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驻镇残疾人工作者:基层经验将被带回来探索新工作思路和新模式
2024-07-25 19:03:07
广州日报新花城

7月25日上午10点许,烈日当空,林志彬一行五人从西阳镇出发,返回广州。2021年7月9日,也是这样炎热的天气,也是大概这个时候,他们五个人作为“广州市派驻西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从广州启程,开始3年的乡村振兴工作。

在距离广州400公里的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1000余个日子里,工作队发挥组团单位的优势,驻镇帮镇扶村。来自广州市残联的林志彬,从支持残疾人的角度切入,组织技能培训,支持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链接就业资源,探索残疾人就业道路。

“驻镇3年,深入到30个村,真切了解基层残疾人的个体需求,对基层工作有深切的感受,收获很大。”林志彬说,调查需求、链接资源、策划项目、解决问题等经验,积累沉淀为自身的成长,将伴随自己日后更好地投入残疾人工作。


在田间地头的考察和讨论(左二为林志彬)。

2021年6月,广州市残联系统选拔驻镇干部。乡村振兴驻镇干部,这意味着“重担在肩”。作为残疾人就业中心的老党员,林志彬慎重思考后报了名。报名是因为他来自农村,一直关注乡村工作,之前在单位也曾参与扶贫工作,对乡村有深厚的感情。但儿子刚上高中,即将面临高考这一人生重要台阶,“不日夜陪伴是否有些失职”成为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妻子是残疾人工作者,知道林志彬报名之后没有二话,大力支持:“我们老家都是农村的,有机会应该为农村做一点事情。

把家留给能干贤惠的“潮汕好太太”,林志彬放心投入了乡村的助残工作。

工作队负责的西阳镇有270多平方公里、30个村居,户籍人口达3.6万,常住人口5.5万,378户脱贫户中残疾人有166户,占比高达43%。这100多户人家,就是他在3年中要重点服务支持的对象。

因为是第一轮乡村振兴的工作队,许多工作要从头摸索。林志彬一到就开始了入屋探访,把800多名残疾人进行分类,记录文化程度、技能能力等。


林志彬和大学生志愿者(左一)一起走访残疾人家庭。

在多次调研中,他发现当地的残疾人存在对政策了解不清晰、享受不到位的问题,比如许多听力障碍人士没有助听器,影响日常生活,但不了解可以向当地残联申领,因此在走访中,他重点向残疾人宣讲普及政策,带领他们前去申领、申请,帮助他们“应享尽享”

为什么乡村会有普遍的“因残致贫”现象?通过走访,他发现有不少肢体残障人士没有轮椅,家里到马路比较远,很难出门,对外界信息了解有限或不完整,而当地企业又很少,就业场所数量不够,因此大多数残疾人只能从事农作物种植。

有了调查才有对策。林志彬决定从农作物技能培训入手,再配以电子商务培训,逐渐推进当地农作物的“种植—销售”链条。


妻子给林志彬的图片写图说:“乡村振兴的路,艰难但坚定。”

在尽力链接各种培训资源后,他发现了最大的困难——如何让残疾人走出家门、重新学习。阻碍残疾人的,不仅仅是出行的不便利,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来自家人和他们自己,都认为残疾就意味着“家里躺”“家里蹲”,没有工作的意识和能力。第一期培训班招募40个人,林志彬本来以为“名额紧张”,结果报名者寥寥无几。

于是,他走进每条村做工作,跟着社工、专职委员到每个家里去“拉人”,很多人回应“耕田还需要培训吗”,或者不屑一顾,或者不以为然,让他一腔热火被浇冷。

然而,自己不是一开始就没想过能一蹴而就的吗?农村助残工作难道不是一件从来就不容易的事吗?他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期望,换位思考,理解残疾人的处境的同时,寻找更能说服他们的点,通过多次的思想工作,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培训班。

3年间,培训模式逐渐成熟起来,2023、2024连续两年,他还在“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国企招聘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线上云招聘+线下面对面交流”专门链接西阳镇残疾人,尽量让有就业需求、在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在线填报资料与求职,并为残疾人提供政策解答、职业指导等服务。


为村民发放物资。

除此之外,一些与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琐事”,也成为他关注的重点。

比如为特别困难的残疾人提供防返贫资金,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帮助残疾人安装屋顶光伏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收入,解决残疾人辅具困难,提供小家电,改造无障碍设施等......除了市残联的帮扶资金,他还发动爱心企业捐赠项目资金,为残疾人提供临时帮扶。

“能为残疾人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他们开心,我也开心。”林志彬的笑容也朴实、言语也朴实,“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我们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价值。”

正是这样不涉及功利的成就感,让他和工作队的伙伴一起在3年的岁月中,与大都市的缤纷多彩生活相隔,在乡村的青山绿水中找到自在、满足。“这种工作组的模式区别于单兵作战,很团结,又互补,资源共享,成效很高。”林志彬说,大家各有各的分工,找到各自的切入口,又合作协助,每个人收获都很大


工作队轮换工作座谈会现场。

离开的日子一直没有定下来,工作队每个人还在忙于不断完善3年来整理的资料,留给下一个接棒的团队。他们更关注的,一方面是如何让经验传递下去,让好的项目继续“开花结果”;一方面是回到原来的岗位后,如何带着这3年的收获,去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模式。

等到归期有期,离开的日子不断逼近,大家越来越恋恋不舍。

当汽车驶离西阳镇,窗外的景色越来越快后退,林志彬想起初初来到这里的时候跟妻子的对话:“筀竹村真的好美,有大片的竹林,有溪流,还有一家民宿和一间书屋,四面都是书架,你肯定会喜欢的。”妻子说:“心动,好想现在就去看看。”


筀竹将成为被想念的地方。

后来,她第一次走进西阳镇,见到久不归家的林志彬时,写下:“这些地方倾注了他的感情,当我亲身来到的时候,真的走入了他驻村的实际现实中,理解了驻村干部的意义,理解了他们3年的努力真的没有白费。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赞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