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团广州市越秀区委、北京街党工委、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北京街盐运西社区举行了广东工业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越秀区工作站揭牌仪式,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街、团越秀区委等单位负责人出席,“爱的建筑师”志愿团队骨干、团区委、北京街团工委、盐运西社区等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据介绍,工作站的设立标志着校地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广东工业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以工作站为社会实践阵地,通过项目形式带动各类资源到越秀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学生积极参与城市微更新,助力盐运西打造“志院”志愿服务特色主题阵地
北京街盐运西社区有着深厚的志愿服务社会基础,曾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优秀社区等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提升盐运西志愿服务的工作成效,打造具有越秀特色的志愿服务主题阵地,北京街拟整合社区现有闲置低效的公、私物业,提出打造“志院”社区——志愿服务共创中心的构想,通过打造开放包容共享的院落,凝聚更多优秀的社会组织入驻共建,推动盐运西社区志愿服务迭代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依托团省委“百千万工程”校地通平台,在区委社会工作部、团越秀区委的引荐下,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爱的建筑师”团队主动认领了这一项目。“爱的建筑师”团队由学院建筑系教师海佳带领大学生组成专注于公共建筑设计的志愿服务团队,目前该团队已成功完成东山街寺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东山街综治中心的改造设计,并协助施工团队推动项目实现从规划图到施工落成、投入使用。“从前期调研、规划、图纸设计,再到现场跟踪设计服务、反馈,这些看似不可能是大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事实上全部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群众也十分满意。”海佳老师说。“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让人眼前一亮,环境舒适、布局合理,听说还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公益设计的,好棒!”来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近期“爱的建筑师”志愿服务团队立足盐运西社区老街区、老房子、老居民、老街坊的客观面貌,经过前期的调研、测量,融合志愿服务“聚”人的特点,交出了一份清新又亮眼的设计方案。接下来,北京街将加强与设计志愿者团队的沟通交流,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共同推动项目落地。
街道社区“出题”大学生“答题”,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团越秀区委以项目为纽带,通过召开座谈会、互访调研、规范项目实施流程、做好保障等举措,进一步深化与高校团委的合作。依托“百千万工程”校地通平台,指导全区18个街道团工委围绕绿美越秀建设、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社区微改造、红色文化传承、关爱一老一小等中心工作,发布118个项目需求,目前已经有73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认领73个项目。其中有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参与社区微改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多元社区功能场景,进一步激发了社区活力、延续了城市文脉和生活特色;外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城市标识品质提升外语志愿行动,通过沿街巡走,对城市标识牌进行核对、查看,提出500余条修改意见建议,助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体育专业的学生开展喜迎全运会系列暑期体验课程,进一步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通过街道社区“出题”,大学生“答题”,居民群众共同“评审”,也进一步提升校地合作的成效,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思政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志愿服务是共青团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通过引导带动大学生走出校园小课堂,走入城市大课堂,将思想引领与志愿服务生动结合,形成了典型的“行走的课堂”和“社会实验室”志愿服务模式。“基层有阵地、有需求、缺人才,而高校缺实践阵地,但有资源有人才。这是一个基层与高校双向奔赴的选择。”团越秀区委负责人表示。“通过穿街走巷、上门入户,我们更加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提供的服务也更有针对性。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也克服了与陌生人沟通的恐惧,对我们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十分有帮助。”华南理工大学金融与经济学院大一学生赵睿儿分享道。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团越秀区委联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10多所高校超过2000名大学生到越秀区开展服务。他们用专业赋能志愿服务,投身“百千万工程”行动,争当“突击队”,点亮城市角落,在志愿服务中施展才干、建功立业,助力越秀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实习生:邹文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