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禅风雅意——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展”今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024-07-25 19:46:01
广州日报新花城

7月2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禅风雅意——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明末清初,岭南寺僧在佛事之余,潜心诗文书画,以海幢寺等处为主要活动场所,或赋诗讲学,或与文士雅集,名噪一时,历经数代传承而风雅不减,成为我国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本次展览分为“禅林翰墨”“海幢古韵”“交流共融”三个单元,精选岭南寺僧书画的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作品,系统梳理其艺术发展脉络和艺术风格,展现岭南寺僧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又以器物造像、历史照片、经坊刻本等立体展示海幢寺的历史沿革、园林建筑与盆景艺术,以及诗教、经籍刻印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同时,精选外销画、外文图书文献等展品,以彰显海幢寺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与突出贡献。

此次展览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展览以岭南寺僧书画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作品与海幢寺的历史文化艺术两条线索展开,较全面展现岭南寺僧的书画创作。二是展览全方位展示海幢寺的历史文化艺术。海幢寺作为清代广州五大丛林之一,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后又因缘际会成为清代第一座对外国人开放的寺院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代表性梵刹之一,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展览透过海幢寺呈现岭南地区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的对外文化交流情况,为考察中国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个案和切入点。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展厅。


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展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在开幕式上表示,“珠海钟声日夜流,红棉绿瓦几经秋”。岭南寺僧书画艺术历经千秋、海幢寺历史文化绵延百年,希望通过此次展览,领略岭南寺僧独特的书画艺术魅力,感受他们笔下的灵动与神韵;细细品味海幢寺悠久的历史人文风韵,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探寻中外文化交流的痕迹。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在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为深入挖掘和推广岭南传统优秀文化,京粤两地曾于2020年合作举办“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如今再度携手,联合推出“禅风雅意——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展”,继续通过国家博物馆这个重要平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呈现岭南的文化艺术和独特历史,让广大观众更好地了解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影响。这既是广东省博物馆积极深化合作的有益尝试,也是我省博物馆展览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缩影。

广州市海幢寺住持光秀法师表示,此次展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观念,有助于推动海上丝路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解与认同。“希望每一位观展者,都能栖心僧人书法之美,从书而入,与古人交,在尘世扰攘中,心安神定,从容自在。”


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


重点展品介绍:


海幢寺钟板堂铜钟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高91.5厘米,最大直径51.5厘米

广州市海幢寺藏

钟体呈直筒状,弧肩、平口。钟钮为圆雕双龙形,龙首面部峥嵘,龙嘴紧贴钟顶,四肢直立,龙身拱起,背部顶端有火珠,雕刻精细,造型生动。肩部一周莲瓣纹,钟体被凸弦纹分成了四格,格内铸铭文。四个撞座为八瓣莲花状,位于钟体下部。近口沿处饰一周回文,钟口外侈,饰莲瓣纹。


行书《法性寺菩提树诗》

释德清

纵196厘米,横74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德清(1546—1623年),俗姓蔡,字澄印,法号德清,自号憨山。安徽全椒人。其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在佛教内主张禅净双修,对外又宣传儒、道、释三教调和,有《观楞伽经记》《华严经纲要》等行世,在明末佛教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与紫柏真可等并称为明末“四大高僧”。此外,他擅长诗文书法,来往南北,多为人撰写碑记塔铭,所作序跋题赞亦不少。与海幢寺空隐道独和尚等法缘甚深,《圆觉经直解》《楞伽笔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直说》《大学钢目决疑》《中庸直指》等著作由海幢寺经坊刊刻流通。


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海幢寺外销画册

1796年

纵41.3厘米,横50.2厘米

广州市海幢寺藏

该册页为西班牙皇家菲律宾公司首席代表曼纽尔·阿格特(卒于1803年)(Manuel de Agote)于1796年定制。此册共四十八开,其中四十四开为水彩画,每一页均以图解形式用水彩及描金详细描绘十八世纪之海幢寺中各庙宇近景及庙宇内所供奉神像。扉页以西班牙文及中文记录其所有者及册页信息,并附折叠式海幢寺全景地图。此册当时被阿格特带回欧洲之后即引起轰动。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于梦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绮珊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