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一次涌入20万人,太原破局
2024-07-25 12:47:14
广州日报新花城

图片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施晶晶

编辑 | 张来

发自山西太原


对外招商引资的时候,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常问对接的企业家这样一个问题:之前来过太原吗?得到的回答里,约一半人“没来过”,来过的人,大多也是多年前来过或近年来匆匆一过。


“真正了解太原的人不多。”韦韬不免遗憾地对南风窗说,“如果一个企业家不了解一个地方,不喜欢一个地方,让他们来投资合作、安家,那是不可想象的。”


与此同时,眼见同为中部省会的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先后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有时就连太原人也难免不自信。


图片

太原钟楼街 / 南风窗记者施泽科 摄


但在韦韬看来,太原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它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厚的工业基础,还地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节点,如今更迎来了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机遇——这应当成为太原人的底气,去破解煤炭及能化工业依赖,就“能源革命和产业转型”探索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区域经济有“南北”“东中西”的分化,而为缩小差距,后发城市往往有赖于发挥比较优势——这也是韦韬及其领导班子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太原有什么样的基础和条件,怎么利用比较优势来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更新外界对太原的城市印象相辅相成。


01

“歌迷之城”的弦外之音

6月,如果你在王心凌太原站演唱会现场,一定享受了当地给歌迷的一条龙服务。


你的座位上有一份来自太原文旅局的应援伴手礼,里面装着零食饮品和快递行李打折券;同时场内提供免费饮用水和红糖水,并有免费的公交接驳车往返于演出现场和市区,全市地标建筑亮灯应援;凭演唱会门票可免费预约游览包括晋祠在内的太原多个收费景区。


这番待遇已经是太原给歌迷的标配。从去年的周杰伦,到今年的邓紫棋、蔡依林,演唱会现场更有无人机烟花配合造势,给体验加分。


也是在太原站,周杰伦喊出:“我要让太原的朋友知道,以后谁来这边开演唱会都要开得很晚,我要当这个标杆”;而蔡依林的太原站演唱会则是让利,最高票价降价200元,种种细节让歌迷止不住分享欲地在网上直呼“好哭”“美炸”“赢麻了”“还有什么是太原想不到的”……


图片

演唱会上,山西体育中心免费为歌迷提供饮用水 / 图源:太原新闻网王韵菲 摄


在竞争激烈到同一天全国一度有50场演唱会的市场上,太原以其服务诚意和良好体验,在互联网上赢得诸多赞誉和掌声,逐渐有了“歌迷之城”的标签。五月天、林俊杰、张信哲、凤凰传奇等一众实力歌手也已定下在太原开唱的行程。


“歌迷之城”并非太原有意为之。


去年6月,以张韶涵在太原的一场演唱会为起点,主办方意外发现,反响很好,一下子来了4万多歌迷。得知消息的韦韬去调研,又听闻周杰伦要来开4场演唱会,他算了一笔账:一场演唱会坐5万人,4场就是20万人,加上外围听众,会是个可观的数字,这是推介太原的良机。


一个工作专班很快成立,他们的职责是:对接演艺公司,做好服务,让来太原的几十万歌迷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歌迷之城,太原宠你”的局面也就此打开。


图片

“歌迷之城,太原宠你” / 图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今年,太原率先出台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系列措施,方案讨论期间,内部也有顾虑:我们都没干过这事,全国也没有,花钱支持演唱会是不是不务正业?


