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 | 神机妙“算” 拓展普惠供给,远谋深“算” 打通供需闭环
2024-06-13 07:48:26
广州日报新花城


算力,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如今,狂飙的数字经济让算力的需求激增。可以说,谁掌握了算力优势,谁就在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掌握主导权。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而早在2021年,国家布局了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粤港澳大湾区是其中之一。广州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数字综合实力居全国城市第一梯队,其算力产业发展也备受瞩目。

广州的算力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亮点?又遇到了哪些难题?近日,广州日报“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团队走进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中国联通广东算网研究运营基地以及人工智能企业,实地调研广州算力产业的现状与困难,为企业、人大代表、专家搭建对话平台,共同探索广州算力产业的发展路径。

调研团队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电五舟董事长 谢高辉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主任、教授 褚晓文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东省科技革命与技术预见智库主任 张振刚

●赛迪华南智创中心主任、正高级经济师 龚佳勇

●广州爱集思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中国商业广告协会数字营销高级专家 吴建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系主任、博士 罗国良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钻莹、陈薇薇、陈钧圣、吴子良、王文宇、罗知锋

调研样本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中国联通广东算网研究运营基地、广州像素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等

实地调研

在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副主任钟水新先给调研团队展示了一组数据:南海台风模式可提供未来7天天气预报,高分辨1公里模式实现每12分钟更新,可预报未来6小时的天气。

气象是如何预报出来的呢?钟水新解答,气象部门通过搜集海量的气象初始数据,通过迭代求解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报出未来时段的天气演变。在这期间,需要大规模和高精度的计算,这样的计算量靠人力是不可能完成的,需借助超级计算机的超级计算能力。

从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到智能一体化电子安检门,再到智能保密室、AI智慧巡考、试卷押运……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高考中,广州像素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13个省份、73个地市、近204万名考生提供了保障服务。这些软硬件产品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持。

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种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场景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可以说,没有算力,一切数字技术将无从谈起。

2021年,国家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近年,广东省大力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去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智能算力规模力争实现全国第一,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并持续加快技术创新场景应用。

2023年11月13日,广州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综合算力约3.1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在黄埔、天河、番禺、南沙等区初步形成集聚区。其中,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是全球最具应用影响力的超算中心之一;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入选科技部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此外,目前广州多家企业也建设了自有的算力中心。



人脸识别设备

应用:从服务大科学到像水电一样普遍

滔滔珠江水奔涌环绕,12所高校汇于一岛,广州大学城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创新动力源。在这片时刻迸发创新活力的沃土上,坐落着运算速度全球领先的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下称“广州超算中心”),这可谓是广州算力产业的起步之作。

“十二五”期间,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共同建设了广州超算中心。广州超算中心围绕“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推进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精心打造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交流合作、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五大支撑平台。2018年1月,该中心登上了“全球最具有应用影响力超算中心”榜单前五,是全国唯一入选该榜单的超算中心。

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机房里,一台台黑色机柜整齐排列,机柜里是一个个24小时高效运转的服务器。海量数据在这些服务器里不停穿梭,支撑着一个个大科学研究场景运行。

占据一层楼面积的机房可以看作一台“巨型电脑”。用通俗的话理解,超算就是一台集合了“很多CPU、很多主板、很大硬盘”的超级计算机,它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

“天河二号”的内存总容量达1400万亿字节,存储总容量达12400万亿字节,峰值计算速度为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为每秒3.39亿亿次,最大运行功耗为17.8兆瓦。如果将上述数据具象化,那么“天河二号”的存储容量相当于600亿册书(每册十万字),假如一个人每天阅读十本书,要读1600多万年;其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一千年。



去年年底,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推出了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星逸”。

超算多与高精尖的科学研究领域挂钩。但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基础设施的算力需求不断增大,普惠算力由此催生。

2022年6月,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投资建设运营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下称“广州算力中心”)。这是全国首个“企业投资、政府支持”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同年9月,广州算力中心建设完成。

“让AI算力成为像水和电一样普遍、通用的公共资源。”从诞生起,广州算力中心就提出了这一目标。它通过构筑以算力中心为主体,提供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产业融合赋能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的“一中心五平台”运行服务体系,解决普惠算力、科研创新、应用孵化及落地、人才培养等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广州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和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实的自主算力底座支撑。

实际上,超算囊括了AI算力的能力,在算法优化、性能发挥、互联互通方面都有优势。但AI算力更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场景。

广州算力中心副主任易复徵介绍,算力中心采用华为昇腾AI计算架构软硬件平台,目前已建成算力规模200P(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

