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院士专家支招环“两山”示范区建设 勾勒环“两山”生态新画卷
2024-07-08 08:53:15
广州日报新花城

南昆山与罗浮山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近、资源互补。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环“两山”示范区)是广州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被纳入了2024年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要点。

环“两山”示范区范围包括广州和惠州的4个县(区),分别是从化、增城、博罗和龙门。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环“两山”示范区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城乡等值发展实验区、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建设环“两山”示范区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集聚高端要素、推动区域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是环“两山”区域的重要发展机遇。

从化风景美如画。

广州市高度重视环“两山”示范区建设,将其纳入市“百千万工程”年度工作要点,并作为24项大仗硬仗的第一项任务。7月4日,广州市召开“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专项调研咨询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等8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为推进环“两山”示范区建设工作建言献策。

▋ 打造岭南特色建筑风貌的新范式

关于“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规划设想,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专家何镜堂提出多个建议:从大湾区协同发展视角出发,围绕“生态、文化、健康”发挥资源与产业集聚效应,对标打造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充分发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文化地标作用,打造岭南特色建筑风貌的新范式。

“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生态环境优越,是其最核心的优势。”何镜堂从大湾区协同视角提出建议,首先梳理区域生态系统和要素,明确区域生态承载量及开发总量、可建设与不可建设用地等开发边界,避免开发过度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强化生态功能区作为成熟世界级城市群和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的角色;推动湾区核心与外围地区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探索解决广东区域协同发展和城乡融合问题;使示范区符合《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愿景。

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如何激起资源与产业集聚效应?“环南昆山—罗浮山康养产业集聚区不仅仅是文旅资源的集聚,也不仅仅是环境要素的聚集,更应该将其上升到从‘生态、文化、健康’三个综合维度,紧紧围绕区域内良好的自然本底,依托广州尤其是东部中心优势的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联动广州、惠州产业资源,与之形成协同效应。”他建议,同时,把知识城的医疗资源、天人山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文旅资产、从化温泉以及太平镇的康养设施等优质资源纳入统一规划范畴,最大化利用这些资源与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强有力的产业联动和互补。

未来,他期待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逐步构建起世界级旅游康养度假区,并以文化地标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为文化锚点,加强与周边资源的联动,并通过打造岭南特色建筑风貌的新范式,让建筑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不能只是停留在旅游观光的层面,需要从文化体验、健康康养以及生物医药研发等更高的层面来谋划区域绿色发展的道路。”他说。

▋ 推进“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聚焦环‘两山’,跳出环‘两山’,重塑环‘两山’。”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教授从三个角度建言献策。

聚焦环“两山”,要看到优势所在。吴志才认为,环“两山”的广州地区具有文化、土地、产业和门户优势。在他看来,广州环“两山”文化优势明显,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拥有可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史前文化,延续千年的农业文化和百年红色文脉。这些文化元素为环“两山”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吸引力,必须从生态高地向文化高地来思考环“两山”共识。

image.png

增城美丽乡村。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通讯员:增宣

土地空间承载优势方面,广州片区的存量建设土地和新增开发边界用地充足,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承载空间。

产业优势方面,现代农业产业园多、景区景点多、医疗产业发达,有力推进“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门户优势方面,增城的东部枢纽有望成为环“两山”的大交通集散新门户。

跳出环“两山”,他聚焦当前发展掣肘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例如建立更高级别的跨区域治理机制以推动协同发展;考虑更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生态;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升人居环境的品质;加强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的保障以支撑环“两山”发展。

面向未来,更要有重塑环“两山”的远见。他提出多个建议,一是结合岭南文明探源工程打造重大文化地标。二是建立人文交流平台打造国际交往重大对话平台。三是优化传统产业的存量、培育新兴产业的增量、布局未来产业的变量,打造活力引擎重大产业集群区。

▋ 评估现有资源并寻找全球优秀案例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原教授、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李立勋从旅游的角度对环“两山”示范区建设进行探讨。

他介绍,考察调研显示,环“两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项目型旅游开发已形成特色片区,旅游成为地方经济发展路径,但旅游IP独特性有待提升,产业拉动效应尚未显著。

为此,他建议,一是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协同规划,确保广州、惠州协同发展。二是要精研资源、细分市场、全球借鉴,评估现有资源并寻找全球优秀案例。三是构建四个核心体系:吸引体系(多元组合满足游客需求)、交通体系(区域可达性和区内联通)、服务体系(注重本地居民就业创业)、产业体系(聚焦旅游、特色农业与新型工业),其中,政府推动、市场引入、社区参与是关键。

▋ 建设环“两山”风光带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蔡云楠教授提出做好“四个工程”的建议:名山塑造工程、交通便捷工程、综合工程、环“两山”拓展工程。

名山塑造工程,应以世界级名山的文化内涵为切入口,进行当地文化资源挖掘,形成具有独特性的文化标识。

交通便捷工程,他认为除了建设区域性高速公路外,可对机场、高铁站的联系有更大的设想,同时要充分考虑与广州主城区快速便捷的通达。

就综合工程,他具体提出了可能存在的3个方向:首先是完善环“两山”道路系统,包括环“两山”公路、环“两山”公共交通,将环“两山”地区变为城市群的“绿心”。其次是建设环“两山”产业带,特别是以环“两山”为核心的三个绿色产业圈层——核心区的山水风光圈层,打造风光旅游区;旅游产业圈层,包括康养、度假、休闲农业、体验经济等;环山产业圈层,包括大型娱乐场、影视、医药、体育等产业。

image.png

从化区吕田镇狮象村。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关于建设环“两山”风光带,他建议分主题、分长度,构建山、水、田、林、道等不同主题,同时将水路、陆路塑造为“最美公路”“最美画廊”,使其成为感受两山“最美”的系列体验。