韦韬不这么想:“一位歌手带来20万人,一年加起来就是上百万了,吃住行游购娱,间接拉动消费,办演唱会也是要交税的,都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在舆论场上相对沉寂的太原,太需要宣传和推介,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而歌迷多是年轻人,他们更知道怎么在小红书、抖音上拍美照和带感的视频,依托社交媒体一传十十传百的影响力,韦韬甚至觉得,“效果要好过我去外面举办推介会”。


同时,以此为契机,太原人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也将从中提升,并改变外界对太原乃至山西营商环境、服务态度的负面印象。“实际经济效益,城市的传播推介,提升服务意识以改善营商环境,这是一举三得。”


今年的某场演唱会,韦韬专程去现场观看,他也从歌迷的热情里感受到一股旺盛的生命力,在演唱会最后,听到歌手表达对太原这座城市和市委、市政府的感谢,韦韬相信,延续这份活力,“不让一个人带着遗憾离开太原”,应当成为太原人的共识和坚持。


02

煤炭也有新质生产力

在一则讲述太原如何宠歌迷的视频下,一条高赞评论写道:其实越这样我越心疼山西。另一条跟帖写着:我们山西是奉献大省。


大概只有山西人才真正理解这两条留言的言外之意。在一种外人看来其实有点“赔本赚吆喝”的服务诚意中,人们感受到太原乃至山西破除刻板印象、谋求转型的迫切、上心和不易。


随着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山西一边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担,要“作贡献”,一边承受着作为支柱的传统能源产业被淘汰的压力,同时面对城市间围绕新兴产业的激烈竞争,负重转型。而围绕“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两大战略任务,省会太原更有先行示范、辐射影响其他城市的责任。


为回应这些使命,韦韬及其领导班子,考虑最多的首先是太原的比较优势:我们有什么样的基础和条件,怎么利用比较优势来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


图片

太原食品街 / 南风窗记者施泽科 摄


地区间的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并非均等,产业布局各有侧重,而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往往有赖于发挥比较优势,由此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或合作基础。


工业是基础,而太原是老工业基地,“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在太原布局了11个,全国城市中位列第二,多年打下的工业基础是太原的比较优势之一。


另一优势体现在区位上。太原地处中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紧挨京津冀和雄安新区,从中对接,可以享受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溢出效应,而东部的产业梯次转移,中部也是合适的土壤,因为与西部相比,太原的工业基础更好、要素成本更低,交通便捷、离海港口也不远。


这些基础和条件是太原转型的倚仗。而对太原这样一个能源型省会而言,当产业转型遇上能源革命,是否意味着尽快淘汰传统能源,另起炉灶?


图片

太原夜景 / 南风窗记者施泽科 摄


转型发展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太原而言,过去传统产业一直围着“煤矿、焦炭、冶金、火电”打转,如今这些产业受到排放标准的强监管,太原自我加压实行了最严格的超低排放标准,也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浓度比国家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还要更低,且超低排放改造都有严格的期限。这对传统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钢铁、水泥、焦化及电力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也是传统产业转型的方式。过去,煤作为传统能源,更多时候以燃料形式被简单利用,蕴含在煤炭里的更多价值没有发挥出来,煤炭的身价被完全低估。


在太原,煤炭正以被开发高端新材料的方式更新生产力。焦炉煤气可以用来制氢,还能转化合成为甲醇、合成氨;煤焦油开发为针状焦、碳纤维、特种炭黑等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从论吨卖变成论克卖……即便未来煤炭作为初级燃料加速退出、价格走低,但通过煤化工,煤炭能以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价值。


03

热门新赛道,舍与得的抉择

相比在传统优势产业上推动转型,太原在培育新兴产业上的压力更大。


如今,太原寄厚望于“百千万亿”工程,即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万亿级工业产值,以期跻身“GDP万亿城市”,当中规划的产业集群又都是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


但新兴产业众多,布局时机、自身禀赋、竞争优势,都将直接影响其日后的城市竞争力,选对了一飞冲天,选偏了,可能吃力不讨好甚至成为包袱,那么太原究竟如何做产业布局?


从规划定位上看,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太原发展的第一定位,而本地龙头企业是规划产业布局时的一个风向标。


太原钢铁集团,是全国不锈钢领军企业,惠科铜箔,是新投产的全国最大铜箔制造基地,这两家企业也是太原规划布局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链所依凭的“链主”。


图片

太原钢铁集团是全国不锈钢领军企业 / 图源:太钢集团


新能源是热门赛道,曾有人问,新能源汽车很火,为什么不争取项目?韦韬这样给对方作解释:发展新兴产业,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新能源汽车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基础条件有限,现在搞来不及,等我们花大代价把企业、项目引进来,几年后建成投产,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不如选择更有前景的新赛道。


低空经济通航产业成为太原瞄准的一个新赛道。但这同样是大热门,太原又有怎样的基础和比较优势?