有别于一般的算力中心,广州算力中心的运营单位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是广州人工智能、软件和信创产业链的链主单位,可以链接这两个行业上下游近千家企业。因此,广州算力中心在发展普惠算力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也容易为算力找到更多应用场景。

如今,广州算力中心已经为超过270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了优质的算力资源服务。2023年,算力中心通过“一中心五平台”的服务,为广州各企事业单位节约了超过6000万元的算力支出成本。

性能:液冷散热降低耗能,模块结构更易迭代升级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如果说早几年算力设施竞争的是建设技术,如今的竞争则集中在性能上。算力设施对电能需求大,降温散热要求高。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也要求设施耗能更低、更绿色。

走进广州算力中心机房,在两排机柜之间的通道,调研团队注意到了一截液冷管。广电运通总经理助理、信息中心总经理王飞介绍,这是机房采用的液冷技术。“相比传统的风冷散热,液冷更为高效。液冷通过热量传递介质,吸收并带走服务器产生的热量,液冷技术的热容量和热导率都更高,所以能更有效地移除热量,降低设备的运行温度,提高稳定性和寿命。”

采取液冷技术更为直接的效果是PUE(衡量能源效率的关键指标)降低至1.3以下,低于行业标准,让算力中心更绿色、更高效。广州市人大代表、广电五舟董事长谢高辉对此表示高度认可。在他看来,“数据中心未来都是朝液冷散热技术发展的。”



相比传统的风冷散热,液冷散热技术更为高效。

此外,广州算力中心的服务器还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赛迪华南智创中心主任、正高级经济师龚佳勇点评道:“模块化的结构更利于算力设施迭代升级,在未来技术进步后,更容易更换适配的设备。”

易复徵则表示:“模块化的结构让算力中心的二期扩容工程效率大大提高。去年年底,算力中心开展二期扩容工程,今年春节前就完成了机房改造、设备进场、设备联调等工作,这项原本要一年左右完成的工程在几个月之内就完成了。”

今年6月,二期扩容100P算力项目完成并上线运营。王飞介绍,二期使用了最新技术的芯片,单卡算力大幅提升,相比一期占用空间更小。这意味着算力的单位密度更高,可以用更少的设备去完成同样的计算。

普及:“即充即用”让算力走近普通消费者

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让算力逐步“走下神坛”,不仅走进千行百业,还走向千家万户。

去年5月,“联通算卡”诞生,这是广东联通率先推出的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一种算力服务。

这种算卡是在5G实体卡的基础上,将通信权益和算力权益组合“打包”,就像给手机充值一样,简单几个步骤,普通消费者就可“一点入算、即连即用”,享受丰富的5G、算网专属权益。

与流量卡相比,算卡除了通信流量权益外,还包括几大特色算力服务:AI绘画应用服务特别适用于设计师和新媒体运营等群体,能极大提升用户的创意设计和工作效率;云盘服务则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轻松管理数据资产;云游戏可以为用户带来流畅、稳定的在线游戏体验,更好地保障用户玩游戏的真实感和流畅度;此外,云渲染服务即将上线,这为设计、动画、影视特效制作者提供高性价比的渲染服务,实现大规模渲染任务的高效率、高质量交付。

2022年7月,广东联通正式成立算网研究运营基地,围绕算力资源、平台、产品、生态全方位布局,积极谋划并构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算网服务能力。

该基地副主任李支山介绍道:“我们打造了一个类似算力‘淘宝’的算力交易平台,建成了‘算网服务+调度’的统一运营平台。平台汇聚智算、超算、云池、算法、应用、网络等算网相关资源,面向个人用户探索算力普惠型产品创新,面向企业用户则提供裸算力、‘算力+大模型底座’、‘算力+软件’等多种产品形态,提供一站式查询、搜索、订购、开通、使用等电商化服务,实现供需双方高效对接,开创了算力服务新范式。”

观察剖析

形成算力集群整体培养用户

“国内算力行业面临国外技术垄断,培育国产算力生态非常关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主任褚晓文教授说:“目前,国产算力的用户比较少,只有用户多了,市场才可以调节,对芯片供应商、服务器供应商等才有经济上的回报,才利于促进整个国产算力生态的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国产算力生态正处于加速培育阶段,国产算力获客成为难题。

在广州,各大算力中心都在摸索破题思路。

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简称“广州算力中心”)从建设之初就注意到这个难题。中心主任、广州数据集团副总经理李学军说:“我们现在和大学、培训机构合作,从学生抓起。如果学生学习AI技能的过程中就掌握国内的系统,大概率他在工作时也能适应、使用这个系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软硬件厂商都采用这样的方式。”

