常欢迎,由于林里在一次大会上爱称我们为“小朋友”,从此“小朋友”便成为我们的代名词。
对于我们这个训练班,报社领导十分重视,林里、麦扬、申小丛等亲自给我们讲课,许多有名气的编辑记者也来授课。
由于是速成性质的新闻训练班,时间短暂,所以训练班的学习重点很突出:一是了解和熟悉报纸出版的全流程。所有涉及出版的部门,从排字车间、电版车间、机印车间,再到编辑部的“采编校”三大部门,我们都必须亲身体验过,少则三五天,多则一月半月。我们在排字车间学习的时间最长,以至于我们一些人检字的速度接近了正式工人,我们进行业务学习的几本教材,都是学员们一字一字检成的。
当年的训练班学员们相约回广报中心“探亲”。
二是掌握采编业务,重中之重是采访。我们经常跟着指导老师,那时我们叫他们为“辅导员”,到工厂、农村、学校、街道采访。老师不是专职、脱产带我们的,而是揣着自己的任务带我们一起去采访,这种老师带徒弟的实操,对我们迅速掌握和提高采写水平大有裨益。因为每一次老师带我们出去采访的时候,不管有没有布置我们写稿,我们自己都会自觉练练笔。当老师的采访稿见报后赶紧拿自己的小练笔与之对比,就容易比出问题,知道差距在哪里。据说这种带徒方法效法北京日报,是林里大力倡导的。
训练班有时会对学员“放单飞”,我不知道这是带队老师或辅导员的个人行为还是报社领导考察学员的一种方法,我们在训学员都喜欢自己有这样的机会。有一次单飞让我受益一生,让我感悟:付出的叠加会得到成功,成功的叠加能变成能手,要想当一个合格的记者,一个好记者,必须笔耕不辍、深耕不止。在此后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我一直对手头这支笔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想,所有这个班的学友,大体有同样的感受。半年多的训练班生活,不仅让我们学会了采编的基本知识,更催生了我们今后在新闻事业中前进的动力。
丨数年之后,花开各家
经过八个月的学习,因形势发展的需要,原本学制为一年的训练班提前结业了,我们18个人被分配到各个部门。林里也因故离开。数年之后,他重返广州日报,出任第三次复刊时的广州日报总编辑。此时,因广东三报停停复复、合合分分,训练班学员出现了分流,逐渐形成了广报育人、三报受益的局面。
训练班有8人一直留守在采编一线,恰逢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我们用自己的笔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兴旺,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其中,在南方日报的有三位女将:吴玲长期从事财贸报道,方棣华则是广东省优秀教育记者称号的获得者,潘妙贤被许多文化人称为自己的朋友。在晚报的学员只有叶筑祥一人,我们都称他为理论家,他到羊晚后对晚报理论版的编辑方针进行了改革。
西瓜园,我们来了!
留在广州日报的训练班学员有三人:吴淑贤、保延熙和我。都是主任记者职称,都是中层干部,其中两位男士还是部门和系列报的一把手。吴淑贤是广州日报的资深记者,获省级以上新闻奖13个,她多才多艺,退休之后突然露出一手丹青功夫;保延熙是多产多奖记者,省级以上的新闻奖得过12次之多,曾同时兼任两张系列报的总编辑,由于是首批涉足广东旅游界的媒体人,在行内有一定知名度。
至于我,梁清,一生只有一个梦想,就是当记者。能够心想事成梦圆,我感恩,决心一辈子为广州日报服务,这一点我做到了。我“超期服役”一直干到68岁,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西瓜园,告别了近半个世纪的新闻生涯。
被我们称为“超仔的”何其超,从广州日报调往广东侨报,不到两年便让侨报扭亏为盈,升职副总。他写的报告文学《华南一把刀》、特写《醉虾》等近10篇作品获省市新闻奖。他还编著了《赢尽天下——世界头号经济强人比尔盖茨》等十多本书。
此外还有人称“大只富”的王政富,成为颇有名气的体育记者,憾未斗过病魔;郑盛华,后来做了南方日报时事部副主任,也因疾病去世……其他人则陆陆续续离开了采编一线。
1965年新闻干部培训班自编教材。
丨感恩你,我们的好娘家
办训练班的宗旨是为广州日报培养急需的采编人员,从这一点看,办班是成功的,不仅解了广州日报用人的燃眉之急,还为广东新闻界、文化界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专业人员。
吴玲常说,是广州日报选择了我们。是的,是广州日报说我们行,又是广州日报通过办训练班让我们行,最后,还是广州日报提供舞台,让我们证明自己行。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衷心地说:谢谢你,新闻干部训练班!感恩你,我们的好娘家,广州日报!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回娘家庆生”的一幕!
*个体叙事·个人记忆
文/梁清(曾任广州日报体育部主任、足球报总编辑,足球评论员)
图/梁清提供
《我和西瓜园》为省老记协广州日报分会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支持下主办的社史回顾与征集栏目,欢迎西瓜园新闻人踊跃投稿。
栏目主持:王晓云
投稿邮箱:
gz202307@163.com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