环“两山”拓展工程,通过“大环套小环,小环促大环”,从化、增城依托环“两山”的“大环”建设产业与设施“小环”,打造1到2个环“两山”的入口区,与两山融为一体。他建议应该更好地识别从化、增城环“两山”地区的战略空间点,利用广州交通与产业优势,打造“两山之门”等窗口地区,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 建成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郭艳华认为,环“两山”产业发展有两条路径选择。

一是发展与药品食品制造、健康康养、生物医药等相关的先进制造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产业要进一步向东拓展。近年来,增城区积极推动东部枢纽中心建设,建议广州产业发展继续向东部拓展和延伸,与惠州实现深度融合。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率先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环“两山”区域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对现代农业需求大,环“两山”区域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为大湾区提供食品供给、生态保障、休闲空间等。

郭艳华建议,将环“两山”建设成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新型城乡关系不仅需要城市带动农村、城市支援农村,还要更好发挥农村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支撑、乡愁文化涵养等作用,要求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相互加持、相互赋能。“百千万工程”是全域概念,推动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根据城乡发展的不同特点,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渐趋同、接轨,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将环“两山”区域建成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

▋ 打造生态、康养和文化名片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徐颂军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关注乡镇农业发展,增加农业生产亮点,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广州市多年农村环境整治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从化区的农村面貌大为改善,民宿业也需要加强个性化建设,以展示绿色生态风貌。

image.png

增城丝苗米种植基地。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高鹤涛

二是创建示范模式,通过土地综合改革试点实现农业集约化和专业化。例如,增城的蔬菜和丝苗米等特色农产品可以通过公司、基地和农户的联合模式来打造。政府应引导并用好当地农业资源,促进产业融合,采用科技引领的复合型方案。

三是开发新型乡村度假产品,如增城已成功打造民宿业。应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加快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环境,吸引投资,凸显乡村自然特色。建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民宿,吸引城市居民观光休闲。同时,注重发展名特农产品和休闲农业,依托当地生态资源,打造产业丰富、特色鲜明的产品。同时,利用广州的自然保护地和森林公园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结合“医”“养”“游”延长产业链。将森林康养与乡村文化相结合,突出广州花城特色,打造生态、康养和文化名片。

▋ 打造跨区域城乡融合的样板

如何做好环“两山”示范区的规划工作?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志敏从三个方面分享了他的认识和建议。

他强调,环“两山”示范区建设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上湾”和“下湾”联动发展,一方面此处是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交融地,同时通过广惠高速、广从公路、华南快速二期(规划)等均能快速到达“几”字形的科创走廊,可加速推进“黄金内湾”向内进一步纵深辐射。广州的城区对乡村地区发展的带动有独特优势,可对标加州一号公路、德国莱茵河谷浪漫之路,借鉴国际理念打造环“两山”地区。

他建议,要进一步凸显“资源+市场+人才”组合优势,环“两山”示范区广州片区在生态资源、消费市场、人口吸引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应合力打造跨区域城乡融合的样板。

image.png

从化米埗小镇观光列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下一步就建设环“两山”示范区,他认为应重点处理好下面三组关系:一是统筹与错位的关系,需结合各区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设计,顺应产业规律,发挥资源共享作用,构建差异化考核体系,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示范区。二是战略与实施方面,围绕环“两山”共识,通过多维度举措促进规划实施可持续运营,例如推进“门户”发展,建设快速通道,打造漫游乡村公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民宿酒店发展文旅、特色农业等。三是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突出生态价值转化,依托农文旅资源延长产业链,如延展医康养产业,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建设“云上广州”先行示范区等。

示范创建的内涵要体现理念、市场、项目和技术集成

建设环“两山”示范区,为何示范、示范什么、如何示范?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教授从三个方面分享她的认识。

为何示范?她认为,环“两山”示范区是共同富裕的需求牵引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压力驱动双重作用下的产物。示范区内的四个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两地山水相连、文化相近、资源相补、血脉相连,其示范创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形成规模效应、打造高端品牌、联动市场资源、吸引全球流量。

示范什么?她建议,示范创建的内涵要体现集成性,具体而言:一是理念集成,以整体性治理理论助推项目建设;二是市场集成,以协同治理方式链接跨领域资源;三是项目集成,以耦合性思路完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生产链、流通链、销售链与价值链的耦合与强化,包括种养殖项目与农产品加工项目的集成、种养殖项目与农业观光体验项目、康养项目的集成以及人才培训项目与品牌价值提升项目的集成;四是技术集成,以嵌入式手段推动基层治理见成效。

怎么示范?她建议,示范区抓住“农业强区”“工业旺区”“旅游兴区”的思路,以种养殖为“基”对接二三产打造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农产品加工为“干”贯通产供销打造现代农业加工体系,以新乡村旅游为“径”融合农文旅打造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新农村电商为“网”对接科工贸打造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培育乡村“CEO”开展整村运营,深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组织联建、资源连用、利益联动、发展联盟,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联结、积累三个基金、壮大四个效益,破除影响和制约“百千万工程”推进的堵点难点,建成“农业+技术+品牌”“工业+园区+人才”“文化+基地+旅游”三种区镇村高质量示范模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通讯员 林荫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