现阶段,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迁移会产生隐性成本。有国产算力用户反映,这些隐性成本是无法具体估量的,这将影响算力用户使用国产算力的积极性。

在广州算力中心看来,这个问题是困扰当前国产算力推广的首要难题。对此,算力中心一方面投入资金,组建了一支十余人的专业团队,支持企业完成模型适配迁移工作;另一方面,算力中心主动降低了价格,其算力使用价格目前基本为成本价,单台租用价格大约是同样算力级别的国外算力服务器租赁价格的1/3。

而培育国产算力生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广电运通总经理助理、信息中心总经理王飞说,作为公共算力中心,广州算力中心与广州各个区联动,打造品牌,并通过更多的路演活动为业内人士提供交流的机会,带动产业生态上每一个环节的主体主动拥抱国产生态。同时,他建议,在这个过程需要政府积极主导,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调动企业以及行业协会一起来推动。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简称“广州超算中心”)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路——创建“星光”超算应用平台,降低用户对业务迁移的感知度。广州超算中心从起步阶段就开始研发“星光”平台。如今,该平台已经实现了超算应用的一站式开发、运行和管理,突破了异构资源统一管理、多模式数据管理和访问、领域工作流管理等技术,支撑超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融合和高效运行。

赛迪华南智创中心主任、正高级经济师龚佳勇表示,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断培育用户消费算力的行为,这个过程需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不能操之过急。同时,他指出,如今看到的大部分是单点算力,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算力集群。“在单点算力阶段,一个一个客户来培养,需要很大精力。未来,我们要顺利打通整个产业链,形成算力集群,整体培养用户。”



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

产业发展要“拓圈强链,串链成面”

“算力适合应用才是有效算力,不然就是冗余。”

“算力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一定要提前布局整体谋划。”

……

在调研期间,“算力如何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成为热度最高的话题,而这正是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之一。

对此,广州算力中心正在布局四大领域,而这也正是广州具有产业优势的垂直赛道。第一是AI教育,算力中心在中学、中职院校和大学开展AI课程,提升学生对AI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是低空经济,算力中心将提供算力和模型给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实际运行的仿真;第三是定制家居,中心为家居公司及其上游的设计公司提供算力,让他们更好地优化定制家居等智能服务;第四是健康医疗,主要是为做智慧医疗的开发者提供算力支持。

今年4月9日,广州算力中心成立广州人工智能算力及应用创新联合体。目前,联合体的成员包括华为、广州移动、亿航智能、欧派家居、图灵新智算等。联合体不是单一的链式结构,而是聚焦医疗健康、AI教育、低空经济、定制家居四大垂直赛道,通过算力中心这一横向平台,把“场景-数据-应用-算力”的供需闭环打通。“以前是产业链式发展,现在要‘拓圈强链,串链成面’,打破原来的链式结构,将其变成一个网式结构。”李学军说。

广州超算中心很早就提出超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发展,且将其付诸实践。

一个典型案例是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借助超算实现3D家居云设计,从而成长为中国家居行业最大的软件供应商之一。三维家成立于2013年。此前,该公司尝试通过算力支持缩短家装设计图的渲染时间。后来,在超算资源的支持下,打造出3D家居云设计平台。设计师一键输入设计方案,只需3分钟,客户就可以看到全屋720°全景图,戴上VR眼镜后,还可以提前游览未来的家。从3D家居设计软件起家,之后贯穿家居产业营销、设计、生产全流程,从定制家居到全行业,从前端设计到后端生产,三维家对产业越挖越深,如今成长为广州“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

在人工智能时代,挖掘有效应用场景,广州超算中心走出的更为重要的一步是——去年年底推出了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星逸”。该系统以应用为中心,采用国产先进计算架构、高性能多核处理器、高速互连网络、大规模存储等关键技术构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性能计算、AI大模型训练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目前,超算中心的应用大致分为6个类别,囊括了大气海洋、能源材料、风能核能、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等领域。未来,新一代系统将重点聚焦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及广东省的重点研究领域(如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深化超算的应用。



掌纹+掌静脉 融合识别技术

调研建议

做好算力规划,把基础设施建设好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电五舟董事长谢高辉:

目前,广州算力产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现阶段的算力使用大户主要是运营商、互联网以及大模型,而广州相对缺乏这三大群体的重点企业。

大模型将来一定是往行业模型、小模型的趋势发展。下一个阶段,从训练到推理之后,模型一定要和行业的业务场景结合起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到那个阶段,广州优厚的产业基础将发挥出强劲的优势。

在现阶段,广州应做好算力规划,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广州可以结合自身的产业布局,往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方向,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赋能,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广州可围绕国产算力生态发展高端服务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主任褚晓文:

