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引导
在广州这场“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上,他们分享什么经验?
2024-06-01 08:40:42
广州日报新花城

今年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5月31日,广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会上通报2023年度广州市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并就全市“百千万工程”工作要点作解读说明。

如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打好打赢事关全局的大仗硬仗?会上,部分市直单位和区、镇(街)的代表现场发言,分享各自特色实践经验。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以头号力度抓好“头号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探索迭代“全域+”整治模式

借助屋顶光伏板,每个房子都能变成“发电站”。在黄埔区迳下,一座村庄正走上绿色低碳之路。牵引这场变革的,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我区将迳下作为探索实施农业农村系统性原创性改革试验的试点重点打造,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底座,以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抓手,加快推进低碳环保新型农房建设。”黄埔区委副书记、区长冼银崧在会上介绍道。

创新“乡村振兴+科创田园+生态农旅”土地综合整治路径,迳下村打造出1200亩成片连片产业载体空间,在省内首次探索“统一规划、拆旧建新、整体更新”新型农村改造模式。规划建设的282栋装配式新型农房,将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还将统一建设“花瓣型”配电网和光储直柔系统,有望成为“零停电、零电费、零能耗”的未来乡村新型农房。

从化区是全国唯一以县域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试点。从化区委书记董可介绍,该区先行分类实施了4种“全域+”整治模式——“全域+城乡融合” “全域+园区开发” “全域+城市功能提升”“全域+生态修复”,分步推进10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示范片区,统筹谋划97个整治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为推进“头号工程”重构高质量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下一步,从化区将升级“全域+”2.0版本,因地制宜谋划新一轮整治项目,先行探索“地票”制度,打造若干个集中展现4类整治模式的示范窗口,持续深化广州超大城市近郊型整治路径,为下一步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以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同向着“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迈进,增城区和白云区的“百千万”实践各有什么特色?

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发言的关键词是广州东部中心和环“两山”示范区规划建设。提升平台能级,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力。增城区锚定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新广州”定位,加快新塘枢纽核心区建设;推进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申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广州东部国际物流港。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增城特色产业体系方面,他表示,增城区将加快增芯、希音等总投资超1700亿元的142个项目建设,加快新产业项目落地开工,挺起产业发展硬支撑。

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表示,该区全力抓产业、树典型、促改革、强保障,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以改革促城乡共进,白云区深化“1+3”镇街结对互促机制,6个涉农镇街结对18个街道,并推动村社结对,18个街道投入4000万元助力6个涉农镇街的公益项目;实施全域“大环境”(品质)提升2.0版,森林提质增绿7000亩;去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2.1公里,里程数居全市前列。

以改革促强村富民,该区实施“七好民生工程”,推进提升“四级连心为民”行动,完成“民生微实事”1.46万件;获评农村产权流转规范化国家试点,全省首创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底价评估机制,去年以来交易133.6亿元,居全市第一。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绿化

“今年以来,全市城乡绿化新植树50.95万株,其中乡村绿化植树44.09万株,是16.7万株年度植树目标的3倍。”广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罗树良在会上分享道。

成绩从何而来?在推动乡村绿化工作中,如何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罗树良从强化组织保障推动责任落实、发挥组织优势推动措施落细、强化组织引领推动形成合力三方面进行总结。

他介绍,广州突出镇街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督促177个镇(街)落实属地责任,完善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抓好人员、苗木、资金“三项保障”,组织绿美培训1050多场、参与13万多人次,并组建“一镇街一技术团队”,实现每村都有1名干部包抓、2名技术人员指导。

同时,突出村社党组织一线施工队作用和网格党组织一线堡垒作用。组织1.97万名“两委”干部、2.4万名小组长落实分片负责制;依托1.88万个网格党支部,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爱绿护绿服务队,打通城乡绿化“最后一米”。

值得关注的是,市委组织部制定实施《绿美广州“七个一”先锋行动方案》,向全市80.9万党员发出“我为广州种棵树”倡议,动员党员“六带头”,带动开展义务植树3500多场、参与11.8万人次,并于4月底在“穗好办”APP上线“绿美行动”专区,仅1个月就发动3万多名党员线上领办“三微”任务4900多个。

盆景之乡换新颜,“老街”铺就新赛道

连县接村,镇街是城乡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位于“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花都区赤坭镇和位于“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的越秀区黄花岗街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如何各施所长?

赤坭镇是岭南盆景之乡,每10盆岭南盆景当中,就有6到7盆的树桩取材于赤坭镇的土地上。2023年以来,赤坭镇锚定“美丽中国示范镇、绿色低碳先行镇”发展定位,成功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名单,也是广州唯一上榜新华网“全国乡村振兴百强案例”的镇。

赤坭镇党委书记赵超文介绍,该镇的做法是念好“四”字诀:“农”字当头,谋篇布局都市“大农业”;“新”字开路,培育绿色低碳“新极点”;“优”字为要,激活联城带村“镇能量”;“富”字为本,串起强村富民“共富链”。去年,赤坭镇以省级美丽圩镇创建为契机,短短4个月内完成环境、设施、服务、治理等七大方面改造,推动建成30多年的赤坭“老圩镇”发生改头换面“大变化”。

3.3平方公里的越秀区黄花岗街,经济单位1.5万多家,“四上”企业近600家,年商品销售额突破880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值超百亿元。“我们深入实施‘激活、优化、疏解’三大策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打造经济、民生、治理的‘一招牌两品牌’,努力答好中心城区街道奋进‘头号工程’的答卷。”黄花岗街道党工委书记余昭辉表示。

她介绍,黄花岗街发挥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全力起跑生命健康产业新赛道,激活存量空间的价值,推动环东广场旧楼“蝶变”,落户全国首个CRO产业地标运营中心,带动融通盛大国际等近八万平方米的优质载体释放产业发展新机遇,入驻上千家医疗类企业,培育出9栋税收亿元楼。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若楠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