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7月18日,在对口帮扶单位贵州省安顺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支持下,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非遗传承保护实践队携手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前往贵州省安顺市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对当地各民族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进行考察调研。
考察调研期间,两支实践队走访贵州省安顺市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多地,考察贵州省特色非遗项目,访谈多名非遗传承人,将口述访谈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梳理出当地非遗传承保护现状。
实践队同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张永富进行访谈
实践队向安顺地戏传承人郑汝红学习地戏表演动作
实践队在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对安顺木雕市级非遗传承人秦发忠进行采访;天龙屯堡调研国家非遗项目安顺地戏,采访了安顺地戏非遗传承人郑汝红老师及参与地戏展演的两名年仅11岁和13岁的小演员,并亲身体验安顺地戏的部分表演动作;在安顺市博物馆对屯堡花灯等六名非遗传承人代表进行集体访谈;还对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市级传承人张永富、苗族鼓藏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兼苗医药·肝炎疗法代表性传承人——“苗王”唐守成等。
实践队成员在幺铺中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实践队还在安顺市开发区幺铺中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考察“非遗进校园”相关活动及成效。
参与调研的师生们表示,此次调研对基于屯堡文化的安顺非遗与黔南地区少数民族非遗进行了多方位的体验与采访,全面考察当地政府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及非遗传承人的传承现状,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交融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这对依托高校资源开展不同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探索非遗传承保护中的跨学科合作等诸多方面均具有可观的价值。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郑莹彤
图/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非遗传承保护实践队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