在培育国产算力生态上,政府是制定政策的角色。目前,国产算力的绝对性能的性比价相对没那么高,政府要对国产算力有所倾斜。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发放算力券,鼓励用户使用国产算力。广州在给予政策支持国产算力方面可以加大力度,引导更多科研机构加入到国产算力生态培育上来。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国产算力生态领域科研项目立项的支持力度,比如支持校企联合立项来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

广州很多传统产业都面临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加上广州有很多新兴产业,这些都对算力有旺盛的需求,未来在广州市场上将出现很多机会。若按传统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单一培养模式,要一个大学毕业生去解决传统制造业的问题是不容易的。所以跨学科、交叉学科培养很重要。学生在学习阶段既要具备人工智能的技术,又要对某个专业有深刻理解,一旦毕业,很快就能到企业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广州高校多,人才汇聚,可以更有前瞻性地围绕国产算力生态做服务,这里面有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服务业。比如,目前,在算力用户与使用国产算力之间有培训缺口。市面上大部分做国产算力培训的都是相应的国产算力供应商,目前尚未发展成成熟的业态。未来,广州可以发展培训使用国产算力的业态,这将成为一个高端服务行业。

通过应用场景创新推动算力应用创新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东省科技革命与技术预见智库主任张振刚:

国家提出“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就是要促进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发挥人工智能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创新的功能以及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广州有诸如箱包皮具、布匹服装、定制家居等众多传统制造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有待开发,这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

在为算力找到应用场景方面,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创新推动算力应用的创新。第一,建议在政策上支持企业开发、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促进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相互适配、性能优化和应用推广,加快人工智能产品从能用到好用的过程;第二,广州可以通过举办大型赛事来激发社会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的活力与智慧;第三,大力培育和引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领域相关的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算力未来应是集群式发展,需实现统一调度

赛迪华南智创中心主任、正高级经济师龚佳勇:

现阶段,有些排名会对比各座城市的算力规模,这样的对比不够科学。算力能力如何衡量是我们一直要探讨的问题。目前来说算力有多少P只能反映机器本身的能力,但如果没应用起来,作用于经济,就不是有效算力,还可能成为冗余。

算力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统一调度。不同的算力中心发展成熟后,应该是集群式发展,实现统一调度。比如,这个区域不够了可以从另一个地方调度过来。

目前,算力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数据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安全以及政策指引方面多作支持。

结合大湾区商业生态做针对性开发

广州爱集思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吴建荣:

广州的算力产业可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业生态做有针对性的开发。未来,可以向两个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个方面是针对行业性的B端算力需求。比如直播电商、跨境贸易、服装设计等,这些行业未来都会有很多开源大模型的部署需求。除了算力部署,广州在软件生态的建设上面也可以作相应的规划和建设。

第二个方面,广州是教育强市,聚集着许多高校,未来大学生也迫切需要掌握AI技能,在学习阶段将需要大量算力支撑。广州可以重点结合院校的需求,在这方面提供算力支持,重点开发应用。

培育高质量算力应用人才库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系主任罗国良:

目前,广州要加强行业算力建设布局,可先在一些拥有优势资源的重点行业寻找应用场景,挖掘示范应用,在这些有广泛应用需求的示范场景里“先试先行”,以此不断拉近算力资源与应用场景之间的距离。

广州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众多高校、职业学校,可考虑先行在教育领域引入算力服务,与学校合作,培育适合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的高质量人才。从算力应用的人才培育角度说,广州可发挥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优势,让学生掌握相关算力应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育起广州的高质量算力应用人才库。

调研手记

打通“场景数据应用算力”供需闭环

如今,算力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算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供需之间的匹配度并不高。同时,由于场景、数据、应用和算力之间的关系复杂,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技术突破来打通供需闭环。

目前,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把算力资源有序、高效、普惠地开放给当地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解决当地AI技术发展和产业智能升级的算力和服务需求。同时,产业聚合发展平台作为整个体系的平台,其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在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的建设中,应当注重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及创新生态的营造和培育。通过搭建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汇聚于此,激发创新活力,推动AI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此外,人才培养平台作为AI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需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此,我们看到算力中心正在通过与高校合作开设创新实践课程、举办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应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调研报告/“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调研课题组
本期统筹记者/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
6~7版主笔/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陈薇薇、陈钧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文宇、罗知锋
视频拍摄:王文宇、罗知锋
视频剪辑:王文宇
视频出镜:陈钧圣
协助拍摄:何钻莹、陈薇薇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佳广场、广州城市宣传片
片头设计:郭俊航
系列统筹:汤新颖、张毓
版式统筹:黄思勤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