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山西是全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面积略小于广东,目前已有8座机场,只比广东少2座,这为通航服务提供了基础。太原又在2022年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获批大约200平方公里的试飞领域。


此外,太原还有一批航空相关的优质企业:有做航空仪表的太航仪表厂、有做飞行器机载保障设备的支点科技,山西钢科生产的碳纤维材料能为航空器的外壳提供优质原料,太原还拥有国内最大航材库,主维修车间可同时维护6架单通道客机,以及喷漆作业规模和能力亚洲第一的禧佑源……


图片

山西是全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目前已有8座机场 / 图源:山西经济与科技频道


太原瞄准低空经济的另一重信心来源于政策支持。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太原“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当中也提及,鼓励太原发展临空经济区,支持太原建设新材料产业集群和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这为新兴产业进一步在太原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无论是原材料生产、工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是技术优势、政策支撑,太原都具备。”韦韬总结道。


中国有超过14亿的人口,中西部地区同样有大量人口,有条件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消费市场,人们不必远走他乡,而是在家乡分享城镇化成果,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也在于此。


2023年,太原开始以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推进发展。为了匹配“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太原在交通层面的升级扩容开始推进。2023年,太原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约为1280万人次,而以承载4000万人次为目标的机场三期改扩建已于2022年开工。


高铁也是重头戏。连接雄安新区和山西忻州的雄忻高铁,也已在修建中,2027年建成通车后,从太原到北京的通行时间进一步压缩到90分钟;同时,作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的京昆高铁、呼南高铁也途经太原。连接太原和陕西绥德县的太绥高铁,也是“八纵八横”青银通道(山东青岛到宁夏银川)的一部分,有望于明年开工建设。


图片

雄忻高铁紫罗山3号隧道顺利贯通 / 图源:山西云媒体


此外,集大原高铁是内蒙古南下的重要通道,建成后将使呼和浩特至太原的出行时间由现在的5小时缩短至2个半小时。今年两会期间,吉林代表团提议建设连接长春和太原的高铁,促进国家东北振兴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黄河流域城市群对接。


“从北向、东北、西北、西南,如果太原真正打造出交通枢纽,我们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一定会向好变化。”韦韬说。


04

崛起,加速

从蓝图回到当下,在城市比较的视角当中,我们关心的是太原如何克服现实中的不利因素,实现它的愿景。


中部省会城市中,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先后跻身“GDP万亿俱乐部”,而眼下,太原离目标门槛还有不小的距离;往西边看,最近的省会西安不仅在2020年突破万亿GDP大关,文旅更进一步提升了西安的城市知名度。关切者也想知道,是什么阻碍了太原发展的脚步?


太原的起跑线其实不低,在新中国初期也是极富影响力的城市和工业基地,但长期以来,在产业发展上,煤炭及其传统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形成了单一的产业结构和依赖。在发展新兴产业上,太原和山西全省一样步子还不大不快,在和周边城市的竞争中,显得比较被动。


“有这么一句话,我觉得很形象,煤价好的时候,钱够赚,是无心转型,要么保安全生产,无暇转型;煤价不好的时候,效益差,无力转型,成本支付不起。”韦韬告诉南风窗,“这些年我们也做了一些转型尝试,但在培育产业方面,我觉得力度还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太原的对外交流合作还是偏少。”


图片

太原古县城 / 南风窗记者施泽科 摄


在招商引资期间,与企业家交流时,韦韬能感觉到很多人对太原的印象仍停留在很多年以前,认为山西除了煤就是醋,环境不好污染大,缺少高端产业,人才留不住,这些刻板印象也形成了循环加重的怪圈。


