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下简称“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火热展出。据悉,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共有698件作品入选,其中进京作品103件。据统计,广东共有49件作品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三,其中进京作品14件,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这些作品都描绘了怎样的故事?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又体现出怎样的经典传承与创新发展?7月至8月,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将持续开展多场导赏活动,由广州市美协主席团成员等多位专家带观众深入感受中国画笔墨与时代的新气象。
(点击观看导赏现场视频↑)
投稿作品数量、展出作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全国美展已创立75周年,本届展览是继上一届全国美展之后5年来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
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诸迪介绍,本次在广州美术馆展出的698件中国画作品,是从全国各地报送的1300件作品中评选出来的,无论投稿作品数量,还是展出作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画画家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根植民族传统精髓,通过创新的视角与表现手法,彰显传统笔墨的时代价值,拓展文化的表达空间,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有机结合起来,展现了当代中国画艺术的活力和生命力,显现出新时代中国画创作、传承、创新、发展的新面貌。”诸迪说。
展览现场
用中国画创新描摹航天科技、深海载人潜水器及智能机器人等
“本届全国美展的特点之一,就是作品反映的生活面特别的广阔,比如以‘神六’为代表的航天科技、深海载人潜水器以及智能机器人赋予的日常生活等,数字科技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我们特别期待用中国画这么古老的绘画去表现这种传统艺术语言很难描绘的生活样态,而中国画的创新也表现了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审美变化。”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说道。
“展览从内容到形式都百花齐放。内容上囊括了大小题材。题材涉猎探海登月、高铁飞机等等,大国重器、城乡建设、绿美乡村都纳入宏阔的艺术视野。近700件作品在有限的尺幅里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对时代火热的感受,充分展现大国气象,同时也有很多小切口、小情调、小题材。”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表示,“在形式方面,我们看到了广阔的探索的可能性。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守正。各省的作者在传承千年传统上都做得非常好,尤其是浙江、江苏的作者,对江南笔墨传统的运用显现出了雄厚的功力。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创新,譬如应对新题材,面对新内容,年轻一代的作者探索了新的方式去表现,不囿于传统,体现了5年间这批作者对于技术、思想、艺术的探索。”
导赏现场
广东作品呈现出中国画的全新样式
2023年8月,广东成功获得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览展区的承办权,这是时隔35年后中国画展区再次落户广州。本次中国画展览是第十四届全国美展13个展区的首展。今年入选中国画作品展的广东作品数量位列全国第三。“在观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因为位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的作品充满鲜明的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呈现出中国画的全新样式。”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观察到,广东入选进京的作品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关注的题材比较新颖,特别注重捕捉时代气息;二是表现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展现出南方“开风气之先”的艺术氛围。
据介绍,广东有多次承办全国美展展区的经验。广东是从第6届至第13届连续每一届均有承办展区的唯一省份,曾承办了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水彩、壁画、设计、港澳台、海外华人等展区。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广东也是承办展区最多的省份。
导赏现场
专家导赏:看画是与画家、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据悉,7月到8月,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将开展多场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导赏,广州市美协主席团成员等多位专家现身,为观众讲述作品亮点。该馆已在日前实行免预约入馆,以期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7月12日、13日进行的两场导赏活动中,记者在现场看到,来参加导赏的观众中,有抱着孩子来的一家人,也有外地游客,还有中学生和退休老人。导赏过程中,观众与主讲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提出对于作品感兴趣的地方,积极表达自己对画作的感受。现场有不少观众表示,很多画一开始自己看时看不懂,听完导赏马上就理解了其中巧妙之处。
罗奇为观众导赏
其中,12日导赏主讲人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他对观众说:“看画不一定要看懂。第一眼看过去你觉得它好不好看、有没有意思,这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这幅画你能不能看进去,它有没有跟你的心灵产生共鸣,能不能让你产生联想。”罗奇告诉现场观众,在美术馆看画不是简单地看作品的好坏,“一张画就像一面镜子,看画是一个与画家对话、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可以看到很多人丰富多彩的人生,从而认识了解自己,净化自己的心灵。”
罗奇表示,画作要慢慢地去品味,要跟画“对话”,跟画作的“对话”多了,慢慢地就不会在意画得像不像、看不看得懂等概念,而是会感受到画家的感情、情绪、心灵境界以及画家对艺术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态度。“所以要跟画‘对话’,从中你会看到你自己,也可以鼓舞你。”
部分精彩作品导赏
《玫红色的回忆》梁醒生/广东 进京作品
看到这个画面,你是否会对幕布的那边是什么感到好奇?它表现的是小孩看戏剧的情景,小孩子在舞台的背后掀开玫红色的帘幕看演出,“先睹为快”,很生动——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这幅画在没骨、写意的国画技法里结合了撞粉撞彩的技法。
《中国速度·动感号》 张静/广东 进京作品
表现了高铁站场景,借用石窟壁画的技法,有岩彩的味道,非常壮观。色彩采用堆叠的方式,把颜料撒在画上,形成高铁的动感和时间上的穿越感,像是我们几百年后再来回看今天的高铁,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
《点点繁星》 冼子予、冼一凡/广东 进京作品
《点点繁星》的作者是两父女,他们是做工艺美术出身,所以在画中发挥了工艺美术的特色——贴了金箔,使得作品看起来闪闪发光。这幅画并不完全是对广州景象的复现,而是表达了他们对广州的印象和感觉,除了城市还画了青山绿水,表达了城市与自然间的关系。
《硕果》 周正良/广东 进京作品
这是导赏现场专家的一幅心水作品,画的是来自南方的果木,是具有突破和创新的“大写意”。画家用很浓的焦墨一圈圈地画,使得画面很有力量感,看笔触就知道这是一位很有勇气和创造力的画家。用色等方面也在试图创造新的绘画语言,颜色浓而鲜艳,非常到位地传达了鲜活的生命力。
《休戚与共》罗玉鑫/广东 进京作品
万物的生长和水是密切相关的,这幅作品既让我们感受到北极熊母子间的亲情,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唤起我们对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
《红岩》王绍强/广东
这是一幅比较“当代”的作品,表现了天空和大地。在整个展厅里,这幅画可能会被一眼注意到,它表现了当代艺术家对视觉创新的追求和对色彩的全面驾驭能力。
《幸福专列》魏艳/广东
《幸福专列》画的是不仅能载人,还可搭载活羊、活鸡、蔬菜等农产品的火车。画中还出现了广州特产。它是工笔画,但画得特别写意和灵动,运用了有纵深感的大透视,人物神态刻画细致。
《万物同天》 李夏夏/广东
《万物同天》是一幅画在绢上的工笔画,作者把一百多个国家的花朵和动物融入一个画面,让它们像是生活在一个场景里,构思巧妙,融合了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在色彩之中使用没骨写意,创作出具有东方美学意蕴的现代花鸟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见习记者:陆漪蔚
实习生:蔡任栋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