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喻子牛研究员团队在葡萄牙牡蛎(又称福建牡蛎)四倍体速生新品系选育及产业化应用方面获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应用新型诱导技术,成功建立葡萄牙牡蛎四倍体群体,并开展了其持续3代选育,获得的选育系在生长率、存活率和倍性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应用到了三倍体牡蛎苗种产业上,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
葡萄牙牡蛎四倍体及其染色体组型
葡萄牙牡蛎是我国产量最高的牡蛎种类,是福建、广东和广西沿海的主要养殖种;但养殖的二倍体因个体较小、品质平庸等导致效益较低。推广三倍体养殖是解决问题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是规模化三倍体生产的根本方法;因此,四倍体良种直接关系其种业升级发展;团队通过葡萄牙牡蛎四倍体的连续选育,获得了优良选育品系。
国内外尚无关于葡萄牙牡蛎四倍体持续选育和产业应用的报道。该研究对四倍体进行了持续3代的选育,成功获得了一个葡萄牙牡蛎四倍体的快速生长新品系,并对相关性状(生长、存活、性比、倍性组成和优势率)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1)选育组的生长率显著快于未选育组,壳高增长的选择优势由第一代(S1)的7.80%提高到第三代(S3)的34.68%;(2)选育代数的增加并未对存活率产生显著影响,两个组别没有显著性差异;(3)随着选育代数的增加,选育组中染色体丢失的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其四倍体倍性更加稳定;(4)选育组保持完全可育,并呈现雄性比例高的特点。随后,团队把选育系应用到三倍体的产业化应用上,显著提高了葡萄牙牡蛎的养殖效益和三倍体良种覆盖率,在华南沿海获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为沿海地区牡蛎种业发展作出了有效贡献。
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水产领域专业期刊《Aquaculture》,副研究员秦艳平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喻子牛和研究员张跃环为并列通讯作者。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海南省重点研发、福建省科特派项目和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武威 通讯员 谢文燕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武威 通讯员 谢文燕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