一名干部告诉南风窗,近年来,太原花了很大的代价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30多个森林公园遍布城郊,如今的汾河水清岸绿、鸟飞鱼翔,断流近30年的晋祠泉实现初流,空气质量逐年持续改善,城市面貌也是日新月异,去年也被评为国家气候宜居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年度活力城市。


与此同时,太原也在跟合肥取经,2023年曾专门组织55名干部到合肥跟班学习3个月。行动的初衷很明确:太原、合肥同为中部省会,既不沿海也不沿边,十几年前规模也差不多,我们的GDP还比合肥多,现在人家比我们翻倍,为什么合肥发展这么快?一些好的做法、好的体制机制,我们得学。


太原眼下有个晋创谷,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孵化企业和产业,这也是山西党政代表团从安徽、陕西考察回来后的学习成果。事实上,山西也有好的科研院校和研究所,既有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更有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国家超算太原中心、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等“国家队”。


图片

山西大学 / 南风窗记者施泽科 摄


“但过去我们的科研成果缺乏本地转化扶持机制,很多都到了外地去转化,我们叫‘墙内开花墙外香’。”韦韬告诉南风窗,而晋创谷为此而生,它为入驻的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中试基地及厂房租赁优惠,并向创投基金推荐……创投基金也有相应的容错机制,允许一定比例的投资失败,以鼓励创新。


在中国,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主力,相比合肥,太原的民营经济相对薄弱。山西百强民营企业中,太原既不是入围数量最多的,也不是营收总额最多的;《太原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显示,2020年,太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38.4%,到2025年,目标比重是达到43.5%,而合肥在2023年达到了54.6%。激发企业创新提效的活力,对太原是不小的考验。


“这两年大型传统国企效益欠佳,对企业的超低排放标准又定得非常严,其实就在倒逼它们主动转型,去做技术创新,否则效益上不去,成本下不来,没有竞争力。”韦韬说,“大企业其实有能力创新和转型,而中小企业往往力量薄弱,这是需要党委政府出手的。”


与之对应的是,2023年,太原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根据实施方案,太原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梯度进行培育,配套资金提供支持。


图片

迎泽公园 / 南风窗记者施泽科 摄


这方面,合肥也提供了经验参照。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郭晗此前对南风窗解释:项目引进过程中,合肥首先会用国有资本去支持引导,待项目落地后,再有序撤出国有资本,让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逐步介入,国有资本再继续支持新的项目。如此,在新兴产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投资闭环。


太原仍在努力改变局面,缩小差距。从2020年开始,计算机和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太原工业总产值排名第一的产业。2024年前4个月,太原非煤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4.5%,近十年来,太原非煤工业增速均快于煤炭工业。如果说,这些数据不易感知,但在太原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发力文旅经济、演艺经济的一系列行动中,你会知道,这座城市仍在多方探寻自己的转型路径。


回望过去,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太原,亲历了中国历史的诸多高光。春秋末年发生在太原的晋阳之战奠定了“三家分晋”的格局,秦始皇一统天下设36郡中就有太原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龙潜太原17年;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开启强盛大唐,太原与长安、洛阳并称“天王三都”;朱元璋收复中原在太原打了重要一仗;明清时期的晋商也从这里奔赴各地,创造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商业传奇。


穿越历史的光华与尘埃,太原仍将和这个国家同频共振。韦韬保持着乐观,这些年太原争取到了很多国家试点和支持,在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中,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太原和山西仍有机会主动作为。


图片

晋祠 / 南风窗记者施泽科 摄


我们仍然能够从太原人口数字里再收获几分信心。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太原比10年前的普查数字增加了110万人,而过往3年,太原也保持人口净流入——在山西常住人口减少的大背景下,尤为不易。


“转型之路任重道远,但这座城市仍是充满活力的,它有吸引力,有就业机会,有发展空间。”韦韬说,太原也叫龙城,假以时日,它会一飞冲天。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杂志第15期


-END-

值班主编 | 黄茗婷

排版 | 诺言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